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骑 马 者
兔子还是鸭子
首页
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 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下: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继续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首页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战期间飞行员夜间飞行佩戴红光眼镜。)
暗适应:指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由暗处到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⒉听觉: 适宜刺激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
⒊嗅觉和味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感觉。《臭T恤效应》 味觉是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味蕾产生的感觉。 (为什么更怕辣?)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 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 反应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 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现,具 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
返回
真觉与似动
真动现象: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 另一处作
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 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动景运动;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动景运动又叫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 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 人看到原 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文字(E)体现了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 们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 几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
文字(I)体现了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 Jame独自放 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 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
E
95%认为Jame外向友好
I
3%认为Jame外向友好
⒋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称为肤觉。包
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接触安慰)
㈡内部感觉:
⒈机体觉(内脏感觉) 机体觉由于内脏活动作用于感受器而产生的,包括饥饿、
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 ⒉平衡觉(静觉)
静觉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时所引起的。 ⒊运动觉(本体感觉)
一、感觉强度律的运用
刺激物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教师讲课的 声音大小、板书大小都要适度,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听清楚; 实验、演示应该使实验观象明显,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二、知觉选择性规律的运用
根据知觉选择性的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感知对象。 对象的活动性是知觉选择性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讲课时抑扬顿
四、克服社会知觉偏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社会知觉的偏差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我 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既不能凭第一印象,个别品质或某种新异 性去看待学生,更不能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教师要善于从 全面、深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更要善于用辩证的、发展的眼 光去评价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 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颜色视觉:
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了颜色 视觉经验。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 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第二节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用来度量的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第一节 什么是感觉
感觉
(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 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Bexton,Heron,Scott(1954)的感觉剥夺的实验
感觉的种类
㈠外部感觉: ⒈视觉:适宜刺激为380~760毫微秒的光波,感受器是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首要条件。观察的目的任 务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就愈完整,愈清晰;反之,否 则,盲目地知觉就会走马看花,甚至无所收获。
首页
(二)做有关的知识准备
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知识贫乏 的人,对相应事物不可能作精细的观察。因此,要使学生从良好的观察中 培养观察力,就要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为观察做好知识准备。
五、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运用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使多种分桥器协同活动。从而提 高感知效果。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的积极性。
首页
第五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一)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 过程。 (二)观察力即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这 是一种善于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一)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二、感受性的变化:
㈠感觉的适应: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
㈡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E—I
78%认为Jame外向友好
I—E
18%认为Jame外向友好
⑶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
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戴恩实验) ⑷刻板印象(stereotype)
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三)视错觉
A、b、c、d一样长吗?
错觉
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
知觉的四个特性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㈠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 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
方向知觉与性格 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⒊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及速度的反映。
方向知觉与性格
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当两类信息 不一致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的 视觉线索。可以通过棒框仪测量。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 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 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关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 差别感受性越
左右的灰色柵欄是等亮度嗎?
第三节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二、知觉的种类:
㈠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⒈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 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受欢迎性 婚姻的美满
职业地位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幸福
一般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62.42 0.41 2.02 4.55 6.34 11.60 1.83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 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眼见为实?
实验: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 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 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 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 形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 是弯的”。
几种视觉现象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日光灯管) *视敏度:即视力,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 能力。 *视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 化
视觉后象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 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
知识经验的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
首页
花 瓶 与 人 像
返回
㈡知觉的整体性——主观轮廓图
主要有以下规律:
(1)接近性: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被看成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 整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 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 个完美的图形。
似动现象
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⑴首因效应(prinacy 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