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7章 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主观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之 研究,而图书馆学研究的是客观知识及其存在状态。其次,‚世界 3”理论明确了文献的终极归属,它为图书馆学提供了合理的逻辑起 点。波普尔认为,世界上所有图书馆、资料系统保存的客观知识, 它们只有极少部分被‚世界2”所掌握,从个人与私有意义上说,大 部分不是人们都‚知道‛的,亦即‚谁也不能掌握这个世界的哪怕 小小的一角‛。它提示图书馆学,必须把哪些文献记载的多如恒河 沙数的知识内容,看成是人类拥有的大部分知识。这一部分客观知 识是散乱的、无序的,如何将它们汇集、整序,从而供人们检索、 利用,就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波普尔‚世界3”理论从1982年由青年学者刘迅率先引入图书情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前叫做‚指导思想‛,一般指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80年代以来,有关理论基础的文章逐渐增多。
我们认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是图书馆学理论建立的根基,它
是由一些抽象、具体的理论观点组成的图书馆学先导思想。理论 基础的涵义应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基础是图书馆学理论创
发的根本或起点,即发生学意义上的逻辑起点。(2)理论基础
为基础的,它们往往综合了哲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
数学等理论,其中甚至对国外学说也有直接继承关系。
它们呈现出的多样性、整体性、综合性,正是我国图书
馆学理论基础的一大特点。
7.1.4
理论基础的开拓建设
1.强化对哲学等抽象思维科学的研究
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或横断学科理论的出现,立刻受到图书馆学
界的关注与研究,这既反映出图书馆学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学术敏感 度,也反映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匮乏。建立能够指导图书馆学健
报学界之后,曾引起图书情报学界的一场争论。它留给我们有待思 考的东西很多。
2.信息科学中‚信息‛的观点 信息科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的,仅数年时间,它就
从学术界蔓延至社会各领域。80年代前期,‚信息科学‛、‚信息
技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时 代‛等概念纷至沓来,‚信息热‛席卷全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从80 年代初就对信息科学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科 学的两大部分内容,即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必将对图书馆学和图
第7章 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指导图书馆学研究能够顺利向前开掘的思想观点,是图书馆学
赖以发展的理论基础;而那些影响图书馆学发生变动、转移的现实 社会因素,则是图书馆学赖以依存的实践基础。
7.1
7.1.1
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的涵义及作用
1. 理论基础的涵义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必然得到某种理论基础和实践 基础的支持,图书馆学也不例外。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概念,
系统科学、数学)的理论观点,并用其阐释图书馆学的
一些元问题。因此,从内容范畴来说,理论基础较之图
书馆哲学更为宽泛。
3.理论基础与图书馆学方法论 图书馆学方法体系是由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及图书馆学专 门方法组成的。从内容角度看,图书馆学方法论与理论基础都具有
其它学科‚渗入‛图书馆学,被图书馆学借鉴、吸收的共同特征。
7.1.2
理论基础及其相关概念
1.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两者的关系,以往图书馆学曾有一 种流行的解释,认为一方面‚理论基础大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因为它可以是多个学科的共同理论,‚既可是某一种单一理论,也 可能是多种理论的集合,是一个群体。如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就包 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教育
而是要靠图书馆学研究实践来验证。
3.系统科学有关‚系统‛的学说 系统科学几乎是与信息科学同时传入我国的,当时与信息论、
控制论合称‚三论‛,也曾广为人知。何为系统,系统科学创始人
贝塔兰菲(L.V.Bertalanffy)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关联 的元素的集‛,它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无论在物理世界还 是精神世界,‚处处有系统‛。因此,系统科学的原理是具有普适 性的,贝塔兰菲就称系统科学为‚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的这一
集合论不仅对数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其它科学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用‚集合‛的观点来分析图书馆,我们能深刻地揭示出图书馆的本 质实际就是‚知识集合‛。 2.理论基础的评价标准 理论评价标准是指从合理性上对一种思想学说进行的理论评价。 评价条件:(1)这种理论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2)这种理论本 身是否比较成熟;(3)这种理论能否给指定的学科以理论与方法上 的指导。即看其能否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学中的元问题作出合理的、 深刻的预设与解释。 实践评价标准是指从实用上对一种思想学说进行的实践评价。 某一思想学说对图书馆学能否起到指导作用,最后不是靠理论证明,
论基础’的探索,假如其目的是追求把握图书馆的本质规律,那么 也可以认其为图书馆哲学的近义语或同义语。‛图书馆哲学‚既是 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图书馆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图书馆哲学是哲学对图书馆、图书馆学的观照,它 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有某种等义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语义互换。这些认识是应该首肯的。然而,图书 馆学理论基础的内容不仅仅是哲学的,它目前得到发展、 扩大,能够吸收、借鉴其它具有抽象思维性质学科(如
是哲学与图书馆学沟通的桥梁,起着哲学与图书馆学相互连接与 交通的作用。(3)理论基础是一些可辨析、可陈述的思想学说 或理论观点,它们生成于哲学或具有抽象思维性质的某些学科 (如数学、系统科学)之中。(4)这些思想学说或理论观点不
仅对图书馆学具有启发、指导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2.理论基础的作用 把理论基础视为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哲学与图书馆学沟通的桥 梁,应该说既阐明了其地位,也论及了其作用。但未进一步明确其具 体作用。卿家康认为理论基础的具体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深刻 地揭示研究对象类现象的本质,并正确地反映对象事物的客观规律; 第二,正确地指引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向,为对象学科奠定认识 论基础;第三,有效地指导科学研究全过程。‛于良芝认为,理论基 础对应用它的学科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其基本作用包括四个 方面:(1)提供概念体系。即帮助一个学科形成专业术语,并赋予 这些术语以确定的含义。(2)提供研究框架。即帮助研究者确定哪 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哪些经验数据是应该收集的,哪些因素之间存 在着关联以及这些关联的性质等。(3)提供研究视角。即帮助研究 者对研究问题形成透视焦点,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4)维系本学 科与整个知识体系的联系。理论基础可以将本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臵 于同一根基之上,避免学科陷入学术孤立。
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1)理论基础的内容是一些对图书馆学 可解释、可陈述的概念、观点、道理,而方法论讲的都是一些思维 方法、分析方法,它不提供具体的、可陈述的概念、观点、道理等。 (2)理论基础的宗旨是使图书馆学更具有价值和意义,而方法论
的目的却是使图书馆学更为科学和具有效率。
7.1.3
理论基础的几种重要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基础的研究一度成为热门。一方面国外 图书馆学界探讨理论基础的观点被先后引入国内,如美国谢拉的 ‚社会认识论‛,英国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等;另一方面国
内学者先后提出的一些理论见解,如赵红洲的‚中介世界论‛,周
文骏的‚情报交流论‛,宓浩的‚知识交流论‛,以及90年代以后 的‚信息资源论‛、‚知识组织论‛等,其中也包含了对理论基础 的寻求与探索。人们力图找到一个有效的思想理论,使其能成为图 书馆学的理论基石,并对图书馆学起到统摄、定向的作用。
论断,受到图书馆学者们的热烈认同。他们借用‚系统‛的观点,
把图书馆看成为一个系统。系统科学观点的加盟,有力充实、强化 了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于理论基础 层面的广有影响的一些观点,都与之有密切关系。
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者们提出的各种理
论基础层面的观点,我们很难说某个观点是以单一理论
2.理论基础与图书馆哲学
什么是图书馆哲学?目前说法有异。1996年周文骏先生倡议建 立‚图书馆哲学‛时说:‚图书馆哲学是关于图书馆本质规律和方 法论的学科。它一方面是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总结、 概括和升华;另一方面也是一般哲学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此外,他对图书馆哲学的地位归属也作了解释:‚多年来关于‘理
学、心理学等‛。另一方面理论基础又‚处于图书馆学体系之外,
不是图书馆学的必然组成部分‛,而‚基础理论属于图书馆学体系 之内,是图书馆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图书馆学的基石‛,‚在
图书馆学体系中处于第一层次‛。
此种观点的可贵之处是对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之关系作出了明确 的判别,但这种区分观点尚可商榷。理由在于:(1)理论基础是 图书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如果把理论基础排除在外,不属于图书 馆学,也就等于说图书馆学没了逻辑起点。没有逻辑起点,怎么可 能演绎出其基础理论来呢?所以,理论基础应属于图书馆学范畴, 是基础理论的第一层次,它是图书馆学的根基。(2)如果把哲学、 信息论、教育学等学科或学科群视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理所当然 它们是处于图书馆学之外,且又大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但我们 认为,理论基础是由一些具体理论观点、思想学说乃至某学科中的 个别原理、概念构成的,它们只是自身学科的组分,而非其整体。 它们被吸收、化约、融合至图书馆学中,已经成了图书馆学基础理 论的一部分,对图书馆学肩负着启发、阐释、指导的作用,不应再 看成图书馆学以外的东西。
1.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K. R. Popper,1902-1994)把客观物质世 界称为‚世界1”,主观精神世界称为‚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称为 ‚世界3”,其意义不仅在于突破了哲学上的一元论、二元论,关键 还在于阐释出了‚世界3”的独立存在,强调‚世界3”的实在性、自 主性与永恒性,努力赋予‚世界3”以充分本体论地位。‚世界3”所 以能够成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理由至少有两方面:首先,‚世 界3”理论揭示出了客观知识世界独立存在的意义,从而为图书馆学 划定了研究对象的从属领域。波普尔认为人类主观知识一旦社会化、 公开化、客观化,即‚世界3”一旦产生,就具有客观自主性,成了 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主世界。‚世界3”为图书馆学提供了科学的理 论基础,它启示建立在数千年图书馆发展史上的图书馆学,应该把 其研究对象定位于客观知识世界这个层面上。‚知识‚包括主观知 识与客观知识两大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