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是物质自身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感觉、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即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

劳动使产生意识有了必要,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产生奠定了生理基础,劳动产生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识产生。

可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世界提供原材料,就不可能有反映者的意识。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歪曲的反映。

由此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宣扬意识不依赖人脑和物质世界,是极其错误的。

三、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二)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指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两对关系(一)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则是第二位的。

两种作用不是平行的。

同样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则是第二位的。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或违背了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地发挥自身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努力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积极地进行变革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

我们需要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冷静的科学精神的统一。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难点释疑与考题例析◆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一般而言,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先进的社会意识又能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在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步,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落后。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也继承了以前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成果。

第四,社会意识形态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每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其他社会形式相联系的,政治法律思想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对其他意识形式有强烈的制约作用。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性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实现的。

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一种思想影响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反作用,我们就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群众,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

这种斗争的长期性是由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决定的。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这个领域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我们必须注意把人民内部矛盾同敌我矛盾区别开来。

这个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在于,意识形态斗争是争取人心的斗争,只能靠说服、教育、宣传,不能用强制的办法。

还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这个任务是艰巨的。

考题例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故正确答案是D。

这道题考查目的明确,给出的选项也很直接,通过推理排除选项的余地很小。

如果考生在考前就能熟记内容则很容易做答。

单元强化一、判断题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意识并不一定和客观事物相符合。

()2.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

()4.上帝、鬼、神是人们按照自身形象塑造出来的。

()5.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

()6.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二、单项选择题1.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

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

这一事实说明()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3.“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否认了相对静止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高寒缺水、土地贫瘠地区,由过去单纯种植粮食改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从而摆脱了以往的贫困面貌。

事实表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在一些不宜种粮的山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大种果树,也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这样,原来的种粮劣势就可变为另一种生产优势。

这说明()A.劣势和优势是对立的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劣势和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C.劣势和优势既互为存在前提,又相互转化D.只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就能变劣势为优势5.“大灾不可怕,就怕精神垮”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不同点是()A.都强调了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B.是否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C.是否坚持两点论D.是否承认意识的作用6.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适应新形势,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动力与保证。

”从哲学上看,在新形势下之所以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工作,是因为()A.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C.精神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D.正确的意识一开始就转化为物质力量三、多项选择题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种观点是()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2.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A.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造规律B.规律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C.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是()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4.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A.它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B.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C.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D.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5.“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句话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B.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6.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句话是说()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B.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C.科学技术在创造人生存的世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D.实践使天然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四、论述题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论述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1. A2. B3. C4. D5.B 6. B三、多项选择题1. BCD2. CD3. BCD4. ABCD5. AB6. BCD四、论述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一些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也乘虚而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