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二首:舟夜书所见、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舟夜书所见、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舟夜书所见、江上渔者教案教
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背诵课文。

默写《舟夜书所见》。

教学重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浮现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导言:我国古代诗人留给我们无数光辉的诗篇。

许多诗在短短的几行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越读越有味道。


里的两首古诗就是这样,每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写出了很美的景,很深的情。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

1.介绍诗的作用,《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

他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2.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

(理解“孤”、“簇”。


3.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

“舟”是什么意思?(船)“书”又是什么意思?(写,记)“所见”呢?(见到的东西)谁所见到的东西?(作者)所以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记作者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二)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舟夜书所见》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

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作者在夜间看见了什么?(看图)
“月黑见渔灯”。

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同“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孤光一点萤。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2.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微微风簇浪”。

簇:读cù,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讨论这是为什么?
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3.这些景物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河星”的景色变化。

由“静”到“动”的神奇画面。

4.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美)
5.怎么美?体会渔灯的变化。

诗人观察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

把他所见到的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那静态的美妙景象。

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是五言诗。

它的读法是“二、三停顿法”即前面两个字和后面三个字中间要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些,声音拉长些、逗号、句号要有区别。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黑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舟夜书所见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三)背诵课文。

(要求会默写。


四、处理生字
(一)区分“鱼”、“渔”
(二)“孤”字左边是孑旁,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右边是“瓜”不是“爪”。

(三)“萤”下面是虫,要与“莹”、“荧”区别用法。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一)介绍诗的作者,《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他是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许多著作为古今传诵。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

(理解“但”、“出没”。


(三)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

“渔者”是什么意思?(打鱼的人。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二)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江上渔者》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

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理解诗中前两句是什么意思?(看图)
“江上往来人”。

往来:来来往往。

这句话是说江上来来往往的人,意思是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

但:只。

鲈鱼;银灰色,是食用鱼类之一。

美:鲜美。

这句话是说,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2.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
“君看一叶舟”。

君:你。

一叶舟:一只小船。

小船,远远看去像树叶一样,所以叫一叶舟。

这句话是说,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

出没: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就是风浪。

这句话是说,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重点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吃鱼的人。

)(捕鱼的人。


4.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


(捕鱼人的艰辛。


5.从哪儿看出捕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出没风波里”的惊险场面,在头脑里展开想象,浮现出画面,我们就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

(这样想才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捕鱼人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

(作者同情劳动人民。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讲江上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后两行讲捕鱼的艰险。

联系起来,是讲吃鱼的人要想想捕鱼人的艰苦。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仍然是五言诗,同第一首读法相同。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江上渔者
但爱鲈鱼美
出没风波里
(三)背诵课文。

四、处理生字
本诗只有一个生字。

“君”字第二笔要出头。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