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与法规

标准与法规

绪论:1、食品安全两大原则: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召回制度。

2、食品召回制度: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8月27日发布第98号局令,于当日公布并正式实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召回的管理体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食品召回实施,包括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和召回结果评估与监督以及召回食品后处理,以及法律责任。

3、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供给与消费的可靠程度。

两层含义:一是食品数量的安全问题(Foodsecurity);二是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Food safety)。

第一章:1、标准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我国国家标准的定义)。

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2、标准特性或特点:●非强制性:1)、标准虽是规范,本身不具备性;2)、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由法律赋予;3)、标准是利益相关方协商协调的产物。

4)、仅是一种选择。

●应用的广泛性和通用性●标准与贸易的双向作用:1)、良好的标准可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秩序;2)、可设置国际贸易壁垒;3)、是显性的贸易壁垒。

●标准的制定出于合理目标●标准对贸易的壁垒作用可以跨越3、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指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以及规定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的文件。

这些文件可以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也可以是其它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经政府授权由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技术规范、指南、准则等。

《TBT协定》中技术法规的三条标准☐文件必须适用于某个可确认的产品或某类可确认的产品。

☐文件必须制定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

☐文件必须是强制性的。

4、技术法规的特点:1)、强制性。

2)、对贸易的影响大而直接。

3)、约束范围广:技术法规既可以规定产品的特性,诸如产品的大小、形状、功效和性能,甚至包括对出售之前加贴标签、标志的样式和包装的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出规定,还可以对产品生产的相关工艺和方法,包括管理规定进行约束。

4)、表现形式多样。

包括国家法律、政府法令、部门规章条例以及其他强制性文件。

5)、壁垒作用隐蔽性强。

5、技术法规的类型:☐规定性技术法规。

指确定了达到特定结果方法的一类技术法规。

它确定了要达到特定结果的方法,其焦点集中在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上。

因此,规定性技术法规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特定性。

☐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

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以精确的术语规定了要达到的目标,但允许通过对实体本身进行调控来确定其达到结果的方法。

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允许被调控的实体设计最有效率和效果最佳的达标方法。

只要最终结果相同,可以采用多种技术途径。

因此,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灵活性。

6、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及类型:是规定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应要求的任何程序。

☐类型:●第一方评定:供应商自行完成合格评定程序(证明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自我声明●第二方评定:买方或一合格评定机构以其自己的名义完成合格评定程序(验收)●第三方评定:独立于供应商和买方的机构完成合格评定程序(认证以及认可活动)7、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1)、共同点:☐都是对产品的特性、过程(或工艺)或生产方法做的规定,都包括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技术法规科直接给出技术要求,或通过引用标准作为技术要求。

2)、区别:☐制定主体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而标准是自愿执行的。

☐制定目的不同。

☐内容不同。

技术法规除了关于产品特性或其相关过程和生产方法的规定外,还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

标准则是侧重生产全过程的细节。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同。

☐《TBT》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透明度要求不同。

☐可协调性不同。

☐知识产权不同。

☐技术法规是有约束力的强制性文件;标准是供反复使用、非强制性文件。

合格评定程序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是依附于技术法规、标准的一个概念。

☐实际中,合格评定程序的内容一般也都是以法规或标准的形式存在的。

换句话说,以法规形式出现的、包含有合格评定程序内容的技术法规,既是合格评定程序,也是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以标准形式出现的、包含有合格评定程序内容的标准,既是合格评定程序,也是标准,是自愿性的。

☐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是自愿性的,而合格评定程序既可是强制性的,也可是自愿性的。

8、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8、《TBT协议》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规则☐贸易影响最小原则:1.对贸易的限制不得超过为实现合法目标所需要的限度;2.预期目标已不存在时,则应取消限制;3.根据国际标准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构成贸易障碍。

☐非歧视原则:1.给予以成员国(或地区)的待遇应不低于给予任何其他成员国(或地区)的待遇;2.给予以成员国(或地区)的待遇应不低于给予本国同类产品的待遇☐协调一致原则:1.如果存在相关国际标准,成员国需以此为协调的基础;2.相互承认对方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等效原则:成员国应积极考虑将其他成员的技术法国、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效接受。

☐透明度原则9、技术贸易壁垒的种类:☐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第二章: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1)、获得最佳秩序:“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

2)、促进最佳共同效益:●“最佳共同效益”是指相关方的共同效益,而不是追求某一方的效益,这是作为“公共资源”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所必须做到的。

●“最佳”的含义:一是努力方向,奋斗目标,要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二是要有整体观念、局部服从整体,争取整体最佳。

2、标准化的含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3、标准化的形式:a、简化;b、统一化;c、系列化;d、通用化;e、组合化;f、模块化。

4、标准的分类:a、国际标准: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39个)制定的标准。

只有经过ISO确认并列入ISO国际标准年度目录的标准才是国际标准。

b、区域标准:指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区域标准的种类通常按制定区域标准的组织进行划分。

c、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d、行业标准: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e、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f、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与国家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

5、标准化对象的分类: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6、按标准实施的约束力划分的标准种类:1)、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是指标准应用方式的强制性,即利用国家法制强制实施。

这种强制性不是标准固有的,而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

推荐性标准是倡导性、指导性、自愿性的标准。

2)、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法规和标准:3)、欧盟的指令和标准7、按标准信息载体划分的标准种类:标准文件:不同形式的文件、不同介质的文件;标准样品:内部标准样品、有证标准样品。

8、标准制定的程序:●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审查标准,形成标准报批稿●标准的批准、发布与实施●标准的备案●企业标准的复审9、标准的结构:1)、根据要素的性质划分:规范性要素、资料性要素2)、根据要素的性质和在标准中的位置划分:●资料性概述要素:标识标准,介绍其内容、背景、制定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要素。

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等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

即标准的“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要求。

●规范性一般要素:位于标准正文中的前几个要素。

即标准的“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是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如“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要素。

3)、根据要素的必备的或可选的状态来划分:●必备要素: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

标准中的必备要素有:封面、前言、名称、范围。

●可选要素: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标准中除了“封面、前言、名称、范围”这四个要素之外,其他要素都是可选要素。

10、标准的层次:1)、部分part: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起草,批准发布的系列文件之一。

一项标准的不同部分具有同一个标准顺序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项标准。

部分的编号GB/T ⨯⨯⨯⨯⨯.1—⨯⨯⨯⨯GB/T ⨯⨯⨯⨯⨯.2—⨯⨯⨯⨯GB/T ⨯⨯⨯⨯⨯.3—⨯⨯⨯⨯2)、章clause: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层次。

章的编号应从“范围”一章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写,编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

3)、条subclause:条是对章的细分。

章以下所有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

条的里面还可以有条,条可以分为5个层次。

条可有标题,也可无标题。

但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

第二层的条是否设置标题应根据编写内容的具体情况处理。

4)、条subclause:5)、段paragraph:段是对章或条的细分。

段没有编号,这是区别段与条的明显标志。

6)、列项lists:列项是“段”中的一个子层次,它可以在章或条中的任意段里出现。

7)、附录annex:附录是标准层次的表现形式之一。

附录分为两类,一类为规范性附录,一类为资料性附录。

一个附录是规范性附录还是资料性附录,从附录的前三行内容即可识别。

11、标准的标志: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

“国标”对应“GB”;行标对应行业部门名称:轻工标准用“QB”;商业部标准用“SB”表示,商检标准用“SN”表示,农业部标准用“NY”表示等。

地方标准用“DB”表示,企业标准用“Q”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