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

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06)05_埘60.3
【内容提要】广告学的学科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由广告学学科基础众多、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互动发展、广告涵义测不准以及对广告学采取分类研究所导致的。

在广告学研究中引入模糊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广告学的新的认识、拓展广告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广告表现手法。

【关键词】模糊理论;模糊方法;广告学;模糊性
模糊理论滥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领域。

这一
理论的兴起,为研究客观世界中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的事物提供了方便而又简单的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广告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难以用“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下结论的复杂现象,它们亦此亦彼,具有模糊性特征。

在广告学研究中引入模糊方法,不仅为广告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解释框架,对于指导和推动广告实践活动也很有价值。

1965年,控制论专家、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L·A·Zadeh教授发表《模糊集合论》论文,提出用“隶属函数”这个概念来描述现场差异的中间过渡,从而突破了古典集合论中属于或不属于的绝对关系。

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

模糊理论是从考察对象的模糊性方面提出的问题,与解决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那些复杂的、难以用精确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广告学研究突
必须积极主动地邀请一大批国内外新闻记者来参加活动,要成立活动宣传报道组,积极在国内外新闻媒体上予以广泛宣传报道。

同时还要在活动现场与来宾下榻宾馆积极开展各自种形式的城市形象宣传活动与公关活动。

3、借助各种特色资源和城市名片,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1)特色节日。

特色节日往往是以当地传统文化或特产为基础的具有内容排他性的节日,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名片。

如绍兴的黄酒节、盱眙的龙虾节、淄博的风筝节、青岛的啤酒节等,遵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原则,每年举办一次,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2)知名品牌。

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与文化底蕴与这座城市有没有几个知名品牌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青岛、宁波等14座城市之所以能跻身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关键是因为这些城市都有一些全国知名品牌。

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在媒体上的频繁亮相,也同时给了城市尽情宣传自己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名人明星。

名人明星,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名片,是影响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

借助名人明星,不仅可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可极大地提高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

如孔子对于曲阜、周恩来对于淮安、毛泽东对于湘潭、姚明对于上海,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巴黎、纽约、悉尼、维也纳、北京、上海、香港等之所以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除了城市风景魅力、城市经济文化发达以外,还有就是城市居住着很多社会名流,有一大批政界名流、知名学者、艺术家、体育明星和著名影星等。

所以,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一定要积极挖掘、培育本城市拥有的名人明星和文化精英群体,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广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城市文化形象,“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旅游资源。

著名的旅游资源,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很多人之所以知道桂林,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同理,杭州、苏州、北京、西安、南京、海口等城市也因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名扬天下。

所以,每个城市在塑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时,一定要开发利用好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名牌城市。

4、积极参加城市形象相关评选活动,并做好相应宣传工作。

每个城市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参与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些荣誉性评选活动,诸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等。

参评本身一方面可极大地促进城市形象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能获得相应荣誉,则又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美誉度。

总之,塑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在抓好城市品牌形象的内部规划建设的同时,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才能使传播工作富有成效,从而促进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Ig,基金编号:04XWC015)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邮编:221009
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
作者:樊传果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21009
刊名:
当代传播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6(5)
被引用次数:10次
1.赵泓.黄珏专业镇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分析——以广东东莞厚街镇为例[期刊论文]-探求 2010(1)
2.詹正茂.杨建华.周杰.张行勇陕西科技创新工程大众传播策略研究——以"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例[期刊论文]-今传媒(学术版) 2010(8)
3.李文慧.冷涛从贵阳市看地方政府对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管理和引导[期刊论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
4.邬心云地方党报借助大型赛事传播城市形象分析——以《广州日报》亚运报道为例[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1)
5.刘路论城市形象传播理念创新的路径与策略[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09(11)
6.霍峰岭从"浪漫之都"定位谈大连城市形象的整合传播[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09(11)
7.笪玲.张述林基于差异化战略的城市文化定位选择——以云阳县为例[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8.关杰灵美学视野下的城市品牌传播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25)
9.龙玉祥中华孝文化名城品牌经营战略[期刊论文]-孝感学院学报 2008(2)
10.李铁锤.曾振华"内容为基"——谈城市品牌的经营[期刊论文]-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2007(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cb200605021.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