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报告

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媒体必须对不同的受众提供特定 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 阶段论启示我们,大众媒体要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 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节目内 容与形式等方面还应遵循不同阶段的个体人格发展的特点。 也就是说大众媒体首先要定位目标受众 然后采用目标受 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要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第1章 传播学中的受众研究
• 第1节 • 第2节 • 第3节 • 第4节
传播概念中传者与受众的关系 受众的概念 受众研究类型 大众传播模式中的受众
1、传播概念中传者与受众的关系
一、受众被传者“影响”
沃伦·韦弗定义传播是“ 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 的全部程序”。
二、 受众与传者“共享”
亚历山大·戈德的定义,传播“ 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 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2、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一 、精神分析心理学简介
二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受众研究的影响
1、潜意识与广告说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潜意识研究为广告提供了
心理学基础。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潜意识的研究,使商界坚 信将受众暴露于影视节目中短暂呈现的广告,广告的信息 就可进入受众的记忆。这就是广告商和广告主将电视收视 率视为“硬通货”的心理学基础。 2、 人格发展理论与受众对象性
三、 受众“反应”
史蒂文斯定义传播“ 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
各不相同的反应” 。
四、 受众与传者“互动”
格伯纳认为,所谓传播,就是“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 会的相互作用” 。
2、受众的概念
“在传播的过程的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 总称”
——威尔伯·施拉姆著《传学概论枠》
“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一切通过大众传 媒接收信息的人。不论国家元首、政党领袖、社会名 流,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普通劳动者,只要 是从大众传媒接收信息的人,都统称为受众”
二、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三、 格伯纳的传播基本模式
四、纽科姆ABX 模式及Biblioteka 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 研究概念化模式
五、展示和注意力传播模式
六 、
新 闻 学 习 的 传 递 模 式
七、 媒体满足的期待——价值模式
八、 电视节目选择模式
九、 电视节目欣赏模式
第2章 心理学中的受众研究
• 第1节 • 第2节 • 第3节 • 第4节
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
葛进平
第一部分 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的理论基础
受众研究是新闻与传播学最重要的一个领 域,是横贯新闻与传播各学科方向之间的一个 重要桥梁,也是对人行为和态度的研究。
受众研究涉及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从另 一个角度讲,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 科学为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 基础。本部分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受众研究的 相关理论。
3、 认知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一、认知心理学简介 • 信息加工心理学 • 格式塔心理学
二、认知心理学对受众研究的影响
1. 认知观点与受众理论研究
迄今为止,认知心理学已经发展了许多不需直接询 问被试本人而测量被试处理信息过程的工具。例如,双 作业操作就是常用的测量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的方法, 做法是 , 要求被试同时进行两种作业,一种为主要作 业,另一种为伴随作业,测量被试在有无主要作业的情 况下,完成伴随作业的反应时的差。完成伴随作业的反 应时越长, 说明对主要作业的注意所需的加工容量就 越大。传播学研究利用这种方法, 考察受众对媒介信 息(包括文字的、声音的和图像的信息)的注意程度和 加工容量。
——中国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陈崇山
3、受众研究类型
一、 受众分类
• 按照人口统计学属性 • 按照接触媒介频率 • 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 • 按照接触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 按照接触媒介的紧密程度分为核心受众和重、中、
轻度受众
二、 受众研究类型
4、大众传播模式中的受众
一、 拉斯韦尔的传播元素模式
2、态度改变研究
3、认知结构与接收分析
传者通过大众媒体信息帮助受众激活其认知图式有 多种途径,如增加背景介绍,增添解释性内容或综合性信 息。这几个途径的心理机制是相同的,都是帮助受众提取 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内容,以同化传者提供的信息。“同化” 是指受众对输入的刺激进行过滤和改造,并将之纳入主体 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这个过程的完成表明主体对这一信 息的认知和理解。如果受众的认知结构中没有可用于同化 媒体信息的认知图式,那就只能依靠调整和改变已有的图 式来同化新的刺激。这个过程就是“顺应”。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与受众研究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 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 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边际效用为零,如果继 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 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认知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1、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早期行为主义或古典行为主义时期 美国新行为主义 观察模式、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受众传播效果研究的 影响
S—R联结与魔弹论 社会学习理论与媒体暴力
4、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受众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介绍 • 马洛斯 • 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受众研究的影响
1. 卡茨的“功能取向” 2. “使用与满足”研究 3. 知沟假说的改进
第3章 经济学中的受众研究
• 第1节 • 第2节 • 第3节
商品理论中的受众 效用理论与受众研究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与受众选择
效用及边际效用的概念
“理性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 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 小的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如果把受众获取媒介信息和喝水的过程相 类比。当一段时间内大量同类或相似的媒体信 息或节目类型重复出现,受众接触这些媒介信 息或收看这类节目所获得边际效用就会逐渐下 降。
1、商品理论中的受众
当大众媒体成为一种经济实体,大众媒体必 须把自己的商品(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销 售出去,并获得利润,才能生存和发展。
两种经济理论:商品既有交换价值,又有使用价值 受众是消费者:将受众看成市场,消费者的集合体 受众是商品:把他们的时间用来消费
• 受众市场
2、效用理论与受众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