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述了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薄板坯连铸技术发展以及薄带坯连铸技术发展。
对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连铸坯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主要对连铸生产的工艺流程、车间组成和工艺布置进行设计,并对连铸机的几个主要工艺设备:钢包及其运载设备、中间包及其运载设备、结晶器及振动装置、拉矫和引锭装置、切割装置进行了设计计算。
除此之外对连铸车间的一些主要附属设施进行了选择并给出了其技术性能参数。
另外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工艺特点和非正弦振动在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进行专题论述。
非正弦振动方面介绍了安钢引进的VAI板坯连铸机液压振动的振动特点,讨论了非正弦反向振动的各项振动参数,降低结晶器摩擦阻力、提高保护渣耗量,而且可以在低拉速下保证较低的振痕深度,又能在高拉速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并结合生产实践,指出该振动形式对防止粘结漏钢和改善铸坯表面质量有明显作用。
关键字:连铸;薄板坯;连铸车间摘要 (2)目录 (3)前言 (4)1我国连铸技术发展 (5)1.1连铸比速增长 (5)1.2连铸机数量增长较快 (5)1.3高效连铸技术普遍应 (5)1.4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应用(TSCR) (6)2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 (7)2.1提高连铸机生产率的途径 (7)2.2提高连铸坯质量技术 (10)3薄板坯连铸技术的发展 (12)3.1板坯连铸工艺的发展 (12)3.2薄板坯连铸的发展与应用 (13)3.3薄板坯连铸凝固特点 (15)3.4薄板坯连铸工艺设备特点 (16)3.5薄板坯连铸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16)4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技术发展 (19)5薄带连铸技术发展 (21)5.1薄带连铸技术开发 (21)5.2薄带连铸技术工艺特点 (22)5.3薄带连铸技术发展 (22)6结语 (24)7参考文献 (26)8感谢 (27)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基本建设的加速,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钢铁消费和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分别由1992年的11.2%和11.9%跃升到2002年的20.1%和25.8%,2002年钢产量达到1.82亿t。
由于连铸技术具有显著的高生产效率、高成材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优点,近二三十年已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产钢国家的连铸比超过90%。
连铸技术对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的变革、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结构优化等方面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我国自1996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以来,连铸比逐年增加,2003年上半年连铸比已经达到了94.65%。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英文,Continuous Steel Casting)的简称。
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
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
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连铸技术作为主导技术逐步完善,并在世界各地主要产钢国得到大幅应用,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连铸比。
中国则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了对国外连铸技术的消化和移植;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连铸比仅为30%。
连续铸钢的具体流程为: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铸造工艺过程。
1 我国连铸技术发展1.1 连铸比迅速增长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我国连铸比为93.7%,2003年上半年全国连铸比达到94.65%,已超过了世界8970%平均连铸比的水平;我国连铸比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连铸比将要达到饱和状态。
1.2 连铸机数量增长较快我国连铸机的数量如表1所示(统计到2002年12月)。
由表1可知: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连铸机的台数最多;现有连铸机年生产能力可达29亿t,实际连铸机产能还大有潜力。
表1 国内连铸机统计机型台数/台流数/流年产能/万t说明小方坯211 783 8983.50 ≤150mm×150mm 方、矩坯218 781 9902 >150mm×150mm板坯91 120 8383 板方兼用者按板坯计薄板坯10 10 1262 薄板坯连铸连轧圆坯20 52 511.25 以生产圆坯为主者按圆坯异型坯 1 3 63合计551 1749 29204.75 有几家方案未确定者(如广东、福建等)尚未计入1.3 高效连铸技术普遍应用采用了高拉速、高作业率、高连铸炉数、高质量的连铸技术,40%~50%小方坯连铸机进行了高效化改造,流产量达到15~20万t/a,7~10天连浇生产,铸坯无清理率达95%以上,做到了产量与质量的统一和炉机匹配统一。
1.4 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应用(TSCR)全球已建成54流连铸-连轧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5500万t;我国已建和在建13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400万t(见表2),占全球总产量的1/4;中国CSP钢产量(1050万t)与美国CSP产量(1000万t)相当。
表2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装备一览本钢1流直弧型FTSR90~85×850~17501502005.52 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2.1 提高连铸机生产率的途径提高连铸机产量,主要是从提高连铸机拉速和提高连铸机作业率两方面着手。
2.1.1 提高连铸机拉速连铸机拉速的提高受出结晶器坯壳厚度、液相穴长度(冶金长度)、二次冷却强度等因素的限制。
要针对连铸机的不同情况,对连铸机进行高效化改造。
小方坯连铸机高效化改造的核心就是提高拉速。
拉速提高后,为了保证出结晶器坯壳不漏钢,其核心技术就是优化结晶器锥度,开发新型结晶器,包括:Concast的凸模结晶器(CONVEX MOLD);Danieli自适应结晶器(DANAM);VAI的钻石结晶器(DIAMOLD);Paul Wurth的多锥度结晶器。
虽然结晶器名称不相同,但其实质就是使结晶器锥度与坯壳收缩相一致,不致于产生气隙而减慢传热,影响坯壳均匀性生长。
目前,国际上小方坯铸机拉速达到的水平见图1和表3。
图1 方坯尺寸与拉速关系表3 小方坯铸机拉速小方坯铸机拉速的提高,表现为单流产量的提高。
从世界连铸发展的历程来看,20世纪70、80、90年代连铸机的单流年产量分别为5~6、8~10、15~16万t。
我国钢材生产结构是长型材较多,板材比较低(约40%),反映在连铸机建设上是中小型钢厂建设小方坯连铸机较多。
据统计,我国共建小方坯连铸机280台978流,年产量近6000万t,平均单流年产量约为6万t。
与国外比较,连铸机生产率还较低。
为提高连铸机生产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旧有小方坯连铸机进行了高效化改造,如120mm×120mm 方坯拉速由2.0m/min提高到3.0~4.0m/min,150mm×150mm方坯拉速由1.5m/min提高到2.5~3.0m/min。
目前,我国不少钢厂的小方坯连铸机经过高效化改造后,单流年产量已达到15~20万t的国际水平。
板坯连铸机拉速的水平如表4所示。
目前板坯厚度为200~250mm的拉速在1.6~2.0m/min左右,单流年产量达到200万t。
如果说提高拉速是小方坯连铸机高效化的核心,那么板坯连铸机高效化的核心就是提高连铸机作业率。
这是因为板坯连铸机的拉速受炉机匹配条件及铸机本身冶金长度的限制不可能有较大的变化,以及由于过高拉速所造成的漏钢危害,对板坯连铸机的影响远远高于小方坯连铸机。
从原则上讲,连铸机提高拉速措施有:结晶器优化技术;结晶器液面波动检测控制技术;结晶器振动技术;结晶器保护渣技术;铸坯出结晶器后的支掌技术;二冷强化冷却技术;铸坯矫直技术;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
拉速提高了,铸坯内部疏松、偏析缺陷加重,夹杂物增加。
高拉速与高质量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应根据钢种和产品用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把高拉速和高质量的矛盾统一起来,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1.2 提高连铸机作业率表5为20世纪连铸机世界平均水平指标。
由表5可知,连铸机的作业率和浇注率逐年提高。
但是我国连铸机作业率行业内差距较大。
据统计,我国连铸机平均作业率2000年为63%,2001年为64.8%,2002年为63.8%,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国外有不少钢厂板坯连铸机拉速不高,而单流产量却很高,如美国A.K.Ashland钢厂的板坯铸机,浇240mm×1160~1750mm板坯,工作拉速为1.78m/min,单流年产量达到220万t,连铸机有钢作业率为98%。
这说明对板坯连铸机高效化改造核心不是提高拉速,而是要设法提高铸机作业率以提高连铸机的生产率。
表4 高效板坯连铸技术经济指标表5 20世纪连铸机指标(1世界平均水平1)/% 板坯大方坯小方坯70年代中35~38 1.7 0.25 0.18 期80年代末~60 1.86 0.35 0.1890年代>90 2~3 0.4 0.60提高连铸机作业率的技术有:(1)长时间浇注多炉连浇技术:异钢种多炉连浇;快速更换长水口;在线调宽;结晶器在线快速调厚度(只需25~30min);在线更换结晶器(小方坯);中间包热循环使用技术;防止浸入式水口堵塞技术。
(2)长时间浇注连铸机设备长寿命技术:长寿命结晶器,每次镀层的浇钢量为20~30万t;长寿命的扇形段,上部扇形段每次维修的浇钢量100万t,下部扇形段每次维修的浇钢量300~400万t。
(3)防漏钢的稳定化操作技术:结晶器防漏钢预报系统;结晶器漏钢报警系统;结晶器热状态运行检测系统。
(4)缩短非浇注时间维护操作技术:上装引锭杆;扇形段自动调宽和调厚技术;铸机设备的快速更换技术;采用各种自动检测装置;连铸机设备自动控制水平。
提高板坯连铸机设备坚固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达到长时间的无故障在线作业,是提高板坯连铸机作业率水平的关键。
2.2 提高连铸坯质量技术连铸坯的质量概念包括:铸坯洁净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类型,尺寸,分布,形态);铸坯表面缺陷(纵裂纹,横裂纹,星形裂纹,夹渣);铸坯内部缺陷(中间裂纹,角部裂纹,中心线裂纹,疏松,缩孔,偏析)。
连铸坯质量控制战略是:铸坯洁净度决定于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的各工序;铸坯表面质量决定于钢水在结晶器的凝固过程;铸坯内部质量决定于钢水在二冷区的凝固过程。
2.2.1提高连铸坯洁净度技术(1)连铸坯洁净度评价包括:钢总氧量T[O];钢中微观夹杂物(<50μm);钢中大颗粒夹杂物量(>50μm)。
不同产品对钢中洁净度要求如表6所示。
(2)连铸坯洁净度是一个系统工程。
就连铸过程而言,要得到洁净的连铸坯,其任务是:炉外精炼获得的“干净”钢水,在连铸过程中不再污染;连铸过程中应创造条件在中间包和结晶器中使夹杂物进一步上浮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