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 (共4题;共48分)1. (11分)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________(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爸妈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爸妈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爸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
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
(60字左右)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
(意思:孝敬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言细语地劝说。
)2. (11分)目前,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材料二:园林绿化,能吸纳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
孝感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大力推进槐荫公园、城西森林公园、仙女湖公园等各项工程建设。
材料三:3月12日,来自孝感市的一百多个家庭在卧龙岛生态园参加了第三届“爱绿护绿”公益活动。
活动中,既有祖孙俩、双胞胎同栽一棵树的,也有夫妻携4个月“二孩”陪老大植树的,还有一对情侣种下了“爱情树”。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答出两条)。
(2)下列四项中,你认为作为孝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宣传语最恰当的两项是()A . 至孝至诚图强图新B .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C . 绿色城市美丽孝感D . 人人奉献爱心共建文明城市(3)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园”志愿者行动。
假如你是曹琴同学,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
曹琴:①________妈妈:不行。
“创园”是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事了。
曹琴:②________妈妈:嗯,说得有道理。
可是你参加活动,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啊。
曹琴:③________妈妈: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同意了。
3. (11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松树顶上鹧鸪鸣,松树底下好谈情。
老妹有情应一句,省得阿哥满岭寻。
”“劝妹老成要在家,莫去上家过下家,上家有个二流子,下家有个懒西妈① ,学坏身子害自家②。
”在“首届客家山歌节”的舞台上,68岁的“山歌王”倾情放歌。
【注】①懒西妈:懒惰的女人。
②自家:自己。
(1)得知你是“到民间采风去”的组织者后,文化程度不高的山歌王请你把他唱的山歌特点总结出来。
(2)作为“首届客家山歌节”的志愿者,你深切感受到了客家山歌的价值与意义,你和同学们决定在网上发起一个“鹧鸪计划”,发动大家对如何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献计献策。
现请你先拟出三条建议。
(3)根据具体情境,补充句子。
听完演唱,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的客家籍归侨黄老先生紧紧地握住山歌王的手,激动地说:________4. (15分)学习完《成功》这篇课文后,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成功”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观看下面的漫画,说说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2)季羡林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阐述你的理由。
(3)为了扩大这次活动的影响力,“雏燕”文学社决定开展以“成功离不开勤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拟一则征文启事,截稿日期为11月30日,稿件送往“雏燕”文学社。
二、中国名著 (共2题;共7分)5. (3分)以下属于刘绍棠代表作的有()A . 《夏天》B . 《京门脸子》C . 《运河的桨声》D . 《蒲柳人家》6. (4分) (2017八下·阜阳期末) 名著阅读(1)《名人传》的作者是________(姓名),贝多芬在生命最后写出了不朽的________(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句话出自________作品的主人公是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7. (15分)阅读欧阳修的《梦中作①》。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②无奈客思家。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皇祐元年,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任知州。
②酒阑:酒尽。
(1)与刘禹锡的“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的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2)“路暗迷人百种花”这句话中“路暗”的原因是什么?(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8. (18分)(2019·融安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裁?”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洗,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式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式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式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⑪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注】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通“猝”,突然。
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长跪而谢之(感谢,感激)B . 以头抢地耳(碰,撞)C .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D . 愿大王少假借之(代词,他,指荆轲)(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 .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C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 .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4)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心里的怒气还没有发作出来,不祥就从天而降。
B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译: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守护它。
C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D .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译: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得带有拿戒尺的卫兵。
(5)将【乙】文中划线句子“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翻译成现代汉语。
(6)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9. (4分)(2020·贵州模拟) 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
请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10. (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
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
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
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
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
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
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
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
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
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