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美
参考文献:《美学散步》——宗白华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美学方面,我只拜读过宗先生的著作就是我提到过的《美学散步》。
就像先生的诗云:
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推动着社会的年轮宇宙的旋律
白云在高空飘荡,
人群在都会匆忙!
是诗意、是梦境、是凄凉、是回想/
缕缕的情思,织就生命的憧憬。
大地在窗外睡眠!
窗内的人心,
遥领着世界神秘的回音。
在机器节奏愈来愈快速,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的异化世界里,如何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憧憬和情丝,不正是今日在迈向现代化社会中所值得注意的世界性问题吗?不正是今天美学所应研究的问题吗?宗先生的美学散步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启发。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诗人衣。
’此摩诘之诗也。
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以上是苏东坡的话,确实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
这里的美,就是一种类似于享受的东西,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
另外,只是局限于,从心内搜寻是追寻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
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发现美的前提。
要把自己修炼的能够和善于发现美。
客观的条件构成美,但主观的意识发现美。
就像恩格斯说过的主张我们的思想要像一面镜子,如实的反映这多彩的世界。
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美的,人类创造的是美的,诗歌是美的,建筑是美的,高科技是美的,音乐是美的。
精神,包括物质一切合理存在在世界的事物都有它一定的美感。
在中国古代写小清新诗歌,我最为欣赏的是陶渊明,他总给我一返朴归真的感觉,读他的诗,总是让我想要离开城市,真的去到山间,有自己的一两间小屋子,在种瓜点豆。
他的一首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特别是他最后一联,简直神来之笔。
其实美是互相贯通的,中国古代的诗画歌赋体现的美,可以联系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也可以体现到工艺作品,或者书法。
艺术都是统一的,都是相关的。
虽然中国的和西洋的,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中,让人感觉或许是南辕北辙,但是总归殊途同归,统一体现的是艺术的美。
在中国古代,不但诗词歌赋,舞蹈,器乐,杂技等艺术技艺,十分发达。
即使绘画,包括雕刻,都会呈现出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经常是用腾云驾雾的龙,包括云彩,雷雨啊来雕刻,这种飞动灵活的美,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中,南方与北方相差甚远。
南方更多是以曲径通幽处来设计,而北方大多以对称啊,磅礴大气以主要设计理念。
这个设计理念一直持续至今。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包括故宫,颐和园,圆明园,这些皇家园林。
还有一些,民间建筑,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它们都有自己的院子,或者是叫天井,也算是一处园林。
南方的园林更是琳琅满目。
包括较为出名的苏州园林。
他更讲究因地制宜,务必使游览者,在每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副画。
精巧的屋舍,玲珑的假山,别致的清池,迤逦的游廊,多变的漏窗,古松,荷叶,一蔓藤萝,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就像有一位明代学者说过一样,整个江南就是一座大园林。
苏州园林的许多景观是来自,自然界中。
可以说苏州园林的美来自于自然。
江南园林中,最是让人感叹的便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
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景致的深度实在让人感叹其中的设计。
江南的园子一般面积不是很大,不隔不界,日日看,月月看,早就腻了,实在是很扫兴。
但是加入似隔非隔得花墙,漏窗,之后给人以朦胧的美感,若隐若现,最是诱人。
曲折回环,曲径通幽,含蓄蕴藉。
这样可以深切领悟,移步换景的妙处。
毕竟是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誉的苏杭之地。
其中的园林艺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中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庭院深深,真的是曲径通幽处啊。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
天人合一。
自然界是美的,我们不能扼杀自然地天然去雕饰般的美丽,来满足我们的私欲。
如何利用天然的美景,来制造打造出,我们想要的美丽,是当下,我们应该真正思考的。
现在都市中,放弃真正的美而舍本逐末的大有人在,这种险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真正美学的宣传与认知,提高全民的审美水平。
如何利用美学,来打造一个更加具有接受度,更加和谐的,具有更高的层次的真正美学的环境。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才能更加理解美。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的统一。
这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经过广大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积累而成的优秀的民族表现形式。
十五十六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的艺术运动就承接的是希腊的灵魂。
崇拜自然,陶醉现实的精神。
这时的艺术有两大目标;即真与美。
所谓真即刻意写实,美是一种积极活动的生命,无限的对未来的憧憬。
是一种新精神的内容。
热爱大自然,陶醉于现实的美丽,一种积极的,热烈的表达方式。
又提到前面所说的如何利用美学方面来规划现代城市的建设,保护和美化环境。
利用美学的理论来,规划和建设,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和环保。
在专业的领域,肯定有好多的大师在这方面有很多见解。
在这方面我也不是很懂。
只是通过查一些资料来了解部分。
引用《城市规划中的美学研究》他提了四点。
第一,城市美学史一门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一般审美规律的综合性的部门分支美学。
所涉及的美学门类则主要有环境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艺术美学。
第二,城市美食多因素综合的产物,他涉及城市选址、自然景观、规划布局、建筑群落、交通组织、园林绿化、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公共卫生、社会秩序、文化教育。
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功能到精神功能。
第三城市美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它和城市环境里的人的活动和审美意识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第四,城市美是可以发展变化和可以创造的。
城市的美是动态的美,发展的美,运动的美,需要不断地创造,提高和优化。
环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探讨这种作用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环境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声学、色彩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造林与园艺、建筑学及城乡规划(包括材料力学、动力学、风水学)等许多学科。
环境美学面临的主要任务让周围的环境能长远地为人们及至一切生物提供清新的空气,又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研究环境美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心情愉悦。
作为经济性的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奠定在经济和文化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
换言之。
必须张开经济和文化的双臂来拥抱旅游。
脱离了经济来谈旅游,只是过去时代光讲政治不问经济效益的接待型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早已过时。
相反,脱离了文
化来谈旅游.则会降低旅游的品位,最终将失去高效益的经济。
旅游与美学总归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
如果充分利用美学,来发展旅游行业,一定是一项可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的项目。
旅游的过程,也是充分发现美的的过程。
旅游的美,美在我们都会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
我喜欢享受这种感觉,在旅途中发现美。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就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发现美的事物。
就让我们秉承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是古代文学史上带给我们的美感来发现周边事物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美的冲击。
山或水,海或沙漠,苍山抑或洱海,人生的路,还是,很长的。
让我们,携着我们最想一起的人放下手边的冗杂的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