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思想浅析
摘要: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这个论断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是本文研究的思想范畴重点。
关键词:荀子《天论》思想
荀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而深邃的思想家,他的《天论》思想闪烁着夺目的光华,仿佛一道璀璨的闪电,超越唯心主义思想的云层,劈裂弥漫在众生心中的迷雾,带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荀子的《天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他的整个思想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亦可认为.不探究荀子之《天论》则无以究明荀子之思想。
本文盖无意全面描述《天论》的整个理论主张,而只是将视角聚焦于:在荀子“天人相分”观念之条列下,当“天”不再是人所依恃和委身的最高主宰时,当认识到人的世界与天的秩序之间并没有所谓的自然和谐之后,正是人藉由其“智”与“能”担负着董理天地、财官万物,使人间和谐,万物各得其宜的任务和责任,而正是对这种神圣任务的承担,乃显出人的尊严的获致,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对“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进行浅析。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
表现了人
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1 天人相分的睿智
《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
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成就,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了大胆的反对和批判。
战国时期,由于科技发展的局限,人们无法正确认识自然与人类发展的规律,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思想论调。
在这种情况下,荀子一反传统论调,在《天论》中提出“天人相分”说。
荀子认为,“天”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独立于人的精神之外而存在。
在对“天”阐释的基础上,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
他明确地将人与自然分开,自然界的运动有自己的规律,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古人向来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往往应对了人类社会,圣人出必有瑞兆,贼人出必有凶象。
而荀子在《天论》中提出的“天人之分”,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睿智而冷静地看待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击破了迷信的阴云,廓清了认识的迷雾,打破了人们对自然、对统治者盲目的尊崇,如一道闪电,划破人类思想里灰暗的天空,带给人以无比的震撼与警醒,同时,又为后来者提供了睿智而宝贵的思想之泉。
2 解剖治乱的客观
古人,往往无法解读自然的变化,无法放逐乱世的痛苦,于是,很自然地将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以此求得精神解脱的渠道。
荀子对此进行了否定,他认为,“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这种观点,深刻而理智地解剖了治世与乱世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君王为上天任命的荒谬说法。
主张以礼治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同时,他又指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一说法,是对儒家“仁政”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延伸。
当然,国家治乱,远非荀子一人、《天论》一文能解释。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的观点也有其偏颇之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群雄蜂起,各国逐鹿的社会现状下,荀子能够荡开统治者迷惑众生的迷雾,指出,国家治乱非天所为,而因人事,这种观点,本身就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3 改造自然的勇敢
古人眼中,自然是神秘不可违逆的,风雨雷电,星坠月起,一切,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因为神秘而生崇拜,在古人的思想世界中,自然,永远左右着人类的命运,而人类,是附着在自然之上的微小而孱弱的个体。
荀子的《天论》中指出,天星坠落、社木鸣叫、日蚀月蚀、风雨不调、怪星等不过是一种的天象,可以奇怪,但没必要恐惧。
他认为,只要政治
清明,人们不迷信,就是有了自然灾害也不会形成太大影响。
这对于传统的天命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他在吸取了儒家、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观点,即“大天而思之,孰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他明确强调人能改变自然,作用自然。
这样的思想,其重要价值在于强调主体(人)对于客体(环境)的积极改造,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为中国思想文化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
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人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的思想确实超出常人,他的天论的确是古代思想史上一大宝贵财富。
作为一位思想深邃的哲人,他对于迷信的批判闪耀着智慧之光,对天人之分的界定充满理性的睿智。
他的思想,如同一道夺目的闪电,在战国思想的高空辉煌闪耀,成就了战国思想领域的一抹传奇。
参考文献
[1] 王廷洽.论荀子的逻辑体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2]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 郑航.德育即道德教育”的底蕴[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