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搞得热热闹闹的。
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老师们会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利用游戏活动、语言激励等方式,让学生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并很快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对一些学生是否参与却管之甚少。
有些老师甚至把学生“牵”得很紧,生怕学生说出与自己预设的问题不相符的答案来,害怕学生的疑问打乱自己的教学程序。
我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能完成预设,而且更应该设计一些能够生成问题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经历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才会变得精彩。
因此,我们在课上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一、在品析重点词句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词是组成一篇文章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言单位。
遇到一篇文章,大多数老师都是通过理解词语意思,分析词语在本句话、段落及文章中的意思,以此来提炼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我认为在教学中,除了以上方法以外,应该先通过着重理解词语扎实做好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词在文中是怎样使用的,或者联系生活中相关的场景进行感受,着重让学生过程性地体验并运用词语,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当中会使用这个词语。
比如中年级教学“叮嘱”这个词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查字典,明确“叮嘱”这个词
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对重要的事再三强调。
学生查字典后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再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理解。
最后老师再问生活中有没有重要的父母再三强调的事,让学生感受“叮嘱”的含义。
学生联系实际会说妈妈每天上学前都说“好好听讲,过马路小心”,或者回家父母不在家时,妈妈总会说“回到家先写作业”。
这些地方都可以用“叮嘱”。
通过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体会,再让学生运用词语说话,这种过程性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言语水平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二、在想象、品读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时,如果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反复比较,大胆想象,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个学习过程,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生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过程性的学习,自主参与和对句子的品读,学生就能体会到反复诵读、观察,大胆想象是写作的基础。
另外,教师结合一些文章可以让学生品读一些语句,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情景,如海洋、沙漠、山林、洪水等,让学生经历过程性的感受,再让学生进行理解,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品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诵读出来,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交融在一起,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姆雷特”的阅读效果。
三、在分段的方式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分段是理清作者思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的一种方法。
有些教师往往采用出示段意或者小标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段
意和小标题分段,不肯在分段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其实这种做法有点越俎代疱,学生虽能很快完成段落的划分,理解作者意图,但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不是很大,有些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也不让学生分段。
我认为分段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准确理清作者意图的好方法,有些文章结构明显,或段与段之间有明显的时间提示语;或有明显的过渡句;或有明显的总起句。
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经历分段过程,让学生在分段过程中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有意创设学生争论的氛围,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步理清作者创作时的思路,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经历过程性学习。
四、在使用标点的准确性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每个句子所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会产生祈使、疑问、肯定、惊叹等不同语气。
有时候作者会利用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等各种不同标点符号不同的用法,表现不同的意思。
教师如何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标点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文章的内容,删繁就简,根据作者所表达的中心,用该标点的语气去朗读体会,进而体会作者是如何使用标点的。
只有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体会标点语气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生才会理解标点所蕴含的的深刻情感,也才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正确地使用标点。
五、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学生亲自参与过的实践活动,往往记忆比较深刻,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
过程,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是这样做的: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想象文中所表现的内容,并经常画地些简单的图示。
这样既让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又可理清文章脉络。
在教学一些与景的古诗时,如果多让学生对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进行绘画,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暴力的危害。
学习《宇宙的边疆》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宇宙的美丽,迷人,对人类具有无比的吸引力,人类诞生于宇宙,有幸暂时居住于地球,人类也渴望返回宇宙。
总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与低,关键是学生是否感受了语文的魅力,是否经历了学习过程。
要想让课堂变得高效起来,必须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地思索,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会方法,使学生真正经历一个情感体验,思维发散,并与作者心灵碰撞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