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桥面铺装方案及技术要求----双层日本热拌环氧沥青

钢桥面铺装方案及技术要求----双层日本热拌环氧沥青

1.钢桥面铺装方案及材料1.1钢桥面铺装结构设计1.1.1行车道桥面铺装设计桥面铺装整体结构采用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结合料采用热拌环氧沥青(KD-BEP,原TAF),上层厚度35mm,下层厚度40mm。

环氧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铺装上层、下层均选用环氧沥青混凝土。

同时,为了保证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上下层之间的结合力,在铺装上、下层之间涂布环氧树脂粘结剂。

中山小榄水道跨线桥钢桥面铺装体系如下:钢桥面行车道铺装结构见图1.1。

桥面铺装设计总厚度75mm,结构组成为:40mm环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EA-10,粗级配)+ 0.6kg/m2环氧树脂粘结层 + 35mm 环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EA-10,细级配)+0.4kg/m2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

图1.1 行车道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简图钢桥面板在施工、营运过程中一般会发生锈蚀,为保护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在铺装前应对钢桥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

根据喷砂除锈国标GB8923-2011,要求钢桥面喷砂除锈清洁度达到Sa2.5级,即“非常彻底的喷砂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同时,为保证防腐层与钢桥面的附着力,要求钢桥面板喷砂除锈后粗糙度达到50~100μm。

环氧富锌漆对钢板有很好的防腐作用,要求在喷砂除锈后4h以内,喷涂环氧富锌漆。

防水粘结层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该材料是高韧性环氧树脂系的钢桥面防水粘结剂,具有良好层间结合力和水稳性。

其特点为两阶段固化反应,在初期硬化后,受经过热沥青混合料的热量影响能迅速融化,通过压路机碾压后,铺装层与钢板形成有效粘结。

针对铺装层一体化性能要求,结合铺装结构体系,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作为防水粘结层材料。

1.2铺装材料、混合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2.1行车道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1)环氧富锌漆钢桥面喷砂除锈清洁度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50-100μm后,喷涂环氧富锌漆,环氧富锌漆性能指标见表1.1。

表1.1 环氧富锌漆性能指标(2)环氧粘结剂环氧粘结剂由环氧树脂(主剂)和固化剂(硬化剂)组成,主剂和固化剂按质量比50:50混合,其基本物理性能和指标应满足表1.2和1.3的相关要求表1.2 环氧粘结剂主剂的物理性能和技术指标表1.3 环氧粘结剂固化剂的物理性能和技术指标度维持在30℃,温度变化范围±3℃,养生固化后的环氧粘结剂性能需满足表1.4所示。

表1.4 环氧粘结剂养生固化后的物理性能和技术指标(3)环氧沥青结合料环氧沥青由基质沥青和环氧树脂混合而成,按照50:50的重量比例混合。

环氧树脂和沥青混合时使用的沥青采用A-70基质沥青,其性能满足表1.5各项技术指标。

表1.5 A-70基质沥青的技术指标RTFOT后残留物环氧沥青结合料的环氧树脂需满足表1.6、表1.7和表1.8的基本物理性能和技术指标。

表1.6 主剂的物理性能和技术指标表1.7 固化剂的物理性能和技术指标表1.8 环氧树脂养生固化后的物理性能※60℃的烘箱里养生4天后的试验值。

环氧沥青养生固化后的技术指标需满足表1.9的要求。

表1.9 环氧沥青的养生固化后的技术指标※60℃的烘箱里养生4天后的试验值。

(试验时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50℃,环氧树脂加热到60℃,两者放入搅拌器里搅拌4分钟后制成试件,然后在150℃烘箱里放置3个小时,在60℃烘箱里养生4天,在常温下放置1天后进行试验。

)(3)集料及填料集料必须选用坚硬、致密、洁净、耐磨、颗粒形状较好(近似立方体)、无风化表面,并与结合料有较好的粘结性能的硬质石料。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用的集料首先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料径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考虑到钢桥面铺装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比高速公路更为严格,“高速公路”中的一些关键指标的标准需进一步提高,按以下要求选用。

集料料源及有关检测资料要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在集料生产过程中,设驻地监理工程师监督集料生产并定期对集料进行抽检。

1) 粗集料粗集料采用粒径大于2.36mm的玄武岩等高质量的碎石,颗粒形状近似立方体,不得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粗集料物理力学性能要求满足表1.10,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1.11的要求选用。

表1.10环氧沥青混凝土粗集料技术要求表1.11 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规格(方孔筛)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粒径在2.36mm与0.075mm之间的玄武岩(石屑)等类别的优质集料,不含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其技术要求见表1.12。

表1.12环氧沥青混凝土细集料技术要求3)矿质填料矿质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制的矿粉,不应含泥土杂质和团粒,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中流出,其质量应满足的表1.13技术要求。

表1.13 矿粉的技术要求(4)环氧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合成矿料级配应符合表1.14的规定。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表1.15的要求。

表1.14 环氧沥青混凝土EA10级配组成表1.15 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技术指标1.3钢桥面铺装施工实施细则1.3.1铺装施工基本规定铺装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区的地形、水文、气象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桥面铺装施工应确保安全,施工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安全保护意识。

定期对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进行检查和做必要的检验,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在桥址附近应具有温度、计量控制精确度高的拌合厂,具有充分的生产能力完成桥面铺装。

铺装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原材料供货商质检报告单及项目检验报告,在进行试验路施工及检验完毕后,提交总结及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下达开工令后才能开始施工。

每一道铺装施工工序完工,均须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须验收工序包括:(1)喷砂除锈及防腐;(2)防水粘结层;(3)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层;(4)粘结层。

每一段铺装从施工开始(喷砂除锈)至铺装面层施工完毕,应封闭交通且不允许铺装施工外的其它工程交叉作业。

在钢桥面铺装完工前,不允许施工车辆在各铺装层上转弯、调头及紧急制动,行驶速度不得高于10km/h。

运料车应按规定操作规程进入铺装施工范围内,所有其它车辆(包括小车)、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及机械严禁进入铺装施工作业范围。

铺装完工后,其它工程(如防撞栏杆、交通标志线等)的施工单位应充分注意保护钢桥面铺装层。

1.3.2施工前准备钢桥面铺装施工(包括试验路铺装施工)前应根据合同要求准备好铺装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试验检测设备、铺装材料及完成现场配比设计、试验拌和与取样性能试验、原材料性能检验及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应全程在施工现场进行组织管理。

所有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计量设备都需进行校核。

1.3.3机械设备要求自动打砂机:1~2台,用于喷砂除锈,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沥青混凝土拌和楼:采用2000型或以上拌和能力的拌和楼,并要求性能稳定。

环氧富锌漆喷涂设备。

环氧沥青混合注入专用设备:1套。

摊铺机:具有自动调平功能摊铺机2-3台。

运输车:载重大于20吨的自卸车5-10台,满足混合料运输需要。

压路机:自重10吨以上双钢轮压路机不少于4台,胶轮压路机不少于4台。

其他相关设备:搅拌器、装载机、灌缝机等。

小型施工机具:手持式切缝机、滚筒、人工手持式夯锤等。

1.3.4原材料性能检验每种原材料需要材料供应商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单。

下述材料需在现场试验室由监理旁站检测或送样至工程质检中心完成质检并出具检测报告:(1)集料;(2)矿粉;(3)沥青;(4)环氧树脂粘结剂;(5)环氧沥青结合料;(6)环氧富锌漆。

试验路施工前,应进行环氧沥青结合料试加工,并检验环氧沥青结合料性能。

在确认该组成的环氧沥青结合料达到本实施细则中环氧沥青结合料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才可进行正式加工。

除上述材料外,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要求的其它材料也需进行现场检测或送检。

1.3.5拌和楼计量检测及冷料上料速度测定(1)拌和楼称量系统的计量检查拌和楼计量检查主要是对拌和楼热料仓、矿粉仓及沥青称量系统进行计量检查,确认拌和楼称量的准确性。

应采用适当的、现场易于操作的方法检测拌和楼称量系统的准确性。

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需得到监理的认可。

对拌和楼的矿粉计量仓及沥青计量罐的计量精度进行检测,要求误差小于1.0%。

(2)冷料仓上料速度测定应采用适宜的、现场易于操作的方法确定在某一固定开口大小情况下,上料转速与实际上料速度的关系,以确保拌和过程中冷料仓上料平衡。

下述方法供现场参考,也可采用适宜的其它方法。

根据工程需要,首先由拌和楼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初步确定拌和楼冷料仓放料口的开口大小,并固定该开口尺寸。

分别采用拌和楼额定的最低转速到最高转速,其间最少分5点对某一冷料仓单独上料5~10min,采用拌和楼计量系统对所上石料进行计量,从而确定该料仓在该开口大小情况下,转速与上料速度的关系曲线。

对每一冷料仓均应绘制出转速与上料速度的关系曲线。

当某种级配混合料需要的某种上料转速高于或低于拌和楼允许转速范围情况下,应重新调整冷料仓的开口大小,重新完成上述测定,使所有需要量的上料速度相应的转速均在机械设备允许的范围内。

在拌制混合料时,可根据估计的拌和楼拌和能力及混合料目标配比计算,并从上述转速与上料速度关系曲线中查得需要的相应转速,并按此速度上料,确保冷料仓上料速度的平衡。

在需要调整上料速度时,应从上述关系曲线中查得相应的各冷料仓上料转速,保持冷料仓供料平衡。

试验完成后,冷料仓开口大小必须完全固定,一旦改变开口大小,上述曲线必须重新测定。

1.3.6现场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试验路铺装施工前,应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及性能检验。

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结果应满足表1.17中的级配要求及表1.18中的混合料性能指标要求。

1.3.7施工组织设计试验路施工前,应制定试验路铺装及钢桥面铺装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组织计划应包括现场配合比设计结果、拌和楼计量检测结果、施工实施过程各相关设备配置、人员安排、•施工顺序、工序网络图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材料及资金计划、工程进度计划等内容。

1.4试验路铺装1.4.1喷砂防腐及防水粘结层在钢桥面板上选择面积约30m2块区域,分别用不同的钢砂组成、不同工艺进行试喷砂除锈处理,由施工单位检测(监理旁站)钢板清洁度和粗糙度,确认钢桥面板喷砂除锈工艺。

在喷砂除锈检验合格的桥面板上,涂布环氧富锌漆与环氧粘结剂,并进行相应性能检测,如检测合格,可开展后续工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