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精英教育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揭露了精英教育疏远人性、鼓吹虚假的自我价值、提供平庸和安全的诱惑、消磨欣赏孤独的能力等劣势,指出大学的宗旨是塑造灵魂而不是培养就业能力。
我到了三十五岁时才突然认识到我的教育可能存在一些漏洞。
我刚刚买了房子,需要安装水管,请来的管子工就站在我的厨房。
他个子矮小、结实健壮,留着山羊胡,戴一顶红色棒球帽,说话操着浓浓的波士顿口音,我突然意识到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给人家讲话。
在我看来,他的经历是如此陌生,他的价值观是如此难以预测,他的语言怪异难懂,在他开始干活前,连和他闲聊几句都不可能。
我十四年的大学教育和在几所常春藤大学工作的经历使得我傻乎乎站在那里,笨拙不堪,尴尬不已。
有个朋友称这种现象为“常春藤错位”。
我可以用外语和其他国家的人侃侃而谈,却无法和站在我家里的人说两句话。
我花费这么长时间才发现教育的错误程度并不让人吃惊,因为精英教育绝不可能让你认识到它自身的缺陷。
正如在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二十多年的经验显示的,名牌学校不断地鼓励学生为能到这些地方上学而自豪,不断夸耀名牌大学经历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精英教育的优势当然是不可否认的。
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学会思考,还可以建立一些日后开创事业所需要的人际关系,获得让世人羡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报答。
但是在这个背景下,如果认为它创造了一些机会,却丧失了其他机会,培养了有些能力,却其削弱了其他能力,不仅是大逆不道的而且是不可思议的。
我不是在谈论课程设置或者文化战争、美国思想的开放或者关闭、政治正确或者准则塑造或任何你拥有的东西,我是在讨论出现这些偏颇的整个体制。
不仅是常春藤学校或者其他大学,而且包括让你获得优越地位的整个机制:私立或富裕的公立“填鸭式”学校、越来越泛滥的辅导老师、备考课程和辅导班等准机构、导致录取与否的招生疯狂。
像通常情况一样,信息就是媒介。
精英大学课堂之前、之后、和周围都在集中灌输着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加剧经济不安全感,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越来越指望获得教育优势的整个机制。
既然有这么多资源投入到精英教育的事业中,有这么多人来争夺向上阶梯的有限空间,我们有必要问一下最后你到底能得到什么,我们整体能得到了什么,因为正如大学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的,当今的精英学生是未来的领袖。
我们这些最好的大学已经忘记了存在的理由是塑造灵魂而不是创造职业。
正如我在厨房认识到的,精英教育的第一个劣势是它让你无法和与你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精英大学常常夸耀自己的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化几乎总是限于种族和民族的范畴。
说到阶级,这些学校基本上越来越多地趋同化。
如果你到我们伟大国家的任何一所名牌大学看看,就会惊讶地发现白人商贾名流和专业人士的子女和黑人、亚裔、拉丁裔商贾名流和专业人士的子女一起学习和玩耍的温馨场景。
与此同时,因为这些学校培养自由态度,所以让这些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他们愿意为工农阶层代言,却无法与来自这些阶层的人进行简单交流。
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次民主党的两个总统提名候选人戈尔和克里的情景吧。
他们一个来自哈佛,一个来自耶鲁,两人都是真诚、体面和富有智慧的人,但他们都根本无法和选民沟通交流。
但是这不仅仅是阶级问题。
我的教育让我相信没有进入常春藤大学或者其他名牌大学的人是不值得交谈的,不管他出身于什么阶级。
我得到的教育清清楚楚显示这些人低我一等。
正如名牌大学喜欢宣扬的,我们是“最好的、最聪明的人”,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与我们不同:没我们好,没我们聪明。
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们上的学校不那么有名气,我学会了表示理解地点点头,表现出些微同情地说“啊,”(如果我上了哈佛,有人问我在哪上学时,我学会了说“在波士顿”)。
我根本不知道没有上名牌大学的人中也有聪明人,实际上他们没能到那里常常正是因为阶级原因。
我根本不知道还有很多聪明人根本就没有上过大学。
我也了解到有些聪明人并不“聪明”。
智慧形式多样性的存在已经是个常识,但是不管精英大学多么喜欢夸耀新生班级里面有几个演员或者小提琴手,他们挑选和培养的智慧形式只是分析能力。
虽然这对于所有大学都可以说是真实的,但是精英大学恰恰因为学生(包括老师和管理者)在这方面的智慧程度如此之高,所以很容易忽略其他智慧形式的价值。
人们夸耀自己最擅长,最能给自己带来优势的东西是很自然的,但是社会智慧和感情智慧以及创造能力等在教育精英中的分配并不占优势(仅提出这三种智慧形式)。
“最优秀者”只是在狭隘意义上的最聪明者而已,人们要摆脱教育精英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
那么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聪明的人如何呢?我有个朋友从典型的普通公立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常春藤大学。
她说,进入这种学校的价值之一是它教给你如何与不聪明的人相处。
有人在精英大学的意义上聪明,有人在其他方面聪明,有人根本就不聪明。
如果与人交谈是了解他们的唯一真正的方法,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谈就是让人尴尬的事。
名牌大学应该提供了人道主义教育,但是人性的第一个原则是古罗马戏剧家泰伦斯(Terence)的原则“只要与人有关的事我都不陌生”。
精英教育的第一个劣势就是它让你疏远了众多人性特征。
第二个劣势隐含在我一直在讲的观点里,那就是精英教育灌输了一种虚假的自我价值。
考上名牌大学,在名牌大学上学,毕业于名牌大学都取决于分数排名(如大学入学考试(SAT)平均分(GPA)、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你学会了用那些分数来评价自己。
分数不仅放大了你的命运,而且放大了你的身份,不仅放大了你的身份,而且放大了你的价值。
人们一直说那些考试真正检验的是你的考试能力,但是即使它们确实测量出真实的内容,也不过是真实情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问题开始于你鼓励学生忘掉这个真理时刻,功课方面的优秀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优秀时,“在某方面出色”变成了“出色”时。
对自己的智慧或者知识感到自豪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问题出现在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入家门的时刻起,是名牌大学所纵容的沾沾自喜和自我吹捧。
这些明确无误的信息贯穿于从大学入学教育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体现在每个人的音调、头脑的倾斜、传统名校宣传、学生报纸的每篇文章、院长的每篇演说中。
这个信息就是你来了,欢迎加入这个俱乐部。
必然结果也同样明白无误:你理应得到因为你到了这里而能得到的一切东西。
当人们说名牌大学学生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他们的意思是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因为分数比别人高所以理应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
在耶鲁,毫无疑问其他地方也一样,这个信息被让人尴尬的字面术语来强化。
该大学的物质形式,也就是四方院和住宿学院连同临街的建在围墙里的紧锁的哥特式石头、熟铁大门。
每个人携带的身份证决定了他可以从哪个门进入。
换句话说,这门就是控制性的比喻,因为大学的社会形式就是用同样方式构成的,每个名牌大学都是如此。
名牌大学都是被锁着的大门围起来的堡垒,只对经过挑选符合要求的人开放。
学生吸收这个教训的能力体现在他们在这些门里竖立起更多门槛的渴望,成立更加排他性的特殊团体,在耶鲁有著名的秘密社团,或者应该被称为公开的秘密社团,因为真正秘密的话将破坏他们的目的。
除非人们知道自己被排除在外了,否则排他性又有什么意义呢?精英教育的重大劣势之一是它教给你认为智慧和学术功课的测量标准是道德上或者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价值判断标准,但实际上不是。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并不比愚蠢的人、不聪明的人、甚至懒惰的人更有价值。
他们的痛苦并不比他人更痛苦,他们的灵魂并不更重要。
如果我是信徒,我会说上帝并不爱他们更多。
政治上的隐含意义是清晰的。
正如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曾经对老精英说,当你用脑子的力量而不是用拳头的力量抓住你能得到的东西,并不说明你的邪恶就更少些。
罗斯金说“必须有人工作,也必须有工头,但是在成为工头和从工作中牟利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
”政治上的隐含意义不仅仅止于此。
精英教育不仅预示着你进入上层社会,一旦进入那里后,还训练你适应那里的生活。
我以前不知道这些,后来我对比了我和我的同学的经历以及进入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朋友的经历开始明白了。
在耶鲁大学有交作业的最后期限和考勤规定,但是没有人认真对待,如果请求可以申请推迟,如果旷课减少学分的威胁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
换句话说,在耶鲁这样的大学,学生们有数不清的第二次机会。
但是在克里夫兰州立大学就没有。
我的朋友有一门本来一直成绩很好的课却得了很低的分数,因为她当班做侍应生的缘故迟交论文了一个小时。
这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在精英大学是不可思议的。
同样不可思议的是,她根本没有申诉的机会。
克里夫兰州立大学的学生们不像耶鲁的学生有一群顾问、辅导老师和系主任帮他们写作业晚交的情况说明,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额外帮助,在跌倒的时候把他们扶起来。
他们得到的是来自冷漠官僚体制的批发性教育,不是由满脸笑容的工作人员把精心包装的包裹亲手交给他们。
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我的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上层联系,比如来访的权力掮客演讲,和外国代表一起吃饭等。
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得到各种特别基金资助,在耶鲁这样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基金资助,比如旅行补贴、研究奖学金、演出奖励等。
每年我所在的耶鲁英语系有几十种现金奖励,内容从新生作文到毕业设计五花八门。
今年,这些奖励已经达到九万美元,还是仅仅在一个系里。
在克里夫兰州立大学这样的大学的学生也不可能仅仅做了作业就可以得优。
最近有很多文章谈到分数膨胀的问题,这是丑闻,但是最丑陋的地方在于它是多么地不平衡。
四十年前,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平均分(GPA)是2.6,仍然接近传统的(B-/C+)曲线。
从那时起,它在任何地方都开始上升,但是上涨的幅度不同。
公立大学的平均分是3.0或者B,在私立大学是3.3,很少B+。
在多数常春藤大学,这个数字已经接近3.4。
但是总有学生不做作业或者上专业课之外的课程(不管是为了好玩还是为了学分)或者根本就达不到标准的情况(比如运动员或者校友子女)。
但是在耶鲁这样的学校,只要来上课,努力学习就可以期待得到(A -)在大部分时候,他们确实得到了这个成绩。
简而言之,学生在大学被对待的方式训练了他们一旦走出校门后获得的社会岗位的对待方式。
在克里夫兰州立大学这样的学校,学生们接受的培训是担任阶级体系中的中间位置,处于官僚机构中的底层。
他们已经被训练过很少有二次机会的生活,没有推迟宽限,很少有资助,很少有机会,要在服从、接受监督和控制下生活,赶最后期限,不是制定指导原则的生活。
在耶鲁这样的地方,当然正好相反。
精英喜欢把自己归入管理阶层,但是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
进入大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旦进去了,你做了几乎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被赶出来。
不管是最绝望的课程不及格,还是最可恶的抄袭劣行,甚至对其他同学的身体伤害的威胁等都不会被开除,这三种情况我都听说过。
上帝啊,感觉就是它不公平,换句话说,老同学关系网的自我保护,虽然现在也包括了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