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2.(2分)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3.(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行省制4.(2分)以下能正确反映东汉末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D5.(2分)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唐太宗6.(2分)“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7.(2分)“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8.(2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董仲舒D.朱熹9.(2分)西方历史上,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发生在()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时期D.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10.(2分)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倡导()A.专制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共产主义11.(2分)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

”文中所指的乙国是()A.俄国B.法国C.英国D.普鲁士12.(2分)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A.从根本上废除了君主制B.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C.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D.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3.(2分)如图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部分商品进口税率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2分)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A.林则徐B.李鸿章C.梁启超D.孙中山15.(2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上,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骄傲,主要是因为()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16.(2分)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木偶”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2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抵御列强入侵B.维护清朝统治C.创建新式海军D.实现自强求富18.(2分)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权分立B.三民主义C.脱亚入欧D.实业救国19.(2分)下列有关历史变迁特征的叙述中,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是()A.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B.元明之际,行省变为内阁C.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20.(2分)以下主张不能准确体现民国初年民众愿望的是()A.发展民族工业B.收回领土主权C.实现国家强盛D.征服世界称霸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0分)21.(20分)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依据一定思想理论及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

材料一: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 年)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材料四:他(伏尔奉)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

他宣扬自由平等,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中外政治思想史》(1)材料一中的画像是哪一历史人物?他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的开创者?(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所提出的建议。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

(3)材料三中“上卷”诸书的传播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中卷”诸书较之“上卷”有哪些新的特点?(4)伏尔泰是哪一场运动的领抽人物?请写出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直接体现伏尔泰上述思想的文献。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22.(20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日本,确立近代天皇制经济体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从商品输出到,而等新型交通工具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沟通殖民体系亚、非、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剥削的直接对象。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列强掀起的高潮。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23.(20分)考古与文献中的历史史料涵信息,历史须验证。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

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

……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材料四: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

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

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材料五: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

……22 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

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2)就研究此次战争而言,上述五段材料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可作为印证清朝官兵英勇奋战的史料。

将此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和比对还原历史的研究方法称为。

(填材料序号)(3)材料三认为清朝首先挑起战争,日方如此记载的原因为何?(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此次战争的爆发。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A.农具不是商朝青铜器主要的制品。

B.中国的古代青铜器,由于成本高,质地脆,较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而且青铜器主要是供贵族和王室使用,主要作礼器和兵器。

C.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选项表述不准确。

D.青铜器主要不会用作农具。

故选:B。

【点评】解答问题,搞清楚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2分)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需要掌握道家思想主张。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意思分析即可。

【解答】题干的大意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AB项错误。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为教”,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道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行省制【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天子到士,是层层分封,符合图示,故A正确。

郡县制是与分封制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在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不合题意,排除B。

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

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不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4.(2分)以下能正确反映东汉末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D【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历史,要求学生结合三国的历史特征来分析。

【解答】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和吴。

其中,北方的魏,西南方的蜀,南方的吴,故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关于三足鼎立的局面,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220年曹丕建立魏政权,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5.(2分)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唐太宗【考点】2T:丝绸之路.【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

需要掌握丝绸之路开辟的人物。

解题的关键是对张骞出使西域意义的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是为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张骞出使西域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6.(2分)“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制度,需要掌握科举制。

要求学生结合古代选官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A.世袭制主要指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世代垄断官位和爵位的制度,排除A;B.禅让制是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B;C.察举指是汉代由地方官推选人才,中央量才授用的制度,排除C;D.科举制始于隋唐,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选官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