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技能
三、药品
• 公用药品 • 个人携带的药品
(1)外伤用药 (2)日用药,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泻药; (3)止痛药、抗过敏药; (4)在夏季或热带地区携带清凉油、虫咬水、藿香正气 胶囊或其他消暑药适量; • (5)抗生索,抗过敏药,镇静剂,退烧药,抗疟疾药各 一小瓶。 • (6)另外还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嘱咐,携带必备 药品。在毒蛇比较多的地区,要携带蛇药。 • • • •
(八)踝关节扭伤
• 踝关节是野外工作最易扭伤的部位。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 ,另外伴有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等现象。 • 踝关节扭伤时,首先是要静养,如肿痛尚可,能着地行走 ,则可立即用冷水浸泡或冷毛巾冷敷,以减轻疼痛,减少 局部肿胀,也可喷“理通”一类的喷剂。此时不可用热敷 及用力搓揉,以免加重损伤。受伤24小时后可以贴膏药或 搽药水治疗。恢复期(伤好3天后)用热水浸泡或热敷有助于 加快恢复。 • 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 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防止踝 关节扭伤,最好穿着厚实的高帮鞋。
防治方法
以降温为主。可把 患者侵入冷水中, 在冷却的过程中, 要按摩其四肢,防 止周围血液停滞, 当体温降至38℃, 可停止
立即将患者平卧、 松衣并防止阴凉处 ,按压人中、合谷 等穴,使其清醒, 后服用中药解暑剂 。患者恢复后仍需 休息数日
使患者在阴凉处休 息,静脉注射生理 盐水,或喝含盐的 菜汤。用布或棉花 沾白酒或醋擦拭痛 处
防范动物
• • • •
熊 狗 狼 蛇
第三篇 伤病预防与急救
一、急救知识 二、野外求救信号介绍
一、急救知识
(一)中暑 (二)出血和止血 (三)冻伤、失温与雪盲 (四)抢救遇溺者 (五)毒虫叮咬 (六)毒蛇咬伤 (七)抽筋 (八)踝关节扭伤
(一)中暑
热射病 热痉挛 日射病
中热型
发病机制
衰竭型
高温环境中的大运 动量,出汗过多, 身体失去大量盐分 和维生素引起随机 的痛性痉挛 强烈日光曝晒头部 过久引起脑部损伤
• 物品放置
第二篇
一:行进知识
(一)一般行进
(二)上坡下坡 过独木桥 (三)特殊行进 徒步渡河 攀岩 跌倒 (四)寻找避身之处 (五)适当的休息 (六)如何防治水泡
生存技巧
一、行进知识
1.野外考察的几种行进方式
2.较常用的行进方式 3.脚的保护
(一)一般行进
1.走路技巧
2.注意事项
3.队伍前进形式与具体组织
外出血
• 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动停止 • 静脉出血:为暗红色,可以按压止血 • 动脉出血:凶猛危险,随心脏的跳动喷涌而出
• 外伤的外出血和内出血,除非伤口很干净 或出血不多,否则都要及时送到医院.
(三)冻伤、失温与雪盲
• 冻伤是由于寒冷作用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在救助时,应 该尽量采取措施以减少组织坏死并预防感染。
临床症状
头痛晕眩、心悸郁 闷、恶心呕吐、全 身疲倦、眼花、皮 肤干燥灼红,体温 高达40~41℃。严 重时昏倒,脉搏洪 大,呼吸很深,意 识不清等
通常为小腿腓肠肌 发生热痉挛,其他 肌肉也可受累。发 作使肌肉紧缩、疼 痛难忍。恢复后肌 肉仍有不适感
强烈的头痛晕眩、 耳鸣、皮肤干燥, 烦躁不安、恶心呕 吐、体温微升。严 重时有意识丧失, 痉挛、甚至呼吸与 心脏功能障碍
四、避险知识
• • • • •
天气判断 雷雨 迷路 沼泽流沙 防范动物
天气判断
• 看云识天气 • 看动物的行为判断天气
雷雨避险方法
• (1)最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林间空地 ; • (2)如果进洞避雷,应离开所有垂直岩壁3m以外,以免 岩壁导电伤人; • (3)离开垂直的墙壁或悬崖,避开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 及平坦的开阔地形; • (4)避开地裂缝、成片的地衣以及悬空岩石。 • (5)露天下,应在孤立树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外; • (6)万不得以,可以坐在散乱的大石块中间; • (7)当感到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时,那很可能是受到了 电击。此时要立即倒在地上,施以自我保护。
将患者移置阴凉处 ,松衣。用温水敷 头,后逐渐改冷水 敷头服用解暑中药
(二)出血和止血
外出血 出血 内出血 消化道出血
急救
急性大量出血达到全身血量的1/5时,就可发生贫血现象;
当出血量达到2/5时,出现昏迷现象,
当出血量达到1/2时会立即引起死亡。 出血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在伤部再次出血称继发性出血,继 发性出血容易导致死亡。较大量的内出血虽然有局部体征和急 性贫血症状,但因不可见很容易被忽视,而造成死亡。
(五)搭建庇护所
作为野外突发事件的幸存者,有时身边可能没有野 外生存所必需的装备。搭建庇护所可以遮挡日光、 防风避雨、并保持一定的体温。庇护所的选择和 宿营地类似,但还要考虑很多方面,首先是搭建 材料或洞穴是否足够或可行,另外尽量选择容易 为救援人员找到的地方。如果以山洞或是比较隐 蔽的地方作为庇护地点,切记在显眼的地方做明 显的求救标记。长期居住的庇护所应该建在安全 可靠、有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可以自建的 简单庇护所和建造方法可以查阅相关生存手册。
(二)制造水
• 将塑料袋罩在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上 ,借助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可以收集清洁 的水。塑料袋的袋口朝下,袋的一角靠下 ,以便收集凝结水 • 在地面挖宽约90cm,深45cm的坑。坑底 部中央放一只收集器皿,在坑上铺上一块 塑料布,收集器皿的正上方压一块小石头 。这种方法适用于沙漠地区或者日夜温差 相当大的地区。
二、考察与生活用品
• 野外考察的地理工具 • 生活必需品 • 救生盒
自制救生盒:
用一个方形的不锈钢或铝制饭盒做急救盒
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内容:
一个薄而结实的塑料袋 火种 几段蜡烛 一把多用途小刀 一只小哨 一小袋盐,一些糖果,一小瓶复合维生素 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比如钓鱼线,5~10m。 胶布 针线包
鞋 底 磨 损 检 查 与 正 确 走 姿
(二)上坡下坡
1.山地步行技巧 2.上坡注意事项 3.下坡注意事项
(三)特殊行进
1.过吊桥 2.过独木桥的技巧 3.徒步渡河注意事项 4.攀岩的相关事项 5.跌倒时如何处理
(四)寻找避身之处
1.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 2.雨季在山地行进的注意事项 3.遇雷雨怎么应对
(五)毒虫叮咬
• 被毒蚊毒虫叮咬,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 反复涂搽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 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
思考:被马蜂、蜜蜂、蝎子、蜈蚣等蛰伤 ,我们应该怎么做 ?
(六)毒蛇咬伤
• 预防措施 • 被毒蛇咬伤的症状 • 怎样进行急救?
(七)抽筋
• 抽筋是由于行进时过度地运动或姿势不佳,而引 起肌肉的协调不良,或因登山时或登山后受寒, 体内的盐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产生非 自主性的收缩,在营地休息时常会有抽筋的现象 。 • 抽筋有哪些表现? • 怎样预防?
(三)水的净化处理
• 当找到的地表水源有飘浮的异物或水质混浊不清时,可以 在离水源3.5m处向下挖一个大约50~80m深、直径约 1m的坑,让水从砂、石、土的缝隙中自然渗出,然后, 轻轻地将已渗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壶等存水容器中。 • 在结实的塑料袋、竹筒、手套、袜子、衣袖或者可乐瓶里 垫上干净的细沙、干草或枯枝压紧按实做成过滤器。将不 洁净的水慢慢地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收集滤出的水 。如果对过滤后的水质不满意,可多次过滤,直到满意为 止。
常用的消毒药水
•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 •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 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 消毒。
二、野外求救信号介绍
• (一)国际性代码 :SOS • (二)车辆或飞机残骸 • (三)在周围摆放颜色鲜艳明亮的物品,特别是发动机罩 、轮机罩 • (四)在晚间,当飞机经过或可能的营救人员出现时,打 开灯光 • (五)烟火信号 • (六)发报机 • (七)声音 • (八)想象力 • (九)自救
三、饮水与食物
• • • • • •
(一)寻找水源 (二)制造水 (三)水的净化处理 (四)寻找食物 (五)火 (六)无炊具野炊法
(一)寻找水源
• • • • • •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根据天气变化寻找水源 直接从植物中取水
二、露营知识
(一)宿营地选择
(二)搭盖帐篷的方法和技巧
(三)睡袋的使用
(四)搭建庇护所
(一)露营地选择
1、近水
2、背风
3、防兽
4、日照 5、平整
(二)搭盖帐篷的方法和技巧
1.地点的决定 2.帐篷用具的检查 3.铺设地面垫
4.竖起支柱,拉开主绳
5.调整主绳,拉起角绳、腰绳 6.固定墙壁
☆
营建宿营地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高温、热辐射或高温环境中,大活动量 导致体热散失困难 高温、热辐射或高 温环境中,大活动 量导致体热散失困 难 体温调节困难,肌 肉和皮肤血流量增 大超过循环系统维 持能力,而发生的 周围循环系统衰竭 起病缓慢,最初症 状为恶心、心慌、 眩晕、身体软弱、 四肢无力、面色苍 白、出冷汗,随即 昏倒,脉搏细弱, 呼吸表浅,血压下 降,皮肤湿冷,瞳 孔大,意识不清
• 当体温降到35℃以下时,人体即进入失温状态。 急救原 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 温。 • • 因为雪地的反光非常强烈, 所以很容易造成雪盲。
(四)抢救遇溺者
• 惟有及早救治,才能挽救生命。 • (1)使落水者俯卧,将腰部垫高,头低下。这样可以把 呼吸道内的水尽量排出; • (2)排完水分后,将伤员衣服松开,擦净口鼻,将舌头 拉出以免回缩堵塞呼吸道。施行人工呼吸; • (3)药物急救; • (4)保暖和吸氧; • (5)呼吸恢复后,在四肢进行向心按摩,使血液循环恢 复正常; • (6)为预防吸入性肺炎,要注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