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镍基高温合金的焊接性及焊接工艺
一、焊接性
对于固熔强化的高温合金,主要问题是焊缝结晶裂纹和过热区的晶粒长大,焊接接头的“等强度”等。
对于沉淀强化的高温合金,除了焊缝的结晶裂纹外,还有液化裂纹和再热裂纹;焊接接头的“等强度”问题也很突出,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强度、塑性往往达不到母材金属的水平。
1、焊缝的热裂纹
铁镍基合金都具有较大的焊接热裂纹倾向,特别是沉淀强化的合金,溶解度有限的元素Ni和Fe,易在晶界处形成低熔点物质,如Ni—Si,Fe—Nb,Ni—B等;同时对某些杂质非常敏感,如:S、P、Pb、Bi、Sn、Ca等;这些高温合金易形成方向性强的单项奥氏体柱状晶,促使杂质偏析;这些高温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很大,易形成较大的焊接应力。
实践证明,沉淀强化的合金比固熔强化合金具有更大的热裂倾向。
影响焊缝产生热裂纹的因素有:
①合金系统特性的影响。
凝固温度区间越大,且固相线低的合金,结晶裂纹倾向越大。
如:N—155(30Cr17Ni15Co12Mo3Nb),而S—590(40Cr20Ni20Co20Mo4W4Nb4)裂纹倾向就较小。
②焊缝中合金元素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焊材,焊缝的热裂倾向有很大的差别。
如铁基合金Cr15Ni40W5Mo2Al2Ti3在TIG焊时,选用与母材合金同质的焊丝,即焊缝含有γ/形成元素,结果焊缝产生结晶裂纹;而选用固熔强化型HGH113,Ni—Cr—Mo系焊丝,含有较多的Mo,Mo在高Ni合金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不会形成易熔物质,故也不会引起热裂纹。
含Mo量越高,焊缝的热裂倾向越小;同时Mo还能提高固熔体的扩散激活能,而阻止形成正亚晶界裂纹(多元化裂纹)。
B、Si、Mn含量降低,Ni、Ti成分增加,裂纹减少。
③变质剂的影响。
用变质剂细化焊缝一次结晶组织,能明显减少热裂倾向。
④杂质元素的影响。
有害杂质元素,S、P、B等,常常是焊缝产生热裂纹的原因。
⑤焊接工艺的影响。
焊接接头具有较大的拘束应力,促使焊缝热裂倾向大。
采用脉冲氩弧焊或适当减少焊缝电流,以减少熔池的过热,对于提高焊缝的抗热裂性是有益的。
2、热影响区的液化裂纹
低熔点共晶物形成的晶间液膜引起液化裂纹。
A—286的晶界处有Ti、Si、Ni、Mo等元素的偏析,形成低熔点共晶物。
液膜还可以在碳化物相(MC或M6C)的周围形成,如Inconel718,铸造镍基合金B—1900和Inconel713C。
高温合金的晶粒粗细,对裂纹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焊接时常常在粗晶部位产生液化裂纹。
因此,在焊接工艺上,应尽可能采用小焊接线能量,来避免热影响区晶粒的粗化。
对焊接热影响区液化裂纹的控制,关键在于合金本身的材质,去除合金中的杂质,则有利于防止液化裂纹。
3、再热裂纹
γ/形成元素Al、Ti的含量越高,再热裂纹倾向越大。
对于γ/强化合金消除应力退火,加热必须是快速而且均匀,加热曲线要避开等温时效的温度、时间曲线的影响区。
对于固熔态或退火态的母材合金进行焊接时,有利于减少再热裂纹的产生。
焊接工艺上应尽可能选用小焊接线能量,小焊道的多层焊,合理设计接头,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
杂质对高温合金再热裂纹的影响
1—加热曲线对于A、B均不裂;2—加热曲线对A裂,B不裂
4、焊接接头的“等强度”问题
高温合金焊后,在过热区有显著的晶粒粗化现象,接头性能不均匀,对高温塑性、疲劳强度、蠕变极限、持久强度、硬度等都有较大影响。
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焊接接头,应尽量减少接头的过热和组织不均匀性,故焊接时应尽可能选用能量集中的焊接方法和小的焊接线能量。
焊补次数增加,大大降低焊接接头的性能,促使再热裂纹的产生。
所以,一般规定同一部位补焊不允许超过三次。
重要焊缝甚至禁止补焊。
三、高温合金的焊接工艺
1、TIG焊接
TIG焊是高温合金比较好的焊接方法,尤其是铁基合金,特别适应用于12.5mm以下薄板。
为防止产生裂纹,焊接时采用小焊接线能量,窄焊道,电弧长度尽可能短,一般为1~1.5mm为宜。
采用小直径钍钨极,端部磨成30~60°的尖角,以保持电弧稳定,易于控制熔透和窄焊道。
Ar气保护。
特别是焊接含有Al、Ti等元素的合金时,要特别加强保护。
焊材可用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或镍基合金。
采用直流正接电源。
焊接时焊矩与母材保持垂直。
2、手工电弧焊
铁基合金中手工电弧焊使用较少,特别是沉淀强化型合金几乎不用。
焊条通常选用与母材合金成分相近,或选用高镍焊条。
Incoloy800使用温度在900℃以上,推荐用ENiCrFe—2焊条;使用温度在540℃以上,推荐用ENiCrFe—3焊条。
采用小焊接线能量,小电流、快焊速、不横向摆动、窄焊道焊接;焊接开始或结尾都应装引弧板或熄弧板,防止裂纹的产生;采用直流反接电源。
对于镍基合金,手工电弧焊一般只适用于板厚1.6mm以上,固熔强化型合金,不能用于沉淀强化型合金的焊接。
3、等离子弧焊接
熔深大,可大于7~8mm(Incoloy800),效率高;TIG熔深2~3mm。
4、MIG焊接的热输入量较大,易出现热裂纹,只用于T>12.5mm或高效率场合。
自动埋弧焊同上。
电子束焊接热量集中,但易出现一些特有的缺陷,如气孔、冷隔等,裂纹敏感性也较大。
三、高温合金的焊接工艺要点
1、加强保护
高温合金中有很多合金元素对氧具有很大的亲和力,若保护不好易被烧损,特别是铁基合金。
2、加强焊接区的清理
高温合金的表面常存在有难熔氧化膜,NiO的熔点为2090℃,如焊前未清理干净,易在焊缝中形成夹杂物。
另外,工件表面的污物未清理,也会带来一些有害杂质:如Pb、P、S等,影响焊接接头性能。
所以,对坡口边缘或多道焊的每道焊缝表面,都应彻底清理干净。
3、设计合理的坡口
铁基和镍基合金的液体金属流动性较差,焊接时易产生未熔合缺陷。
熔深一般只有低碳钢的50%左右,奥氏体钢的60%左右。
为达到一定的熔深和熔合良好,其坡口角度要适当增大,钝边减小。
钢和镍基合金坡口设计的比较
4、要求高精度的装配。
5、减少焊接接头的过热。
焊缝的布置尽量避免交叉和分布过密,减少补焊次数,采用小焊接线能量和小截面焊道,选用脉冲焊,分段焊等工艺。
6、选用好的焊接材料。
通常采用Mo和W含量较高的Ni—Cr—Mo(W)系合金焊丝,抗裂性高。
即使焊接沉淀强化型合金,也宁可牺牲一些强度,不希望采用Al、Ti含量较高,会形成γ/相的焊丝,而选用Ni—Cr—Mo(W)系合金焊丝。
为了确保焊接接头的高温强度,以采用同质焊丝或力求焊缝与母材的合金成分相近为好。
对保护气体、焊条、焊剂等,要求纯度高,具有最小的氧化性,以保证最大的合金过渡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