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性代谢病的治疗

遗传性代谢病的治疗

[ CDE ] 食治疗 @AB 可取得良好效果 。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F2 控制内源性毒性代谢物质产生: 控制内源性毒性代 谢物质产生是治疗许多遗传性代谢病的基本方法。在尿素 循环障碍或氨基酸病间歇性发作期, 需常规予以高热量 (碳 水化合物) 、 无蛋白饮食以减少体内蛋白分解, 并维持液体和 电解质平衡, 在患儿出现呕吐或其他不能保证进食的情况下 应注意及早静脉补充; 而恢复期的氨基酸或蛋白质摄入则应 调整至满足体内蛋白生物合成并避免分解代谢为宜。蛋白 质摄 入 量 应 按 年 龄 予 以 限 制: 婴 儿 期 约 %2 C G F2 # ? I ( M?・0) ; 幼 儿 期 约 %2 F G %2 C ?( I M? ・ 0 ) ; 儿童期约 % ?I ( M?・0) 。 条件许可时, 摄入量的一半可用混合的必需氨基
[ ’7 ] ( B18:98=1=K I>81=K"I>81=K ?>01<92:;D:918,*RRL ) 。腹 膜
透析简便易行, 但去除氨基酸、 有机酸和血氨的速度缓慢。 血液透析作用迅速, 但对新生儿或小婴儿进行血管操作比较 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常选用 *RRL。透析多用于急性代谢危 象时的短期治疗, 应根据病情选用透析方式、 容量、 次数和缓 冲液种类, 如碱性透析液利于清除血氨, 而碳酸氢盐较乳酸 盐则更适合纠正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透析治疗方式 在国内均已开展。 苯甲酸钠和苯丁酸钠盐已常规应用于尿素循环障碍时 高氨血症的治疗。苯甲酸钠在肠道吸收后与内源性甘氨酸 形成马尿酸并经肾脏排泄, 产生一个分子的马尿酸, 可清除 一个原子的氮。苯丁酸钠在肝脏氧化成苯乙酸, 并迅速与谷 氨酰胺形成苯乙酰谷氨酰胺, 由于一个分子的苯乙酰谷氨酰 胺可清除两个原子的氮, 故理论上应较苯甲酸钠更为有效。 两者的剂量均为 /Q 5N O /Q NJ( # SJ ・ E ) 。常见的副作用为恶 心、 呕吐。此种治疗尤适用于尿素循环障碍患者间歇期血氨
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是由于遗传性胱硫醚生物合成缺陷 所致的一组疾病。胱硫醚生物合成由吡哆醇 ( 维生素 $% ) 依 赖性酶即胱硫醚 ""合成酶 ( B@K:D:?91898> ""K@8:?DK>, *$T ) 催 化, 约 N/U *$T 缺乏病例对维生素 $% 治疗 ( N/ O N// 0J # E) 有反应。而 对 维 生 素 $% 治 疗 无 效 者, 现多应用甜菜碱
[ %D! ] 受到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视 。
如完全限制将影响体内蛋白合成而导致营养不良和神经损 害, 故仍应适量供给, 以能维持血苯丙氨酸浓度在 #2 %F G #2 H 994/ I J 范围内而又不致引起神经毒性为宜。此推荐血 苯丙氨酸水平为正常的 F G C 倍, 这种高苯丙氨酸浓度可能 干扰其他氨基酸如亮氨酸的转运, 其远期影响尚不清楚。最 近以氨基酸氧化指数 ( ;((K ) 为标准的研究表明: 典型 @AB
[4] 肪酸氧化缺陷患儿的生命 。
[ ’5 ] 远期疗效及对其他溶酶体病的治疗作用尚不清楚 。
7Q 加速毒性产物清除: 通过各种透析、 药物结合或促进 转运等方式可帮助机体清除体内已经蓄积的毒性代谢产物。 透析为迅速清除体内水溶性毒性物质最有效的方式之 一, 包括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 度 。目前采用饮食限制治疗的某些遗传性代谢病见表 % 。
遗传性代谢病的治疗目标为纠正代谢缺陷及其引发的 病理生理改变, 主要手段包括饮食限制、 药物干预和其他代 谢调控等。近年来随着检测分析技术的提高, 使许多遗传性 代谢病能够获得迅速和准确的诊断, 从而使早期治疗干预成 为可能。随着对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认识, 新的治疗途径亦在不断开发中。本文主要介绍遗传性代谢 病治疗处理的一般原则和某些特定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包 括控制代谢底物蓄积、 替代终末代谢产物、 辅助因子替代治 疗、 基因转移治疗和对症支持处理等几个方面。 一、 控制代谢底物蓄积 由于酶或转运蛋白缺乏引起的代谢通路阻断即会造成 反应底物的积累, 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在体液中蓄积尤多见于 氨基酸、 有机酸和尿素循环代谢障碍, 其治疗原则为减少产 物的生成和 ( 或) 加速其清除, 主要方法包括限制某些饮食 摄入、 控制内源性毒性代谢物质的产生和加速其清除。 %2 限制饮食摄入: 在代谢危象或急性期, 特别是在新生 儿或婴幼儿期的有机酸或尿素循环代谢障碍时应立即停止 所有蛋白摄入, 直至经筛查确定诊断后始可使用去除或减少 其不能代谢之成分的特殊饮食。 @AB 的临床异常主要是因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 蓄积所致, 而体内的苯丙氨酸几乎完全来源于饮食, 苯丙氨 酸为水溶性并在体内迅速均匀分布, 因此用限制苯丙氨酸饮
作者单位: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
万方数据 院儿科, 同济医学院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中心
中华儿科杂志 5//7 年 6 月第 6’ 卷第 6 期! *?98 V M>E9D:;,&H;92 5//7 ,R12 6’ ,F1W 6
・ 5%N・
表 ! ! 采用饮食限制治疗的某些遗传性代谢病
・ FH!・
中华儿科杂志 F##"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N+,5 O @60,.:),(P),/ F##" ,Q4/ !% ,R4S !
・ 讲座 ・
遗传性代谢病的治疗
罗小平$ 王慕逖
$ $ %&#’ 年 ()*+,-./0 12 3.))40 医师在研究尿黑酸尿症、 良 性戊糖尿症、 白化病和胱氨酸尿症等一组疾病后首次提出遗 传 性 代 谢 病 ( 或 称 先 天 性 代 谢 缺 陷,,5-4)5 6))4)7 48 96:.-4/,79,;1<)的概念, 当时认为此类疾病为终身伴随而 相对良性的先天性缺陷, 临床治疗对其转归无明显影响。至 %&"! 年, =>//,5? 发现因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引起的苯丙酮尿 使遗传性代谢缺陷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AB 症( @AB) 虽亦为终生存在的代谢缺陷, 但可导致严重智力障碍, 而用 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随着现代医学 和相关科学的迅速进展, 愈来愈多的遗传性代谢病被逐步认 识, 目前已诊断的此类疾病已达 C## 余种, 其总体罹患率相 对较高。由于遗传性代谢病常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 造 成死亡或严重伤残, 如何对其进行及时、 正确的治疗正日益
! ! 疾病 氨基酸代谢障碍 ! 苯丙酮尿症 ! 枫糖尿症 ! 高胱氨酸尿症 ! 酪氨酸血症#型 ! 赖氨酸蛋白不耐症 ! 尿素循环酶缺陷 有机酸代谢障碍 ! 甲基丙二酸血症 ! 丙酸血症 ! 异戊酸血症 ! 戊二酸尿症#型 糖代谢障碍 ! 半乳糖血症 ! 遗传性果糖不耐症 ! 糖原累积病#型 ! 肠双糖酶缺乏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 !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 () ( *+, ())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 失蛋白肠病 # 凝血病 # 低血糖 # 肝 功能异常 # 反复呕吐、 腹泻 补充 +"甘露糖 半乳糖 ’"磷酸尿苷转移酶 肝功能异常 # 溶血性贫血 # 白内障 果糖 ’"磷酸醛缩酶 葡萄糖 %"磷酸酶 任何双糖消化酶缺陷 低血糖 # 乳酸酸中毒 低血糖 # 乳酸酸中毒 # 高甘油三酯 慢性腹泻, 生长发育不良 限半乳糖 # 乳糖 限果糖 # 蔗糖 限果糖 # 半乳糖, 频饲葡萄糖 # 葡糖聚体 避免相应的双糖 甲基丙二酰辅酶 & 变位酶 代谢性酸中毒 # 高氨血症 丙酰辅酶 & 羧化酶 异戊酰辅酶 & 脱氢酶 戊二酰辅酶 & 脱氢酶 代谢性酸中毒 # 高氨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 高氨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 肌张力异常 # 惊厥 限亮氨酸 # 缬氨酸 # 甲硫氨酸, 补充肉碱 限亮氨酸 # 缬氨酸 # 甲硫氨酸, 补充肉碱 限蛋白, 补充肉碱 # 甘氨酸 限色氨酸 # 赖氨酸 苯丙氨酸羟化酶 支链 !"酮酸脱羧酶 胱硫醚 ""合成酶 延胡素酰乙酰乙酸酶 二元氨基酸转运缺陷 尿素生物合成任何酶缺陷 进行性智能落后 急性脑病 # 代谢性酸中毒 # 智能落后 体高 # 晶体脱位 # 血栓 # 智能落后 急性肝衰竭 # 肝硬化 高氨性脑病 高氨性脑病 # 智能落后 限苯丙氨酸 限亮氨酸 # 异亮氨酸 # 缬氨酸 限甲硫氨酸,补充维生素 $% # 甜菜碱 限苯丙氨酸, 酪氨酸 限蛋白, 补充瓜氨酸 限蛋白, 补充苯甲酸、 精氨酸、 瓜氨酸 ! ! 缺陷 ! ! 临床特征 ! ! 饮食治疗
酸代替。监测血氨和血谷氨酰胺水平有助于决定蛋白质的 摄入量是否合适, 长期治疗应以维持血氨 - ./ $012 # 3 和血 浆谷氨酰胺 - .// $012 # 3 为准。在急性代谢危象期应给予 高热量摄入, 可同时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以进一步降低蛋白 分解并在恢复期促进蛋白生物合成。避免高脂肪饮食及完 全依赖脂肪供能的情况发生 ( 空腹) 可挽救大部分遗传性脂
[ ’6 ] 水平的控制以及高危新生儿的预防性处理 。
酪氨酸血症#型时体内酪氨酸中间毒性代谢产物延胡 素酰乙酰乙酸盐和顺丁烯二酸乙酰乙酸盐积聚, 应用低酪氨 酸、 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以降低血浆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 的浓度, 改善肾小管功能并纠正低磷血症、 糖尿、 氨基酸尿和 蛋白尿, 但不能减少反复发作的急性卟呤症, 亦不能防止肝 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近年开始应用的一种药物 5" ( 5"硝基" 6"三 氟 苯 甲 酰 ) "’ , 7 环 己 二 酮 [ 5" ( 5"89:;1"6" :;9<2=1;10>:?@2)>8A1@2) "’ , 7" B@B21?>CD8>E918>( FG$* ) ] 为对 羟 基 苯 丙 酮 酸 加 双 氧 酶 ( !"?@E;1C@H?>8@2H@;=ID:> E91C@J>8DK>,!LMM+) 的抑制剂, 可阻断酪氨酸毒性中间代谢 物质的产生, 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FG$* 的应用使许多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