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冬季管理技术冬管是果树一年中的重要管理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管理,对于恢复树势.促进养分积累,消灭来年病虫基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果树冬季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既包括树体管理,又包括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现分述如下:一、果树的土壤管理与施肥1、果树所需的营养元素目前已经肯定,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和氯等16种元素是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其中碳、氢、氧是来自二氧化碳和水,余者均来自土壤,连水也是从土壤中吸取。
说明做好土壤管理是取得果树好效益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果树营养的特点(1)大多数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其个体大,消耗营养多,而且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吸收养分,容易导致土壤养分缺乏。
(2)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重点不同(幼树、初结果树、盛果期树和衰老期树)果树在一生中经历着生长、结果、衰老的不同阶段。
幼树阶段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要任务是完成根系和树冠骨架的发育,以氮素营养为主,磷也是此期营养重点;进入结果期,逐渐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减弱,氮仍不可缺少,但对钾的需求越来越多;盛果期还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应注意适时补充;衰老期主要是营养生长的减弱,应结合树上的更新增施氮肥,促进营养生长的恢复,以延长结果期。
(3)一年有两个营养阶段(利用贮存营养和利用同化养分为主)多数果树在结果的前一年形成花芽,并在体内贮备营养,以供翌年生长结果之需。
如苹果、梨等春季树体萌动后,在上一年花芽分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花芽分化,即形成花粉和胚珠,直到开花、授粉受精、坐果和幼果发育,其间还有短梢的形成,中梢和长梢基部枝段的发育,都是以利用上年的贮存营养为主,即利用贮存营养为主阶段。
这个阶段以氮素营养为主,所以也是以氮代谢为主的营养阶段。
此后便逐渐进入以利用当年同化养分为主的阶段,也叫碳素代谢为主的营养阶段。
这期间主要完成新梢的发育、花芽分化、果实的膨大与成熟,还有越冬前营养的贮备。
在这两个营养阶段,增加营养贮备的工作往往容易受到忽视,而影响翌年贮存营养的供应。
(4)一年有两个营养转换期第1个营养转换期是以利用贮存营养为主阶段向以利用当年同化养分为主阶段过渡的时期,这个阶段的营养供应是关键。
第2个营养转换期是以利用当年同化养分为主阶段向以利用贮存营养为主阶段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叶片的同化营养向枝干和根部回流为表现以达到增加贮存营养的目的。
这个过渡的关键,是利用当年同化养分为主阶段的后期,即中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及其采收后,为增加树体的贮存营养而搞好秋季施肥工作。
(5)一年内不同时期主要营养的变化不同在一年中的吸收规律是与果树生长结果之间的平衡相联系的,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钾主为,磷的吸收整个生长季比较平稳。
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土壤管理和施肥,促进果树生长与结果之间的平衡,结合果树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特点,促进幼树早结果,结果树均衡结果、结好果、连年结果,延迟衰老期的到来。
3、果园土壤管理制度土壤管理制度是指对果园地表管理方式。
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状态。
目前常见的管理制度有清耕法、间作法、生草法、覆盖法和免耕法五种,我县果园多采用间作法和清耕法,部分果园施行覆盖法制度。
冬季土壤管理的主要工作有三项:(1)中耕松土。
果园中耕松土是改变土壤不良状况,提高保墒力的关键措施;冬季雨水相对偏少,气候干旱土壤板结,严重影响果树根系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入冬前后必须对所有果树中耕松土一次,中耕深度20厘米左右,树干基部附近略浅,向外逐渐加深。
(2)合理间作与套养。
多年来我们一直推荐利用好果园的空间,种植绿肥或其它矮杆豆科植物、蔬菜等经济作物,或进行一些草食动物(羊、鹅等)的养殖,既可提高果园土壤利用率,又能培肥地力,提高果园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但间作应严格控制麦类、高杆及根系发达植物,凡间作植物应与果树树干保持0.8米以上的距离。
(3)树盘覆盖。
利用秸秆(如玉米秆和稻草等)对树盘进行覆盖,既可提高土壤保水和保温能力,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质,应大力推广果园全程覆盖,亩用秸秆1000公斤,覆盖厚度5厘米以上。
4、果树施肥目前我县果树在施肥上存在的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绝大多数园片是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有机肥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偏施氮肥,从而造成果树徒长,果实口味淡,着色不良,并与钙元素发生拮抗作用;三是多数果园全年使用氮磷钾复合肥,而不施用其他中微量肥料,导致氮磷过量,钾和中微量元素普遍不足;四是施肥时间掌握不准;五是施肥方法不妥当,施肥部位过深或过浅,有机肥施用过晚。
多年来我们一直推广秋施基肥,一般要求施基肥在8月底至落叶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可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亏损,特别是结果多、树势弱的树及果实发育期短的早熟品种,早施基肥显得更为重要。
基肥是果树一年中利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肥料,肥效可持续5—10个月。
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效与速效肥相结合。
化肥中要氮、磷、钾配合,缺少微量元素的果园要有针对性的施入微肥。
施肥量根据果树产量而定,每产1OOkg果施有机肥100—150kg,尿素200g,过磷酸钙1—2kg,硫酸钾300g,充分混合均匀后施用。
缺少锌、硼的果园,每株加施纯锌、硼肥各100g。
采用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施法,沟宽25—30cm、深50—60cm ,隔年挖沟的位置要错开。
秋季未施基肥的,可尽早施入。
二、果树树体管理(冬季修剪)果树在一年或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如生长与结果、生长结果与衰老更新、地上与地下、产量和质量、个体与群体等。
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整形修剪作为一项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承担着解决、协调这些问题的作用。
但是,不能把修剪神话。
修剪只是起到调节、控制、促进的作用,修剪必须在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土肥水、病虫防治、花果管理等)基础上,因时、因地、因材(树种、品种),合理运用,才能获得较佳效果。
1、修剪的概念广义的修剪包括整形。
就是整形技术,是指运用工具或以撑、拉、伤、变等手段,控制枝条的长势、方位及数量,形成一定的形状,达到维持良好的生长与结果的相互协调。
不仅指剪枝(梢),还包括根系修剪、外科手术和化控技术等。
整形与修剪是不可分的。
狭义的修剪是指剪枝。
整形:广义的整形是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和外界条件,综合运用修剪技术,把果树培养成具有丰产、稳产、优质树体结构和群体结构的树形。
狭义的整形:应用修剪技术,使果树的骨干枝和树冠形成一定结构和形状。
2、整形果树整形修剪的目的是培养丰产优质的树体结构和群体结构。
丰产果园的基本条件必须是“树满园,枝满冠”,整形修剪不仅是对个体的整形,还包括对群体结构的调整和配置。
对于果树个体又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整形修剪主要针对的上部,近年来也提出了根系修剪问题。
为了配合整形,各地都根据果树树种、品种、光热等自然土壤条件和栽培模式筛选出了合适的树形。
如我们的传统的苹果、梨多用疏散分层延迟开心形,近年来发展的“三水梨”等砂梨系列品种提倡的树形是开心性,苹果提倡的是纺锤形,近年来从陕西引进的苹果主干型实际上就是纺锤形的一种——细长纺锤形。
果园在栽植时就按照既定的树形进行整形,成龄果园每年都要围绕既定的树形进行维持修剪,稳定结构,控制树高、冠径,保证行间适当的间隔和合理的覆盖率,稳定枝类组成和花果留量,适时更新,维持较长的盛果期年限。
3、修剪(1)修剪的作用:我们应该首先理解修剪的双重作用:在一定的修剪程度内,从局部果看,修剪可使被除数剪枝条的生长势增强,但从整体来看,则对整个树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其实修剪作为一项重要的栽培措施,其作用主要是调节。
调节树体的营养状况、树体与环境、生长与结果以及各局部的关系。
(2)修剪的原则修剪的原则有四个:因树修剪,随枝做形;统筹兼顾,长远规划;以轻为主,轻重结合;平衡树势,从属分明(3)依据修剪必须依据果树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习性、自然条件和经济要求,栽培管理水平而定,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否则达不到修剪的目的。
(4)修剪的时期:果树修剪时期分为休眠期和生长期修剪,即通常说的冬剪和夏剪。
冬季修剪一般从冬季落叶到春季萌芽前进行,休眠期树体养分回流到根系,因此修剪损失养分很少,所以一般果树的大量修剪(动剪子,锯)都是在冬季进行。
(5)修剪方法修剪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六类方法,即截、缩、疏、放、伤、变。
截:又称短截,即剪去枝梢的一部分。
依据剪去的程度分为轻截(只剪掉枝条上部的少部分,约1/4)、中截(大约剪去枝长的1/3~1/2)、重截(在春梢中下部弱芽半饱满芽处截)、极重截(在春梢基部1-2个瘪芽处截)。
缩:又叫回缩,即在多年生枝上短截,回缩的作用因回缩的部位不同而异,一是复壮作用,二是抑制作用。
疏:即疏剪,就是把枝条从基部剪去或锯掉。
放:也就是不剪、甩放或长放,放是利用单枝生长势逐年减弱的特性,放任不剪,避免修剪刺激旺长的一种方法,甩放具有缓合枝条长势,促生中短枝和叶丛枝,易于成花结果的作用。
伤:就是说破伤枝条以削弱或缓和枝条生长促进成花的措施,包括,刻伤/环剥/拧枝梢拿枝软化等。
变:就是改变枝条手长方向,缓合生长势在必行合理利用空间的修剪方法,包括曲枝,圈枝,拉枝,别枝等。
是幼树时结果多结果的重要修剪方法。
以上我们介绍的截、疏、放、伤、变五类修剪方法各特点,俣它们能起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整形修剪中我们要根据树种品种,树令和不同的枝类,依据修剪的目的,灵活运用各种修剪方法。
三、冬季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果树病虫害,果农们往往只注重生长期的防治,而忽视冬季的防治。
实践表明,冬季是防治果树病虫害的最佳时期。
利用冬闲季节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果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的防治工作量及药物投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防治病虫应做好八个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挖、刮、诱、剪、清、药、保、堵,分述如下:1、挖:挖树盘。
冬春挖树盘20cm左右,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如梨瘿蚊、舟形毛虫、梨象鼻虫等翻于地表冻死、干死或被鸟啄食。
同时还可将土表大量带病虫的杂草、落叶、病果及覆草翻到土壤深处,既增加了肥源,又减少了在土中越冬的病虫害。
时间以愈接近土壤封冻效果愈好。
2、刮:刮树皮果树的粗皮、翘皮、病皮、裂缝是许多病虫潜伏越冬的场所,许多危害果树的病虫害如腐烂病、轮纹病、红蜘蛛及梨小食心虫等都在粗皮裂缝中越冬。
冬刮树皮能将这些病虫彻底清除掉。
刮树皮的时期最好在秋末冬初或冬末进行,刮皮部位为主干及主枝中部以下的粗皮和翘皮,刮皮的程度应掌握“露红不露白”的原则,轻者只刮枯死的粗皮,重者刮皮至皮层微露黄绿色为宜。
小树和弱树宜轻,大树和旺树宜重。
刮皮要求光滑、均匀、不留毛茬,刮后可喷涂药剂保护树干,并将刮掉的粗皮、翘皮、病皮集中深埋或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