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第7章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第7章

2、燃料温度系数为一瞬发温度系数。功率升高,燃料温度立 即升高。瞬发温度系数对功率的变化响应很快,它对反应堆的 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燃料温度系 数随燃耗深度增 加减小
原因主要是:随着 燃耗加深,燃料 芯块在中子辐照 下的肿胀越大, 导致燃料与包壳 之间的空隙减小, 导热增大,使多 普勒温度系数的 绝对值减小。
对控制棒材料的要求:
具有大的热中子和超热中子吸收截面 具有抗辐照、抗腐蚀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一般采用银-铟-镉合金作为控制棒材料。这是因为镉的热中子吸 收截面很大,银和铟对于能量在超热能区的中子又具有较大的共 振吸收峰.
二、控制棒的微积分价值及影响因素 1、控制棒价值 控制棒价值: 指堆芯插入控制棒后引起的反应性改变 控制棒价值与中子价值的关系: 中子价值:
功率系数的绝对值随功率增加减小,随燃耗加深变大 (寿期末的更大)
功率亏损:
功率系数的积分值,指反应性随功率升高而降低 的改变量。
由于有功率亏损的存在,把临界反应堆从某一功率水平,升高 至另一功率水平,必然需要通过提升控制棒等方式往堆芯引入 一正反应性,以补偿由功率亏损引人的等量负反应性,才能维 持反应堆在新功率水平下,进行稳定功率运行(临界)。
控制棒是强吸收体,它的移动速度快、操作可靠、使用灵活、控 制反应性的准确度高,它是各种类型反应堆中紧急控制和功率调 节所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它主要是用来控制反应性的快变化。 用来控制下列一些因素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1、燃料的多普勒效应; 2、漫化剂的温度效应和空泡效应;
3、变工况时,瞬态氙效应; 4、硼冲稀效应; 5、热态停堆深度。
五、核电厂的自稳、自调特性
自稳特性: 指反应堆不用外部调节(如控制棒和硼),靠自身内在 反馈机制克服堆内反应性扰动所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使其工作 状态自动保持稳定的特性。 具有负反馈特性的核反应堆具有自稳特性。 负反馈特性:对一稳定运行系统,如某参数(或信号)发生了扰 动,引起系统中一系列参数(或信号)变化,并最终产生与扰动 符号相反的该扰动参数(或信号),这种特性称为负反馈特性。 例如,由某种原因向堆内引入微小的正反应性扰动,堆功率将随 时间增加,功率增加引起慢化剂和燃料温度升高,慢化剂和燃料 的负的温度系数,会向堆内引入负的反应性,即引入了与正反应 性扰动符号相反的该信号。慢化剂和燃料的负温度系数,使反应 堆具有负反馈特性。 自调特性:与自稳特性类似,也是依靠内在的负反馈特性,自 动调节运行参数和输出功率。
3、慢化剂温度升高,慢化能力减小,使逃脱共振吸收概率减小, 从而使k eff减小,该效应的贡献为负;
慢化剂温度系数是正还是负,取决于以上几种效应的竞争。在 目前轻水反应堆中,当水中不含或含少量的化学补偿毒物(硼) TM TM 时, 为负;硼浓度高时, 为正(温度较低时)。如图7.5
在轻水反应堆中,慢化 剂温度系数的绝对值随 水中含有化学补偿毒物 (硼)的减小和温度升 高增大。当含硼足够大 时,温度系数将出现正 值。 图7.5 慢化剂温度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燃料温度系数
(负温度系数)
负温度系数产生原因:
燃料温度系数主要是由燃料 核共振吸收的多普勒效应所 引起。燃料温度升高将使铀238吸收共振峰展宽,吸收增 加。多普勒效应使有效共振 吸收增加。这就产生了负温 度效应。
TF
燃料温度变化一度引起 的反应性变化
燃料温度系数的特点: 1、燃料温度系数的大小随温度升高减小
有效增殖系数减小
堆芯温度回到初始值 有效增殖系数增加
(2)某种扰动使堆芯温度下降
功率随之增加
功率也随之增加
堆芯温度回到初始值
这种负温度系数的负反馈效应,将使反应堆具有内在的稳定 性,反应堆应设计成具有负温度系数。
正的温度系数使反应堆 功率迅速升高 负的温度系数使反应堆 功率趋于稳定 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和 达到稳定功率的大小与 负温度系数的绝对值和 导热快慢有关。 负温度系数对反应堆运行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压水堆物理设计的基本准则 之一便是要保证温度系数为负值。
有哪些因素影响控制棒价值?
慢化剂温度: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中子更容易穿过
慢化剂,达到控制棒,控制棒价值升高
慢化剂中的硼浓度:浓度升高,能谱硬化,超热中子增多,
Ag-In-Cd控制棒对超热中子有很大吸收 截面,控制棒价值变大。
燃耗:燃耗增加,裂变产物不断积累,吸收热中子也导致
能谱变硬,控制棒价值变大。
在压水堆中,水的局部沸腾将产生蒸汽泡,它的密度远小于水 的密度。在冷却剂中所包含的蒸汽的体积分数(百分数)称为 空泡分数,以 x 表示。空泡系数是指在反应堆中,冷却剂的空 泡分数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
a
M V
x
当空泡分数增大时.有如下三种效应 ( 1)冷却剂对中子吸收减小,这是正效应。 ( 2 )中子泄漏增加,这是负效应。 ( 3 )慢化能力变小,能谱变硬。这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 是负效应,这与反应堆的类型和核特性有关
三、慢化剂温度系数

M T
慢化剂温度变化一度引 起的反应性变化
慢化剂温度系数属于缓发温度系数,因其温度变化要滞后于燃 料温度变化,也就是滞后于功率变化。 慢化剂温度系数可正可负,取决于以下几种过程的竞争
1、慢化剂温度升高,使中子能谱硬化,引起铀-238、钚-240共 振吸收增加,也引起铀-235和钚-239的俘获裂变比(α=σr/σf) 增加,使 k eff下降,对慢化剂温度系数的贡献为负; 2、慢化剂温度升高,慢化剂密度减小,慢化剂相对于燃料的 中子吸收减小(特别是慢化剂含有化学补偿毒物时),使 k eff 增加,对慢化剂温度系数的贡献是正的;但密度减小,中子的 泄漏增加,该效应的贡献又为负;
F T
T j P
x x p
TF M TM M x T V p P P
从式可知,功率系数不仅与反应堆的核特性有关,而且还与它的 热工-水力特性有关,它是所有反应性系数的综合。
图7.6 表示了某一压水堆在第一燃料循环中,堆芯寿期初和寿 期末时的功率系数。为了使反应堆安全、稳定地运行,功率系 数一般应取负值。
(1)某种扰动使堆芯温度升高
有效增殖系数增大 功率随之增加
堆芯温度进一步升高
堆芯的损坏
(2)某种扰动使堆芯温度下降 有效增殖系数减小 功率随之降低
堆芯温度进一步下降
反应堆自行关闭
这种正温度系数具有正反馈效应,使反应堆具有内在不稳定 性.反应堆设计时不希望出现正的温度系数
负温度系数
T 0
(1)某种扰动使堆芯温度升高 功率随之减小
反应性温度系数
温度变化一度(K)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用 T 表示,即
T T
反应性温度系数可以看成是堆芯材料各种成分的反应性温度系
数之和,这些成分包括燃料、慢化剂和冷却剂。
T Tj
j j
T j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燃料温度系数和慢化剂温度系数。
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 T 0 正温度系数
第七章 温度效应和反应性控制
前一章主要讨论的是:裂变产物(毒物)对反应性的影响,燃料 的消耗和转换(增殖)等问题;本章主要讨论温度变化对反应性 的影响,以及控制反应性的几种方式。
§7. 1 反应性温度系数
一、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对核反应堆稳定性的影响
反应堆温度变化时,引起介质热运动的改变和中子能谱的变化, 导致微观截面的变化,从而导致反应性的变化。
用来描述堆芯不同位置中子的重要性的物理量。用 (r ) 表示中子 价值。表示在r处,每秒消除或产生一个中子引起反应堆反应性的 减小或增益。 显然,控制棒的价值不仅与被吸收的中子数有关,还与被吸 收中子的价值φ*(r)有关。
*
对单群模型,φ*(r)和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函数φ(r)是相同 的,即φ*(r)= φ(r)。所以控制棒的价值与控制棒插入处 的中子通量密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2 (r )
2、功率系数与功率亏损
单位功率变化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称为功率反应性系数,简称为 功率系数。用反应堆功率系数来表示反应性系数比用温度系数、 空泡系数等更为直接。因为堆内核燃料温度、慢化剂温度和空泡 分数的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反应堆功率变化。
功率系数定义为:
d ap dp j T j
§ 7.2 反应性控制的任务和方式
一、反应性控制中所用的几个物理量
堆芯中没有控制毒物时的反应性称为 1、剩余(过剩)反应性:
剩余反应性,以ρ
ex来表示
2、控制毒物反应性
某一控制毒物投人堆芯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称为该控 制毒物的反应性(或价值), 以△ρi表示。
3、停堆深度
当全部控制毒物都投人堆芯时,反应堆所达 到的负反应性称为停堆深度,以ρ s来表示。
二、反应性控制的任务
反应性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控制方式确保反应堆的安 全运行。其实质就是控制反应堆的反应性。 表7.2 压水堆的反应性控制要求
反应性效应 温度亏损1) 功率亏损 氙和钐中毒 燃耗 功率调节 紧急停堆
数值,% 2-5 1-2
要求变化率 0.5/小时 0.05/分
2.5-5 5-8 0.1-0.2 2-4
2、控制棒的微积分价值
微分价值
在反应堆设计和运行时,不仅需要知道控制棒完全插人时的价值, 而且还需要知道控制棒在插入不同深度时的价值。通常把控制棒 移动一步或单位距离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称为控制捧的微分价值, 其单位常用 PCM/cm 。
图7.10 给出了控制棒组微分价值与高度的关系,棒组是指 一起移动的一组控制棒。
2、功率调节
3、补偿控制: 为达到临界,对过剩反应性的补偿控制。寿期初
常用的控制反应性的方法是改变堆内中子吸收
目前在压水反应堆中,采用改变中子吸收的方法对反应性进行控 制,都是采用控制棒、固体可燃毒物和冷却剂中加硼酸溶液三种 控制方式联合控制,以减少控制棒的数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