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流和气候

大气环流和气候

大气环流、气候和天气系统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2006年2月4日,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雪的影响造成部分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

该天气现象可能是()A.由甲天气系统造成B.由乙天气系统造成C.由丙天气系统造成D.由丁天气系统造成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A.南极科考最佳时间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多雨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3.若丁为高压中心,则()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B.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C.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多雨炎热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

4.上述“某月”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图4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D.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8.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长江流域时()①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②长江流域出现伏旱③东北平原进入雨季④华北出现春旱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

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10.右图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图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1.乙地位于亚热带的()A.常绿阔叶林带B.草原带C.常绿硬叶林带D.荒漠带12.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14.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15.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16.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势C.洋流D.人类活动读下图,回答17~18题17.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该地位于()A.欧洲西部沿海B.美国西部沿海C.非洲西南沿海D.南美西南沿海18.此时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某气象站测得本站某日气温或气压的变化如右图,完成19~21题。

19.该气象站测得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20.若该气象站位于上海市,则此图反映季节是()21.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高度变小B.受冷气团控制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D.大气逆辐射变弱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气压带()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C.是副热带高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23.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B.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气压带②和风带③的交替控制24.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是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高、低)气压,它割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半年后,A处刮_____季风(风向),性质是______。

B处刮_____季风。

(风向)(3)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____________(气候特征),冬季________(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________季风气候。

(4)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季风的成因是。

(5)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气候。

试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①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6.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多雨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回答27~28题。

27.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中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28.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时节锋面雨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上图所示时节我国()A.云贵高原易发旱灾B.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C.东部盛行偏北风 D.黄河干流出现凌汛30.下图为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当雨带位于上图所示位置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图中的()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31~32题。

31.上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B.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32.由图6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B.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明显C.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D.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33~35题。

33.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34.关于图示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B.附近海域均有寒暖流汇合C.地表水获得的补给冬季较多D.风力搬运沉积地貌广泛分布35.在图示气候的分布区,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A.西南面B.西北面C.东北面D.东南面36.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37~39题。

37.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38.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9.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40.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41~42题。

A.a地的气压比b 地低B.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C.d地的风力比e 地小D.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42.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A.aB.eC.dD. c下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43~45题。

43.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44.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45.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4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下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下图b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下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下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田答47~48题47.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8.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读下图,回答49~51题。

49.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B.QC.RD.S50.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B.QC.RD.S51在图3所示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

读图回答52~53题。

52.上图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B.泥石流C.凌汛D.沙尘暴53.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4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天津B.昆明C.新奥尔良D.加尔各答读右图,回答54~55 题。

54.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55.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