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课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课件
寓意: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 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蜿蜒的河 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 过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3月22日 定为“世界水日”,目的是唤起公众意识,保 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什么?为响应这个 宣传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拓展延伸
水资源时空分 原因分析
布特点
降水量
地区分 布不均
东多 东部为季风区 西少 ,降水多;西
部为非季风区 ,降水少
南多 按照季风进退 北少 规律,南方的
雨季多于北方 ,南方的降水 多于北方
河流径流量 河流数量东部多于 西部,径流量东部 多于西部
河流数量南方多于 北方,径流量南方 多于北方
读图,对照中国地形分布图,将下列地区填入表中:塔里 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部、海南 岛。
(2)调查家乡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一 说你的合理利用建议。
联合国确定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水 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 主题:“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想一想,你家里有没有浪费水资源的现
象?读图,请制订一个具体的家庭节水计划
。
树立节水意识,一水多用
往往丰水年 和枯水年常交替 出现,有时甚至 出现连续丰水年 或连续枯水年的 现象。
黄河径流量年际变化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 际变化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 影响?
径流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年际明显波动,不仅 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而且给水资源的合理开 发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
拓展
华北地区缺水的缓解政策: (1)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3)合理开采地下水; (4)控制耗水量大的工业发展; (5)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小结
空间分布
水资源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特点
措施 跨流域调水
作用
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 水调至水资源缺乏的流 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 用水不足
(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哪些流域连接起来?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
地区填入表中。 3.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5.我国径流量年内季节分不不均和年际明显波动,
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许多 困难。
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具有“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举例 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引大入秦
时间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 调剂各季节的河 流水量
黄河小浪底,长 江三峡水利枢纽
练习
1.为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我国采
取的主要措施是(D)
A 修建水库 B节约用水 C植树造林 D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2.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
降水量、河流径流量与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关系
降水量 夏秋多、 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河流径流量 夏秋大、 冬春小, 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 夏秋多、 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小结
1.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影响: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更加紧张
2.时间分布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影响:易产生旱涝灾害,给水资源合理开 发带来困难
练习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
①南多北少②东多西少③由东南向西南递减④由西北 向东南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我国耕地、水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B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C
3.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 B 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C 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夏秋多,冬春少 D中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1.避免打开水龙头,提倡用脸 盆洗手
2.用完水后要及时关水龙头, 防止滴水、漏水,避免长流
读图,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蒸发量 较大;河流流量不大,季节变化与年际变 化较大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是( C)
A南水北调B引黄济青C修建水库D引大入秦 3.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
正在兴建的大型工程是( B)
A西气东输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D“三北”防护林工程
目标三 节约用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7,完成助学P97.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2.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节水标志的意义?
水资源时空分 原因分析
布特点
降水量
河流径流量
时间 夏秋多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分布 ,冬春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河流
不均 少
径流量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年际变 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强弱不同, 化大 进退早晚不同,导致我国降水量有
的年份偏多,有的年份偏少,使河 流径流量的年际也很大
中国水资源 在时间分配上具 有年际变化大的 特点。
①人口众多
②经济集中
( A)
③水源地供水量不大
④政治职能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
A.大力发展重工业
B.实施喷灌、滴灌技术
C.适当提高水价
D.统一管理调度全流域用水
5.造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是( C )
A.流动人口分布的不均
B.全年气温季节变化明显
C.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D.各地离海远近不同
6.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 A )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防止水污染
7. 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
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 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 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 济发展的需要。
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 防治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
● ● ●
拓展延伸
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农业:1.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2. 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家庭:1.推广节水器具 2. 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3.收集雨水,合理使用 工业:1.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2.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调整工业结构
3.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优势什么?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后,可顺势流向华北 4.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优先选择东线方案? 地处平原地区,可以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难度小
;东部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该工程有 利于优先解决沿线地区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 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 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从长江 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 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 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 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 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位于我国缺水带的地区是
( A)
A.西北内陆沙漠地区 B.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2.都位于我国多水带的一组城市是
( C)
A.哈尔滨、兰州、拉萨 B .郑州、石家庄、兰州
C.武汉、昆明、广州 D.台北、海口、乌鲁木齐
3.我国首都北京缺水严重的原因有
南水北调工程
(1)水资源缺乏可能会导致怎样的严重问题?请从下列三 个方面举例说明。
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一个水利工程实例,说一说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课堂小结
一、时空分布不均 1.地区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影响: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更加紧张 2.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影响:易产生旱涝灾害,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带来困难 二、兴建水利工程 1.跨流域调水作用: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
地区 原因: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举例:南水北调 2.兴建水库作用: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 原因: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大 举例: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 三、节约用水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海洋水 占97%
淡水占2.5%
冰川、深层 地下水占
98%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 资源占0.3%
一、中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总量大,但人均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的破坏和枯竭。 人口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大增,且浪费水较多。
二、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跨流域调水和兴修水库。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1)经济发展:农作物缺水会减少产量、工厂缺水会 导致停产。
社会生活:水资源缺乏会导致居民饮用水紧张,影响 正常生活,造成社会不稳定;
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缺水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草原 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以南水北调为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尤其是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对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 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控制因过度开采地下水 导致地面沉降的趋势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