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原因和对策

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原因和对策

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原因和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并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但近几年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给我过的出口贸易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不利。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我国出口型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转向国内市场以获得更多客户和利润。

Abstrac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developing fast.But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at sell goods to the world.In order to surviv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make more profit ,these companies should take measures.One of the measures is that expand domestic market which can bring much more clients and earn more money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关键词】:出口型企业风险转变我国的出口型贸易企业,尤其是“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我国出口型企业中占有很大比重,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很大不足。

以东莞为例,东莞市07年的7月份到08年3月份,9个月的时间共有1500家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涉及11万人。

还有很多没有倒闭的企业也感觉到经营十分困难。

因而,这些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是他们在面临生存问题时做出的明智的选择。

同时,这也符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符合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机构、促发展、惠民生”一揽子计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出口型企业转向战略还存在着不少难题和障碍,但是市场转向不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都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有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一、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原因分析:1、国外需求不稳定。

通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到我国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金额比2010有所上升,但是增长幅度明显下降。

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大,所获收益也会减少。

同时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存在的制度隐患和深层次经济矛盾,欧债危机更是加剧了中国外贸发展态势,欧盟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其需求下降必将给我过出口造成巨大损失。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4.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仅为1.9%,中国传统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将分别增长1.8%、1.1%、2.3%。

未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也都可能回落,2012年以及未来2-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将持续面临艰难的发展环境。

2、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盈利减少,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削弱,同国外产品的竞争力就会严重下降。

以劳动力价格为例,下表为32省市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一览,沿海各个省市的工资位列前列,出口型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也位居高位。

图为32省市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一览。

来源:中国新闻网并且劳动法规定,企业要为每个外地员工缴纳最低保障的“五金”(养老保养金,意外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每人每月支付170,全年要支付2040元,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价格给出口型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增加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给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更难以生存。

3、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给出口企业压力。

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全年,美国对华发起3起“双反”调查,涉案总金额8.5亿美元。

此外,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19起337调查。

而我国出口型企业在管理、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普遍法律意识低,在面对贸易纠纷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4、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就已超过3000美元。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史看,跨越3000美元这道门槛,国民的消费需求就会出现大幅提升。

在国家加速农村城镇化步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等手段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内需市场已经被激活。

13亿人口,比美、欧、日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富裕起来的中国,堪称“天大”的市场,出口型企业没有理由不回归。

5、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中小型出口型企业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人民币连连升值,打乱了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生产计划,令其吃口订单迅速锐减,广东省经贸委曾就人民币升值课题对省内部分出口企业做过调查,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可能是下降两个百分点。

可见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企业的发展是重重的打击。

二、出口型企业扩大国内市场遇到的问题:1、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全国工商联11年调查显示,江浙等16省中小企业目前经营困难,生存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艰难。

”其中,长三角地区更是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的长三角地区,目前已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出口型企业在扩大国内市场时,依然要面对众多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成本上升、融资难的压力。

2、出口型企业长期从事国外销售,在国内还没有建立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

企业要在国内建立销售系统就还要对国内市场做调研,仔细研究国内市场,还要进行广告宣传等,还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并且,部分企业原有的产品不适合在国内销售。

出口型企业一直从事国际上的产品,所生产的产品都是针对国外市场,由于中国与国外的市场、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和宗教信仰不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同。

因而原有的产品并不适合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3、出口型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得不到认可。

我国出口型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的低端,没有实际上的品牌,因而要转向国内市场还得建立自己的品牌。

4、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不重视中小企业的观念和做法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造成中小企业较难引进优秀人才。

有68%的调查企业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优秀人才缺乏”。

同时,国内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推广以及企业融资、信息、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服务不足,而企业的咨询需求旺盛,有咨询需求的企业占比为86%。

5、信用缺少保障。

国内企业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商业信用往来往往缺乏保证,因而在内销市场上,出口企业会遇到新的困难。

例如,内销时各地批发商都没有任何担保,生产商又不得不把货物交给他们,否则就无法进入市场。

由于这种分散网络很难管理,一旦批发商拖欠货款,企业追款的难度很大。

特别是金额比较小的货款,追索成本可能更高。

因此,在不成熟的内销网络里,出口型企业往往难以适应。

三、对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建议:1、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理念由依赖海外市场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制定符合各行自身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服务发展战略。

企业在国外销售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对国内市场还是要做充分的调查,国内外市场有很大差别。

当国外市场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转变方向,将思路引到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2、企业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加强创新能力。

出口型企业以前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交货就结束了,但是在国内市场上,没有品牌效应,企业的产品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使是产品质量很好也得不到认可,这样就会造成一些企业的“高成本、低收入”的现象。

所以,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只有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稳定的客户。

同时,积极开拓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并且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才能使企业销售量增加,收入上升,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有立足之地。

并且,要鼓励中小企业以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

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延伸传统产业价值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有效节约资源成本。

要树立战略意识,突破观念障碍,要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克服得过且过和“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障碍,对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加快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变产权一元化为多元化。

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韪,使企业管理由传统型走向现代化;积极引进管理类人才,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载体。

电子商务在产品营销中的低成本优势是巨大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正是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出口企业应抓紧建立自己的网上交易平台,通过 B2B(Business--to--Business,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B2C(Business--to--Consumer,指企业对顾客之间的营销关系)等模式实现厂家直销,能过充分扩大市场,扩大客户来源。

同时,对优化企业生产流程也能发生巨大作用。

5、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就需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使外贸企业与国内物流销售渠道实现成功对接。

如,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重庆市摩托车出口降幅很大,在政府“家电下乡”政策的扶持下,摩托车企业并未出现大规模裁员。

出口转内销获得成功,农村庞大的市场加上国家给予的补贴,几乎可完全弥补因出口造成的影响。

6、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可成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和发展基金,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探索推广中小企业间联保、互保制度;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可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参股创业投资机构,吸引民间资金向中小企业投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加速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在这个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坚持“走出去”的策略,但是对于那些跟不上国际发展脚步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和经验应对国际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企业,可以选择向国内市场发展。

在国际市场恶化的情况下,越早意识到要转向国内发展的企业就越早能抢到国内的市场份额,就越处于有力的地位,越晚意识到的企业就相对于处于劣势,因为蛋糕快被人分完了,剩下的蛋糕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争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