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 素中,生物要素比较容易受人类的干扰而发 生变化,并由此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牵
一
发
而 动
河内水流流文少河
全
身
气干候旱
发 肥土育 力壤差 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地蚀貌地貌
案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植物残体进入土 壤,向土壤提供 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 土壤提供成土物 质和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 物被侵蚀,搬运 到低洼处堆积, 形成沉积岩
活动1
★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 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 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答案要点
(1)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
(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 的枝叶 截流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 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中、 生物等水分等。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正是通过这些过程, 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性。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1)核心: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 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和作用。 (2)生物循环的过程
(3)生物循环的作用
改造原始大气:形成以氮、氧为主的大气 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及特性 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思考:生物活动改造了哪些圈层?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了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 和水圈及生物获 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 土壤蒸发,大气 获得了水汽
植被退化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活动3
(2)由此可得出怎样的 结论
黄土高原景观是 在水文、地貌、生物、 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P88“活动”:试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 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地貌——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水文—— 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 生物—— 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土壤—— 逐渐由湿变干 气候—— 由湿润变得干燥
相互制约
岩石
相互渗透”
整体=部分之和??? ╳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 成有机物的能力。
其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活动2
藏羚羊的例子
环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境 避风处、含盐土
壤充足
藏 存活率上升
羚 数量增加 羊
环 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 境 土壤不足
藏 存活率下降
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D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B )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1)阅读上述资料,你能完成黄土高原水文、 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高土原(流侵水蚀)
土壤肥力(下降) 形成(沟谷)地貌
人类破坏植被 黄河下游 河道(淤高)
(泥沙沉积) 河流(改道)
形成了(泛滥平原 )地貌来自水土流失的例子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水 土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流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失
羚 数量锐减 羊
☆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
2.平恒衡定的功现能象:,说自明然各地自理然要要素素共通同作过用物产质和 能量生交了换什,么功使能其?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练习1: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 ,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 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 境的烙印。回答1—2题。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 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活动3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
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 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 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 的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不断 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 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 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 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 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 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 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 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 平原。
1.东北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2.东北森林北部和南部在景观上有何不同?
北部寒温带针叶林, 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3.森林对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 东北森林的减少使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着 怎样的变化?
森林减少
土壤腐殖质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仅存人工林天然 次生林
水土流失加剧
(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 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 能传递给出动物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 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 放到环境中。
小结:地理环境整体性
地 理 环 境 要 素 包 括
大气
“相互联系
生物
水 无 机 盐
有 机 物
水
尘埃 降水、风能
练习2:1.读某湖泊自然消亡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D)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 自然环境的( A)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
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滞留降 水功能 降低
洪水、断流
沟谷纵横、岩石裸露
风化加速
活动4
归纳:人类在改变生物、水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时应充分考 虑由此引发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向良性方向或恶性方向发展。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形、土壤
2.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 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 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