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课程
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这是第三层次的目
标。教师还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以课时为单位 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将宏观目标(一、二层次目标)分层转 化为具体目标的过程,并最终把它们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之 中(见图1-1)。
宏观目标
教育方针或 教 育 目 标
宏观目标
生物学课程 目标
二.教科书的组成
高中生物
1、 课文系统:正文,以文字表达基础知识;教学指导语;
教学辅导材料等。课文部分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 章的能力。 2、图象系统:图表与附录。精美的插图、可激发学生兴趣的
文字表述、唤起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活动设计,对学
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3、作业系统:复习、练习等实际践活动。作业、习题的设计、 进一步探究的选题和扩展阅读材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指导和启发作用。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课程框架
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
土壤微生物的利用;
食品加工; 酶的应用;
生物科学与社会
生物科学与农业;
生物科学与工业; 生物科学与健康;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胚胎工程;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观点及生物进化和生 态学等观点。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初中生物课程结构上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渗透 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 教育和要求。
(3)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资源状况的教育和我国生物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教育两个方面。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严 谨的科学态度,使之成为他们不断学习的动力。
3.能力方面的目标,
①实验操作技能:
包括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实体镜等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以及正确 使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常用工具。 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有:徒手切片、制作装片、染色,解剖无脊椎动 物,观察动物行为并作出解释,估计种群密度,使用检索表,对糖、脂肪 和蛋白质的测定等。高中生还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
绳。因此,每个生物教师要理解它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
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异同点
1. 标准和大纲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是“编教 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4个依据)。 2.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 3. 标准对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理解和 4. 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 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5.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
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的规定。
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7. 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
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 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 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
要目的的学科课程; 2.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 特征。生物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 更要体现探究的过程;
3.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包括生物科学
与技术的关系、生物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生物技
术的基本原理。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进一步专业学习提
②科学探究技能:
科学探究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分类、变量分析、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预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图、用数学方法处理 数据、数据的整理与表达、对结果的解释和得出结论及交流等。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评价、
鉴别、选择加工处理和与他人分享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本章学习目标: 1.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3.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
4.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第一节
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朱正威
一.生物学科的特征
1.生物及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必须依赖的条件
2.生物学基础知识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知识
3.生物学素质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标志
二.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手段 ——生物学实验
三.生物学科的组成和结构——多样性 四.生物学的研究方向——综合性与领先性
微观方向 (分子水平) 从个体研究开始 宏观方向 (整体水平)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 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
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
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
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
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
25
35国高中生物课程核心主题一览
20 19.3
15
14.4 13.4 12.4 11.3 10.7
10
5.9 5 2.2 4.9
5.3
0 细胞 植物 动物 人体 行为 遗传 进化 生态 微生物 生物系统学
高中生物课程框架
必修模块:
分子与细胞(2学分)
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2学分)
遗传与进化(2学分)
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
理问题; 生态工程。
B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学分)
B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2学分)
B3现代生物科技专 题(选修,2学分)
A2遗传与进化(必 修,2学分)
A3稳态与环境 (必修,2学分)
A1分子与细胞 (必修,2学分)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
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
用。生物学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事实、概念、原
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
式以及编写思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指引”教师
的备课和教学活动。生物学教科书又是学生学习的
工具能,引导学生去实现课程的各类目标 。
三. 教科书内容的分类:
1、重点知识:
①表达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则、规律的知识;
②知识体系中的连接点的知识(综合的内容); ③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知识。 2、必需知识: 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生长发育)中需要用到
一.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1.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
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培养的总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 些目标要被分解到不同学科中去实现,并由学科课程专家制定 出学科课程目标及不同学段(初中、高中)的课程目标。这是 第二层次的、学科课程的目标。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
中观目标
单元目标或 模块目标
具体目标
章节教学目 标
具体目标 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
→
↑ 国家制定
→
↑ 学科课程 (专家制 定)
→
↑ 教师制定
→
↑ 教师制定
↑ 教师制定
图1一l 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三.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1. 7一9年级学段的生物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 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 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2005-04-08 08:11 转自: 竞报
5.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学重大发现和发展的世纪
生命科学将在 21 世纪展示其带头学科的地位,它的
进一步发展将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
动作用。当前世界上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如粮食、资源、 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都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的目标;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3.能力方面的目标 。
1.知识方面的目标
7-12年级的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