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2011年11月21日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 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 __⑤影响统治者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建立佛寺。

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 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 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 _②体裁:_________ 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精讲点拨:1、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

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

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3、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

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

1.佛教起源于( ) A .西域 B .欧洲 C .古印度 D .大秦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 ) A 春秋时期 B 秦朝末年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3.道教形成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西汉时期 D .东汉时期 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 .道教 B .基督教C .佛教 D .伊斯兰教 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A .道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 6.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 )A .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B 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C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D .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 .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9.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A.《离骚》B.《汉书》C.《史记》D.《春秋》10.“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

这部史书是指()A.《诗经》B.《楚辞》 C.《史记》D.《缀术》1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B.秦始皇陵兵马俑C.长信宫灯D.四羊方尊1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D.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3.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它()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14.下面对《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C.《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D.《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15.《史记》叙述了()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16.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17.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刻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画B秦始皇兵马俑C龙门石窟D敦煌莫高窟18.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19.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A春秋时期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20.下列说法中属于道教精神的是()A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B人的肉体是要死亡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

C灵魂能够转生来世。

D今生忍受一切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1.如果你对商朝的历史感兴趣,想印证甲骨文所反映的商王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应参考下列哪部史书?()A.《春秋》B.《资治通鉴》C.《汉书》D.《史记》22.为麻醉人民,统治者欢迎与扶持佛教的主要原因是下列教义中的哪一点()A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转生来世B人的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C修身养性,得道成仙D修炼方术,炼制丹药23.道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A.西汉B.战国C.东汉D.唐朝24.《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A.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通史著作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C.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D.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25.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26.佛教起源于() A.西域B.欧洲C.古印度 D.大秦27.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2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29.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30.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 A《离骚》 B《汉书》 C《史记》 D《春秋》31.“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

这部史书是指()A.《诗经》B.《楚辞》 C.《史记》D.《缀术》32.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说的?是司马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写在《史记》上。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答:生活在西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作者曾做过什么官?答:做过太史令。

6)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评价?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这部书语言生动,写人物时栩栩如生,时一部历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7)请简要介绍一下这部书。

答:《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既是伟大的历史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33.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34.材料“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1)选自谁的什么著作?答:选自王充的《论衡》2)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同意。

因为他用无神论的思想,批判了鬼神迷信的思想。

他正确的提出,人的精神市依附于肉体的,肉体消灭了,精神就不存在了,从而也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

3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材料二见右图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判断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他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什么?(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