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一、决策分析概述(一)决策分析的涵义所谓决策(Decision-making)就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前提下,人们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作出决定的过程。

(二)决策分析的特点决策分析具备以下特点:1.决策分析是人(个人或集体)的主观能力的表现。

2.决策分析并非先验的臆断或单纯的空想,而要以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为根据。

3.在进行决策分析之前,应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动方案可供选择,决策是有选择地作出决定。

4.决策分析是面向未来的,它只对未来实践有意义,对过去的实践并没有什么决策问题,但决策分析会受到过去实践经验的影响。

5.决策分析本身正确与否,可通过比较决策的主观愿望符合实践的客观结果的程度来评价。

6.决策分析不是瞬间的决定,而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

(三)决策分析的原则1.合法性政策性原则2.责任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合理性原则5.科学性原则6 .效益性原则(四)决策分析的程序1. 调研经营形势,明确经营问题2. 确定决策分析目标针对经营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确定经营的目标,即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

确定决策分析目标一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1)目标具体化。

确定的目标不能过于笼统抽象,以免被误解。

(2)目标定量化。

尽可能地用定量指标表达决策目标。

(3)明确约束条件。

凡属有条件目标者,应充分揭示其约束条件。

(4)目标系统化。

对于多目标决策,应首先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3 .设计各种备选方案4•评价方案的可行性5 .选择未来行动的方案6.选择未来行动的方案(五)决策分析的分类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类按此分类,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1)战略决策。

它是指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大政方针的全局性重大决策。

如经营目标的制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的扩大等问题。

(2)战术决策。

它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战略决策目标,对日常经营活动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的局部性决策。

2•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按此分类,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这类决策所涉及的各种备选方案的各项条件都是已知的,且一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这类决策问题比较容易,只要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2)风险型决策。

这类决策所涉及的各种备选方案的各项条件虽然也是已知的,但表现出若干种变动趋势,每一方案的执行都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结果,可以依据有关数据通过预测来确定其客观概率。

这类决策由于结果的不惟一性,使决策存在一定的风险。

(3)不确定型决策。

与风险型决策不同,这类决策所涉及的各种备选方案的各项条件只能以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确定的主观概率作为决策依据。

作出这类决策难度较大,需要决策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按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分类按此分类,决策可分为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

(1)短期决策。

一般是指在一个经营年度或经营周期内能够实现其目标的决策。

主要包括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等内容。

(2)长期决策。

是指在较长时期内( 超过一年)才能实现的决策。

4•按决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分类。

5 .决策的其他分类。

二、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概念(一)短期经营决策的定义及目标1. 短期经营决策的定义2 •短期经营决策的目标(二)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及内容1•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2•短期经营决策的内容(三)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设计及相关假设1.决策方案的概念2.决策方案的种类(1)・单一方案( 2).多方案3.设计短期经营决策的假设( 1)决策方案不涉及追加长期项目的投资;(2)经营问题已经明确,决策目标基本形成;( 3)所需预测资料齐备;( 4)各种备选方案均具有技术可行性;( 5)只有单一方案和互斥方案两种决策形式;( 6)凡涉及到市场购销的决策,均以市场上具备提供材料或吸收有关产品的能力为前提;( 7)销量、价格、成本等变量均在相关范围内波动;( 8)各期产销平衡。

(四)短期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1.生产经营能力( 1 )最大生产经营能力( 2)正常生产经营能力( 3)剩余生产经营能力第一,绝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

也称暂时未被利用的生产经营能力,它是指企业最大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生产经营能力之差,属于生产经营的潜力;第二,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

是指由于受市场容量或经济效益原因的影响,决策规划的未来生产经营规模小于正常生产经营能力而形成的差量,也可以理解为因临时转变经营方向而闲置的那部分生产经营能力。

(4)追加生产经营能力第一,临时性追加的生产经营能力。

是指通过临时性租赁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第二,永久性追加的生产经营能力。

是指通过追加固定资产投资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

显然,永久性追加的生产经营能力会改变企业未来期间的最大生产经营能力。

2.相关业务量3.相关收入4.相关成本(1)增量成本增量成本(Increment Cost )又称狭义的差量成本(Differential Cost),是指单一决策方案由于生产能量利用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2)边际成本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对连续型成本函数中的业务量所求的一阶导数。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原是经济学术语。

它以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为前提,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受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

(4)估算成本估算成本(Estimated Cost)又叫假计成本(Imputed Cost),是机会成本的特殊形式。

凡是需要经过假定推断才能确定的机会成本就是估算成本。

(5)重置成本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是指目前从市场上重新取得某项现有的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在短期经营决策的定价决策以及长期投资决策的以新设备替换旧设备的决策中,需要考虑以重置成本作为相关成本。

(6)付现成本付现成本又叫现金支出成本(Out-of pocket Cost)。

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付现成本就是动用现金支付的有关成本。

(7)专属成本专属成本(Specific Cost)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8)加工成本这里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必须考虑的、由于对半成品进行深加工而追加发生的变动成本。

(9)可分成本可分成本是指在联产品生产决策中必须考虑的、由于对已经分离的联产品进行深加工而追加发生的变动成本。

(10)可延缓成本可延缓成本(Postponable Cost)是指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对其暂缓开支不会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11)可避免成本可避免成本(Avoidable Cost/Escapable Cost)是指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并非绝对必要的那部分成本。

三、短期经营决策的一般方法(一)短期经营决策一般方法的涵义(二)短期经营决策一般方法的类型(三)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的原理1.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的涵义2. 应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的条件3.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4.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四)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1. 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的涵义2. 应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的条件3. 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4. 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五)差别损益分析法1. 差别损益分析法的涵义2. 应用差别损益分析法的条件3. 差别损益分析法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4. 差别损益分析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六)相关损益分析法1. 相关损益分析法的涵义2. 相关损益分析法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3. 相关损益分析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七)相关成本分析法1. 相关成本分析法的涵义2. 相关成本分析法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3. 相关成本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八)成本无差别点法1. 成本无差别点法的涵义2. 应用成本无差别点法的条件3. 相关成本分析法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4. 成本无差别点法的适用范围(九)利润无差别点法利润无差别点法是指利用调价后可望实现销量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价决策的一种方法,也有人称其为价格无差别点法。

(十)直接判断法(十一)微分极值法1.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2.对函数模型求一阶导数3.根据y'=f ' (x)=0 的等式求极值点[x0 , f (x0)] 4.根据决策方案的资料进行适当调整(十二)线性规划法四、生产决策(1)——是否生产的决策(一)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1. 亏损产品的涵义2. 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决策的涵义及方案设计3. 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决策的方法(1)直接判断法在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无法转移条件下的应用在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无法转移的条件下,应当首先考虑采用直接判断法。

(2)直接判断法在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条件下的应用所谓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就是指由于停产而导致的闲置能力能够被用于企业经营的其他方面,如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或将有关设备对外出租等。

在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应用直接判断法,需要根据下列结论作出决策:第一,如果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与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就应当继续生产。

在此情况下,如果盲目停产,企业将因此而多损失相当于上述贡献边际与机会成本之差那么多的利润;第二,如果亏损产品创造的贡献边际小于与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就应当停止生产该亏损产品;第三,如果亏损产品创造的贡献边际等于与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则停止或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都可以。

(二)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1•是否增产亏损产品决策的涵义及方案设计是否增产亏损产品决策,是指围绕亏损产品所作出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如一年内)是否按照扩大的规模组织生产而开展的决策,也属于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的类型。

2•亏损产品是否增产决策的方法及其应用本类决策可以分别采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差别损益分析法和直接判断法等方法。

(三)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1•相关的订货概念这里的相关订货是指追加订货和正常订货。

追加订货通常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外单位临时提出的额外订货任务,即正常订货以外的订货。

2•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决策的相关概念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对于是否安排低于正常订货价格的追加订货生产任务所作的决策。

它属于“接受或拒绝方案”的决策类型。

3•开展是否接受追加订货决策需要掌握的信息4•追加订货量与剩余生产能力的关系5•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决策的方法6.直接判断法在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决策中的应用(1)直接判断法的应用条件(2)直接判断法的判定原则7•差别损益分析法在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决策中的应用(1)差别损益分析表的格式(2)差别损益分析法在简单条件下的应用(3)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复杂条件下的应用五、生产决策(2)——生产什么的决策生产什么决策,是指在生产决策中针对生产哪种产品的备选方案所作的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