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装配工艺

汽车装配工艺


七、装配的注意事项 1、对于长圆孔连接件,一般要加平垫片,且平垫片放于 长圆孔一侧。 2、对于超过四个孔的连接件,需进行对角紧固,最先 紧固的螺母最后还应复紧。 3、对于圆孔与长圆孔同时存在的件,应先紧圆孔端, 后紧长圆孔端。 4、为保证整车美观性,管束与电线束应避免交叉。 5、管线束过梁或者与梁接触时,必须用护套和蛇形护 套。
(3)可拆式固定联接:两件或两件以上零件自身或 借助其他零件联接后之间不能相对活动,可以拆 开且可以重新联接而不损坏其中任何零件。这种 联接在汽车生产中最为常见,如螺纹联接、借助 螺钉或螺栓螺母的联接等。 A、螺纹连接的类型及作用 螺纹连接在汽车装配中较为普遍,大部分螺 纹连接起固定作用,因此要求保证联接的强度 (有的还要求密封性,如气管、油管的管接头的螺 纹连接),起固定作用的螺纹称为联接螺纹;还 有部分起传动作用,要求保证传动的精度、效率 和磨损寿命,起传动作用的螺纹称为传动螺纹。
数量的变化表现在在装配过程中,零部件、总成 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相互有序的结合起来。 外观的变化表现为零部件、总成之间有序结合后 具有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外形在不断的变化,最后 成为一辆整车。所以,汽车总装配也就是使汽车各零 部件和总成具有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并形成整车的工 艺过程。
五、汽车总成装配的特点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零部件及合件繁多,因此汽 车总装配具有以下特点: 1、联接方式多样:汽车装配过程中的联接,一般情况 下除了焊接方式外其他联接方式几乎都有;但最多的 联接是可拆式固定联接和可拆式活动联接,即螺纹联 接和销联接。 2、配件的品种、数量繁多,装配关系复杂,装配位 置多样,由此决定了它仍然以手工为主。
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6.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7.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


(脂); 8.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9.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 操作时应采取特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 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 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10.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 防止进入系统中; 12.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 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B、螺纹联接的预紧 及防松 绝大部分的螺纹联接在装配时都必须拧紧, 使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 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 联接螺纹能满足自锁条件,再加上螺母与螺 栓头部等支承面的摩擦力,在静载荷和温度变化 不大时,螺纹联接不会自动松脱。但在冲击、振 动或变载荷的作用下,螺旋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 小或瞬时消失,多次重复就会松脱。因此螺纹联 接必须防止松动。
二、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
汽车总装配是汽车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质 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车质量。因此,在整车 装配的过程中,必须达到下列技术要求。 1、装配的完整性。 必须按工艺规定,将所有零部件、总成全部装上, 不得有漏装、少装现象,不要忽视小零件。如螺 钉、平垫圈、弹簧垫圈、开口销等。 2、装配的统一性。 按着生产计划,对基本车型,按工艺要求装配, 不得误装、错装和漏装,装配方法必须按工艺要 求;装配要统一:
车门内护板安装工位
车门装饰件安装工位
车门锁安装工位
车门胶条安装工位
通电检查工位
车门装饰件安装工位
离刹机构安装工位
管梁支架安装孔位
仪表板及护板安装工位
前面罩总成安装工位
座椅安装工位
挡风玻璃安装工位
转向系安装工位
仪表台装饰件安装工位
吊装驾驶室总成
自检驾驶室外观完整性、油漆无划伤。操纵电葫芦, 落下驾驶室,使驾驶室后支架落入后悬置横梁上的内 外缓冲块之间,前铰接软垫落入驾驶室铰接支架的凸 缘面中,取驾驶室铰接软垫盖总成分别盖在左右铰接 软垫上,使其上的孔与铰接支架上相应的孔对准,取 螺栓套上弹簧垫圈从上向下穿入已对准的孔中2-3扣部件、合件或总成组合起来, 其主要的方法就是联接。装配中的联接可以分为 以下几类: (1)可拆式活动联接:两件或两件以上零件自身或 借助其他零件联接后,零件之间能相对运动,可 拆卸后再联接,不损坏其中任何一个零件。例如: 铰接、圆柱销联接。 (2)不可拆式活动联接:两件或两件以上零件自 身或借助其他零件联接后,零件之间能相对运动, 但不能再拆开,或者拆开后必定损坏其中一件或 几件零件,不加修复或更换不能重新联接,如轴 承。
16、安装轮胎。先在前桥、中后桥安装轮胎的螺栓上涂 抹抗咬合剂,然后自检车轮气压正常,将车轮套在轮 毂,带上螺母2-3扣,用电动拧紧机扣紧,同时中后桥 内、外轮打气咀要错开,也要同刹车毂检查孔错开, 避免影响充气。 17、加注冷却液。打开膨胀箱盖、打开放水开关,向膨 胀箱里加注冷却液,待冷却液液面为膨胀水箱的三分 之二时,关闭放水开关,扭紧水箱盖。 18.整车调试,下线。
16、吊装时,要求吊装人员佩戴安全帽,起落及行进平 稳,不能碰损所吊装的零部件及总成,起重物下不能 站人。 17、凡要求涂胶的地方,一律执行下列涂胶工艺:先在 粘接表面各涂一薄层,放置数分钟,待表面接近干燥 时再涂第二 层,凉至待表面接近干燥时,将两粘接面 压在一起,并迅速用滚棒单方向滚压粘接件数次。
装配的基本图纸
1.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
装配; 2.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 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 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4.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 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 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5、装配的密封性。 1)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各接头不得漏水。 2)燃油系统的密封性。各管路连接和燃油滤清器等件 不得有漏漆漏油现象。 3)各油封装配密封性。装油封时,将零件擦拭干净, 涂好机油,轻轻装入,油封不到刃口,否则会产生漏 油。 4)空气管路装配密封性。要求空气管路里联接处必须 均匀涂上一层密封胶,锥管接头要涂在螺纹上,管路 连接胶管要涂在管箍接触面上,管路不得变形或歪斜。
1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
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1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 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1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 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 部不得损坏; 1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 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 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9.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 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6、 装配件安装表面应清洁,无油污,锈蚀,碰损,划 痕。 7、 所有气管路接头处都应涂乐泰569密封胶,卡套连接 处应涂在卡套锥面上,螺纹连接应涂在螺纹上。 密封胶的涂法应 按 :螺栓按直线涂抹,卡套沿锥面均匀涂满一周。 8 、 所有气管路,油管应理顺,不允许打折。
9、装配螺栓的扭矩,有特殊要求的按工艺执行,无特 殊要求的按斯太尔汽车螺纹紧固件扭矩表执行,误差 允许范围为±10%。 10、凡是螺栓数目超过两个的紧固件,螺栓应按对角线 原则进行紧固,且紧固次数不少于两次,装配后不应 有装配应力。
3、装配的紧固性。凡是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 达到规定的扭矩要求。应交叉紧固的必须交叉紧 固,否则会造成螺母松动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螺纹联接严禁松动现象,不过,过紧会造成螺纹 变形、螺母卸不下来。 4、装配的润滑性 按工艺要求,凡需润滑的部位必须加注定量的润 滑油或润滑脂。对发动机来说,如果润滑油过少 或漏加,发动机运转起来,很快会造成齿轮磨损 或拉缸现象,直到整机损坏;加注过多,发动机 运转时润滑油很容易窜到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积 碳;因此加油量必须按工艺要求执行。
11、所有各件装配后都不应有碰磨现象或碰磨的可能。 12、凡具有相对运动的件,如销轴等,安装应涂黄油。 13、电线束多余的接头应用电工胶布包缠可靠,绝缘保 护套应装套牢固,搭铁处应去除油漆,保证搭铁可靠。 14、制动管路卡箍规定扭矩为4.5±0.5N· M。 15、气管,油管,阀,泵等内部必须清洁。
3、大批量 生产:一般来说,一个汽车制造厂的汽车 年产量应在几万辆以上。所以汽车制造厂是技术密集 型、资金密集型的大批量生产的企业,汽车总装配具 有现代化企业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它是人与机、技术 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六、内饰装配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规定
汽车内饰装配工艺流程
线束安装工位 电器件安装工位 地板装饰安装工位 内饰护面安装工位 安全带安装工位
谢谢大家
4)不可拆式固定联接:两件或两件以上零件相互联接 后不能相对活动,而且不能拆开,一旦拆开必定损坏 其中一个零件,非经修复或更换不能重新联接,如焊 接、铆接等。
四、汽车总装配的工艺概述 汽车是一种复杂的机械产品,主要由发动机、 底盘、车身(含驾驶室和车厢)和电器四大部分 构成。底盘部分又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 系统、制动系统、操纵系统、燃料供给系统等组 成。按组成汽车的大总成分,由发动机总成(带 有变速箱、离合器)、前轴及钢板弹簧总成、后桥 总成、车架、轮胎、驾驶室等。一辆中重型卡车 总装配的零部件、总成大约有500多种、2000多件, 因此汽车总装配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汽车总装配就是使生产对象(零部件)在数 量、外观上发生变化的工艺过程,一系列的量变 必定引起一系列的质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