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

解读精英教育七:大国崛起和世界领袖的奥秘(2012-03-01 16:09:42)转载▼分类:解读精英教育系列标签:教育这是我2008年的旧文,不知怎么搞的居然从我的博客中“消失”了。

网友来信专门向我讨此文,我只好“搜索”一下,从网友那里重新“盗版”回来。

(以后网友找不到我的文章,只要记得文章的名字,一般来说网上总能找到的)本文谈到了德国的教育水平。

很多人只知道美国教育水平高,其实美国的精英教育,人文教育水平可能是世界第一。

但是科技教育,国民教育的水平,是德国最高。

因此我给总理的信中,提到了可以学习的“德日模式”,因为我认为中国学习美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不喜欢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但是如果真喜欢“科技强国”的话,就要学习德国,日本。

而不是关起门来搞什么应试科举教育,这是害国,害民的教育。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这个数字,难道不能说明德国教育的成功吗?不正好是中国教育需要的东西吗?。

虽然可惜的是:德国的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高级打工仔”,不是美国一样的“世界领袖”,因此尽管有这么多的诺奖获得者,但德国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远远不如美国。

中国的财富来源于低端制造业,中国教育基本上是培养低级打工仔,技术含量很低。

居然相当世界领袖?世界强国,大国?想都别想!很难想象一头肥猪会因为体重超过狮子,就可以当上“万兽之王”。

原文题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德国200年前的教育改革宣言)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对当时的国王威廉一世说“既然迟早都是要死的,何不死得体面一点?”。

因此,他们两人一起创造了德国的辉煌时代!是呀,我们干吗要活得如此卑微?即使我们“只是”中国人。

解读精英教育七----大国崛起和世界领袖:中国是肥猪还是狮子?国富就能民强吗?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大国崛起]---这是中国的“文化专家”们拍的一个文化电视系列片,拍得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很有民族强大的“暗示效果”,可以让中国人“意淫”一下:下一回,就该轮到中国“崛起”了,而且,咱们还不需要通过武力“崛起”!那意思是只要挣了钱就是崛起!但是,这部影片在我看来缺乏文化。

因为它的整个基调就是“经济”和“政治”,这不符合真正的[大国崛起]的常识。

但是它的产生,却反映了我们国家的主流思想,当然也就是缺乏常识的“主流思想”。

我们的国家吹鼓手们,正在为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而兴奋。

开始算计几年之后就能超过日本成为老二,甚至超过美国当上第一。

最乐观的经济学家估计,再有十年就能超过美国了。

更有经济学家激动地建议:目前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大好机会,正是展现中国人实力的时候。

“2009年,世界看中国”。

中国此时应该采用“积极的财经政策”,主动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

如果能拯救这次的世界经济危机,一鼓成名,就成为亚洲和世界的新领袖。

于是,大把的投资(七万亿),开始复制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应对模式:刺激消费。

我不懂经济,不敢说专家就是错。

但我懂一点点常识,我知道的常识是:1:用应对区域性亚洲金融危机的方法思路,来应对全球性世界金融危机,恐怕是不行的。

2:出现危机,就像人生了病,需要静养,同时反省和改进自己原来不良的生活方式。

这样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而不是打强心针。

打强心针的结果,会掩盖目前的毛病,勉强作为,可能会把命都送掉。

3:金融危机之后,一定就是实体经济危机。

中国缺乏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2009年中国会受到更严厉的冲击。

所以更应该教育国民,居安思危,做好应对低谷的准备,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而不应该盲目乐观,欺骗国民。

4:我赞成政府投资,但应该趁此时,补补我们国家缺的课,比如教育,这是将来国家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而不是把大把的钱用在根本就不是很需要的地方:如基础建设。

这除了增加一堆看起来很漂亮的“政绩”,填饱一批腐败的官员外,对老百姓的生活帮助其实很有限。

比如多几栋标志性建筑,多几条高速公路,老百姓们是享受不到多少利益的。

而投资教育,则几乎每一户人家都能得到实惠。

就像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我认为我们应对的方式并不好,还可以有更轻松,更有利国计民生的应对手段。

当然,我不懂经济,只会没水平的瞎想。

当年我就告诉朋友们:金融危机对于外汇储备丰富的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如果是我当总理,会趁此时大量购进国外9-10美元一桶的原油,用不完就存起来。

因为当时我知道,不算石油本身的价值,江汉油田的开采成本就是16美金一桶,10美元的国际油价,是因为他们有些油田储量丰富,开采成本很低,但多数油田都是采一桶,亏一桶。

我就想:还自己采什么?让国家给工人发生活费,让他们闲着。

保护好资源,拿钱来专门买国际亏本石油,把历年来存的美元票子用掉,这绝对比买利息低得实际上在不断贬值的美国债卷好得多。

可惜我没资格买油,也没有地方给我存油。

否则我会把我所有的钱,买10元一桶的油存起来,然后到处玩儿,等以后经济恢复,悠悠闲闲就可大赚一笔了。

其实当年我虽然没有买石油,但是买了其他会增值的东西,小小地发了一点财。

当然,我这种小生意人的常识,比不上中国国家御用经济学家的大脑更有智慧。

他们给中央出的主意是:宁肯用20美元成本的国产石油,也不要10美元的进口石油。

要等进口石油涨到100美元的时候才大量采购,搞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而且,为了保证这个国家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中央要总理亲自挂帅、大力投入,全国动员力量反走私,其实主要就是反进口石油和成品油。

绝对不能让中国人民偷偷用低价(不到国内一半价格)的进口油,影响国家的经济复兴计划。

只能买国产的高价油,防止冲击“中石油”等的生意,让国企效益不好。

国企员工的福利奖金,都要靠老百姓买单;这样不花中央一分钱,就刺激了国内消费和保证了国企效益。

赖昌星就是这次反击战猎获的战利品,他的罪名就是大量进口成品油。

大家知道,这次反走私的效果很好,非常成功。

当然了,派了两个总理去的,吴仪不行,接下来“铁总理”朱镕基亲自来抓。

短短三五年后,我看到中国到处求人,甚至给委内瑞拉这样的小国送上最甜蜜的微笑,进口五六十美元一桶的石油;又过了几年,油价到了我怎么都想不到的一百五十多美元。

中国这几年不断地大量进口,因为国内需求旺盛,还对别人说“价格高不是中国人的罪”。

我心痛得大骂这些败家子:中国老百姓牺牲健康,牺牲教育,牺牲环境,拼死拼活赚来的一点钱,就被你们这样乱用?美元在中国手上转了一圈,没捂热又跑到国外去了。

国外巨头们只要提提油价,或者铁矿石之类中国需要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把中国新增财富的很大一部分轻易弄走。

澳大利亚的力拓,巴西的淡水河谷,这两家矿业公司仅仅靠简单的提高铁矿石的价格,所增加的利润,就比我们国家全部钢铁企业这几年红火利润的总合还多得多。

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其实是被外国豪富们玩弄在股掌之中;我们赚一块钱,就同时帮他们赚了五六元钱,还居然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马上要第二。

还看着美国,想要把人家踢下台去做第一把交椅。

这种梦,比阿Q还荒诞,居然有大批“爱国人士”相信。

中国人真是没有常识了。

就算中国当上“第一”又如何?你们以为国家就富强了?别人就尊重我们了?过去我们当过“世界首富”的!只要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就会知道:满清垮台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力是世界第一,占世界GDP总值的1/3左右。

比现在的美国要“牛”得多,美国只有20%。

所以当时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可是,常识就是:国“强”就一定会“富”,但是“富”未必“强”。

中国的富强一词是违背常识的,应该说成“强富”才对。

所以国民们,官员们,都傻乎乎地以为:只要富了,就强了。

家长们,孩子们都以为:只要挣钱了,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真是岂有此理。

一头狮子,大可以到处炫耀自己的一身肌肉。

可是一头肥猪,如果到处炫耀自己的一身肥膘的时候,我看就危险了。

大清国就是一头肥猪,可是他居然以为自己是狮子。

因为他太有钱了,居然高价买了一张狮子皮来披上,结果忘了自己原来的“肥猪本色”。

我们国家的养猪专业户们,好容易有一点钱了,也在张罗买几张狮子皮来披上,以为就“强”了。

比如说,有人很兴奋地在议论:中国马上要造航空母舰了。

中国花每架上亿元的人民币,买来了大批苏俄最新,最先进的苏30飞机。

装备我军证明了我国的“强大”。

(与此同时,投入教育,政府在叫没钱。

不少老师们在贫困线下生活。

四川,重庆的数万教师“罢教”事件,无非是要政府兑现文件中承诺要支付的补贴。

拿两架飞机来“支持教育”,不知会让多少穷教师喜极而泣)。

只知道常识的我,依然很愚钝。

还是不觉得我们因此就“强大”了。

因为以史为鉴,我认为钱绝对买不来强大。

经历八国联军进京的“国耻”后,大清也想要“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派了人出国取经。

这基本与日本人向西方学习同时起步。

不过,日本人穷,没钱买好东西,只好老老实实学别人的本事;而且很谦虚,只要外国人说好的一切,统统不走样地认真学习。

学好后回国老老实实办教育,一点一滴的从头做起。

可大清国看不起小气贫穷的日本人,觉得慢慢学本事很辛苦,是穷人的无奈。

富人有更快地“强大起来”的条件,只要花钱买,一下子就到位了,反正我们国家有钱。

北洋水师的投资,好像是世界第一。

战舰的先进程度,比现在中国要造的航空母舰更领先(相对其他国家的战舰水平)。

战舰官兵的待遇,肯定也是当时世界最高的。

一个事例:海军舰长邓世昌的年薪,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现在的40-60万元,他阵亡后清政府给予的抚恤金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元。

当时舰上最差的做卫生的民工,工作也是800元一月。

可知我们当年这个富国,是花了大本钱的。

结果如何呢?常识是:如果是肥猪,披张狮子皮,刚开始可能会吓住别人,不过时间一长,就会被人发现肥猪本性,一样会被宰来吃。

如果是狮子,刚开始没有肥猪个大力壮,需要小心地“见猪行事”,见了大猪躲着走。

但是假以时日,狮子一定会长大的。

这时肥猪的唯一命运就确定了。

实际上,当年比我们穷很多,也差很多的日本舰队,可以轻而易举地扫掉我们的“世界级强大舰队”,从大清的手里,夺走了台湾和朝鲜。

而且鼓励了日本进一步夺取东北,以及一步步地蚕食全中国。

在一本外国出版的“亚洲史”里,就是用差不多的逻辑和比喻来评判中国和日本的。

中国这头肥猪,如果不是美国人出手,早就被日本吃光了吧?对这个结论不满的爱国者,最好补补课,先弄清楚那些攻陷上海,制造南京大屠杀,赶得大批中国军队到处逃的日本精锐师团,最后是死在那里?再来找我骂人算账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