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王毅闫金梅高永梅丛云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的相关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于2009年1 8月随机调查在长春市某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病人的POP发病情况、绝经情况、生育史、排尿异常状况、生活质量等项目;对获得的583例调查者的有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OP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妇女,特别是绝经5年以上者,表现出随着年龄增加,POP发病率逐步升高的趋势。
POP的患病率随分娩次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
64.9%的POP患者同时伴有排尿异常,远高于非POP者(20.8%)(P<0.01)。
POP患者感到对性生活和日常生活有影响,只有22.7%POP患者就诊过,64.9%的患者未经过治疗。
结论患者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久,女性POP发病率越高;妇女多次妊娠和分娩增加了POP 发病率。
POP常常伴随着排尿异常,且大多数患者认识不足。
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做好疾病知识、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指导妇女进行缩肛锻炼,提高盆底组织的支持力。
〔关键词〕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14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14通讯作者:丛云凤(1963-),女,硕士,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老年妇女保健研究。
第一作者:王毅(1968-),女,硕士,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老年妇女保健研究。
在老年妇科疾病中,子宫脱垂伴(或)阴道前后壁膨出占32.80%,仅次于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
有调查显示〔2〕,广东子宫脱垂的发病均集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中,并与多胎生育有密切关系;60岁以上妇女有0.71%患Ⅱ度以上子宫脱垂。
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延长,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妇女子宫脱垂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围绝经期、老年期妇女较多见。
上海市调查显示,妇科疾病中,60岁以上老年妇女患盆腔器官脱垂(POP)居第三位〔3〕。
也有调查认为0.14%的已婚妇女患子宫脱垂〔4〕,0.33%的51 60岁的妇女患子宫脱垂,0.71%的60岁以上妇女患子宫脱垂〔5〕。
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壁脱垂已是中老年妇女较常见的疾病。
有资料显示随年龄增加POP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盆底组织与正常人群相比厚度明显下降,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肛提肌的肌源性损伤〔6〕。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2009年1 8月于长春某医院妇产科就诊和住院的病人及该医院体检女职工共700人,实际有效调查人数为583名,回收率83.29%。
1.2调查方法采用面对面的询问方式,对患者人口学特征、绝经情况、孕、产次数、排尿异常状况、POP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内诊检查。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年龄和POP患病的关系583例调查对象中97人患POP。
四个年龄段POP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9.41,P<0.01)。
见表1。
表1POP与年龄的关系(n)年龄受调者例数未患例数患病例数患病率(%)P值<35岁1251178 6.4<0.0135 44岁183168158.245 54岁1721353724.4≥55岁103663739.8合计5834869716.62.2绝经状况与女性POP发生的关系已绝经患者P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POP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P<0.01)。
见表2。
表2绝经状况与女性POP的关系(n)指标受调者例数未患例数患病例数患病率(%)P值未绝经4413934810.9<0.01绝经<5年54381629.6绝经≥5年88553337.5合计5834869716.62.3孕、产次数与POP发生的关系妊娠使POP发病率明显升高,并有随妊娠次数增加升高的趋势(χ2=13.7,P<0.01)。
见表3。
2.4足月分娩次数与POP发生的关系POP的患病率随分娩次数升高而显著升高(χ2=36.84,P<0.01)。
见表4。
2.5POP对排尿的影响无论是紧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还是排尿不净,在POP患者中的发生率都远高于非POP妇女(P<0.01)。
见表5。
表3妊娠次数与POP的关系(n)妊娠次数调查人数非患例数患病例数患病率(%)P值045450013.6611681442414.321521223019.73103861716.5≥415892622.6合计5834869716.6表4足月分娩次数与POP的关系(n)足月分娩次数受调者例数未患例数患病例数患病率(%)P值074722 2.7<0.01137********.6290692123.3329181137.9≥41910947.4合计5834869716.6表5受调者排尿异常情况分析〔n(%)〕组别n紧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尿不净合计无POP48637(7.6)42(8.6)18(3.7)4(0.8)101(20.8)POP9710(10.3)34(35.1)16(16.5)3(3.1)63(64.9)合计58347(8.1)76(13.0)34(5.8)7(1.2)164(39.5)2.6对POP的认知情况从就医情况来看,97例POP患者中有77例从未就诊,20例曾就诊,就诊率22.7%。
从治疗方式来看,97例POP患者中63例未经过治疗,占64.9%;3例经过保守治疗,31例手术治疗。
3讨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长春妇女POP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卵巢分泌雌激素逐渐减少,盆底组织松懈,使POP成为继尿路感染和老年性阴道炎及生殖器官肿瘤之后严重影响老年妇女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常见病之一〔7〕。
2001年Goldstein研究发现绝经和POP有一定的关系〔8〕,对比未发生脱垂的妇女,POP患者雌激素水平在血清中明显降低,而雌激素受体在盆底支持组织中明显降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已绝经者P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POP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POP的发生,肌肉力量下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对此情况提出宣传新观念,建议得病后及早、主动就诊,中老年妇女进行盆腔肌肉锻炼及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指导是必要的。
与未产妇个体相比,生两个孩子的女性相对发生脱垂的相对危险性为8.4,分娩四个或四个以上孩子的相对危险性是10.9(95%CI为4.7 33.8)〔9〕。
高达5次生产每次增加额外分娩,就增加恶化脱垂的危险10% 20%〔10〕。
POP发病率上升的危险随着分娩次数增多而增加〔11〕。
本研究显示,多次妊娠可增加POP发生的危险,妊娠比未妊娠者患POP的危险增加。
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POP也随之增加。
因此应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利国利民。
·3411·王毅等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第6期女性POP 往往伴有压力性尿失禁,两者有相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2〕。
病人最大的顾虑是身体异味引起社交对象的反感而患上社交恐惧症,造成患者心理障碍。
本次调查显示,从就医情况来看,就诊人数低可能与某些因素有关:病情较轻,可以忍受,对疾病认识不够,认为POP 是老年和分娩后的必然现象或无法治疗,多数患者不知道到何处就诊,对其听之任之。
由于缺乏知识普及,社会关注度低,患者对于本病的认知差,很多患者认为POP 引起的排尿症状是老年的必然表现,没有主动就诊。
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盆底肌肉练习加阴道砝码技术结合在一起治疗轻度POP 伴排尿异常可以有效减轻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重者可选用并发症及复发率小的术式。
还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鄙视和讥笑,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全面提高生存质量。
4参考文献1王玉珍,杨萍,梁志清,等.盆底器官脱垂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3):216-8.2李哲刚.82945例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4):115-7.3韩洁,方凡夫,俞超芹.老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4):316-7.4吴美琼,郑坚毅,朱丽萍.11938例已婚妇女妇科普查分析报告〔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4):254-5.5宋岩峰,谭燕英,卢昆林,等.沿海地区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J 〕.人民军医,2003;46(7):383-5.6Pierce LM ,Baumann S ,Rankin MR ,et al .Levator ani muscle and con-nective tissu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parity ,and aging in the squirrel monkey :a histologic study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7;197(1):1-9.7华嘉增.老年妇女的生殖保健〔J 〕.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2;18(12):705-6.8Goldstein SR ,Neven P ,Zhou L ,et al .Raloxifene effect on frequency of sur-gery for Pelvic floor relaxation 〔J 〕.Obstet Gynecol ,2001;98(1):91-6.9Mant J ,Painter R ,Vessey M.Epidemiology of genital prolapse :observa-tions from the Oxford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study 〔J 〕.Br J Obstet Gynaecol ,1997;104(5):579-85.10Harvey MA.Pelvic floor exercises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a styste matic review of their role in preventing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J 〕.J Obstet Gynecol Can ,2003;25(6):487-98.11Swift S ,Woodman P ,O'Boyle A ,et al .Pelvic organ support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linical definition ,and epidemiologic condition of pelvic or-gan support defects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5;192(3):795-806.12Schytt E ,Lindmark G ,Waldenstrom U.Symptoms of stress incontinence 1year after childbirth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in a national Swedish sample 〔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4;83(10):928-36.〔2011-10-25收稿2011-12-10修回〕(编辑袁左鸣/徐杰)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时雨齐平建(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区,河南南阳473009)〔摘要〕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 )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 )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