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样本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样本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 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

二战结束后, 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 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美国经过二战, 实力大增, 妄图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 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 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针对本课内容及特点, 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 由教师设计探究问题, 学生对过小组讨论, 互相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

经过本课学习, 认识到美苏争霸会结世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和平意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 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2.掌握”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学生还应掌握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 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2.经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二战后, 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 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

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 不但影响了世界和平, 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2.经过对本课的学习, 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 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 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美苏争霸经历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讲稿: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
同学们, 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冷战”,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 与一个人有关, 她就是二战中领导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46年3月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 在美国小城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段话。

这次演说很快被称为”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那么, 什么是冷战, 它是如何开始的? 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 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内容, 回答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学生看书回答]二战结束后,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教师讲解]二战中, 英、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 经济濒于崩溃, 国内政治动荡。

唯有美国获利甚大, 同时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 且垄断了核武器, 海外驻军遍及50多个国家。

这种经济和军事优势, 促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

然而, 其称霸道路上障碍重重, 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苏联。

二战虽使苏联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无可替代的政治影响令美国不安。

战后初期, 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 而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 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西方国家感到, 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 威胁资本主义制度, 必须打击。

可是大战刚刚结束, 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基于以上原因, 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 总结出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3月,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 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她要求国会拨款, 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

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
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 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杜鲁门在国会演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采取了针锋相正确措施, 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教师讲解]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付希、土危机为由, 于1947年3月12日向国会提交咨文, 声称希、土面临苏联和东欧国家”极权主义”的威胁, 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 或外来征服企图”, 要求国会授权向希、土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 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笼, 实际上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冷战开始, 美国要设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而战后的西欧一片萧条, 战争的打击加上特大自然灾害, 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 人民极度贫困、罢工频繁、社会动荡, 美国害怕强大的法国、意大利共产党会趁机夺权。

同时, 欧洲国家的巨额赤字使它们无力购买美国货物。

为此, 美国必须帮助西欧复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