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PLF 是腰椎融合术中 开展最早最普遍的术 式, 其通过将病变节 段间横突和小关节去 皮质处理后,在其间 植入大量的碎骨使上 下节段融合。
腰椎融合术

优点:手术方法简单且易于暴露。 缺点:由于不对椎间隙进行处理,易出现椎间隙的异常运 动。同时椎间盘源性疼痛得不到解决。由于其侧方沟槽内 缺乏机械性应力刺激及软组织的阻挡,使得后外侧植骨较 易吸收。 但如能做到彻底地去除植骨区的皮质骨、充分地植骨、再 利用器械的加压作用,使得植骨块和植骨床紧密接触,保 证植骨处有较好的融合环境,PLF 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腰 椎融合术。
cage操作

植入后术野
两枚cage应对称
thank you

暴露
部分切除椎板和小 关节,小关节的外 侧部分必须保留以 维持后主的稳定性
cage操作

暴露
椎板切除后,切除 黄韧带,暴露硬膜 囊和纤维环后缘
cage操作

暴露
用神经保护器小心 轻柔的将硬膜囊牵 向对侧,以显露椎 间盘的外侧缘
cage操作

暴露
牵拉硬膜囊时,应仔 细对椎体后方硬膜外 静脉的出血进行止血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独使用融合器时,融合器可 陷入椎体或移位,故多与后路 内固定联合应用。使用融合器 后,后路内固定的要求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天cage
正天cage
表面锥形齿防止融合 器移动,提高稳定性 PEEK及钛两种材质 便于术后影响检查 垂直植骨窗最大化,便于 植骨,获得长期稳定效果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

是通过腰椎前、后路手术在椎间植骨或植入cage并植骨等 方法,使腰椎间关节之间发生骨性结合,从而建立和维持 腰椎稳定性。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按手术入路不同,椎间融合术分为三种

ALIF PLIF
前路椎间融合术 后路椎间融合术


TLI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矢状位上5°锥度, 以符合解剖 子弹头型设计,便于置入, 可自动撑开椎间隙
正天cage
cage操作

暴露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 者取俯卧位,取后正中 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脂 肪
cage操作

暴露
切开棘突两侧的 腰背筋膜,钝性 分离椎旁肌
使用自动拉钩最 大限度地暴露椎 板、关节突和横 突
cage操作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将椎间隙中的剩余间盘组织及软骨终板去除, 直至骨性终板有出血点为止。
骨性终板应尽量保留,因其强度大,可以很好 的防止植入后cage下沉。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交替使用终板锉、 骨刮刀来清理附着在骨性终板上的 软骨终板,器械的使用规格必须与 融合器的规格相符,以便使cage的 植入更加顺利。
LIF的优点

由于椎体和椎间盘承受腰椎的大部分载荷,故椎体间 植骨使腰椎的稳定性更佳。 椎体间接触面积大,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植骨床,植骨 融合率较高。 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隙,有利于神经根减压。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

前部腰椎融合术(ALIF)是经 过腹部切口,将受累脊柱的一 部分切除并植入替代物。同时 给以内固定加强整个结构的稳 定性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在直视下 处理椎体间终板
PLIF
TLIF
1、保护大部分后纵韧带,能防止 1、对椎旁组织损伤仍较大,导致术 植骨块的移位,利于骨融合 后腰部力量减弱,术后生活质量影 2、避免过多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 响较大。 2、技术要求较高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手术应用内固定的目的是要达到固定节段的骨性融合。 单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时,负荷完全由后方结构传递,可能导致内固 定失败,如断钉和螺钉切割椎弓根移位。 一定要确切、有效的植骨。
cage操作

植入cage
将cage齿状面朝向上下终板, 通过骨锤敲击植入器尾端将其 植入,cage应在椎间隙中,距 椎体后缘3—4mm。同理植入对 侧cage
cage操作

选定cage型号
根据术前对施术椎节的影像学测 量结果及最大试模型号,选择相 应大小的cage,并将骨碎片填入 植骨腔中,并用压紧器将植骨碎 片压实。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优点 ALIF 1、对椎管结构干扰小,避免神经 根和硬膜囊损伤 2、腰椎后部骨性结构及椎旁肌无 伤 1、直视下操作神经根及硬膜囊 2、较为完全的切除间盘组织 3、一个切口 缺点 1、创伤大,剥离少 2、大血管损伤 3、男性交感链损伤 4、必须再行后路内固定器械支撑 1、过度牵拉导致神经根及硬膜囊损 伤 2、植骨块可能移位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

是通过切除后路椎板后牵 开硬膜囊和神经根,切除 椎间盘,置入植骨块或融 合器于椎间隙中,并辅以 后方钉棒内固定器械达到 稳定脊柱及提高融合的术 式。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

通过后方一个切口行前柱支 撑 在一个切口内单侧进椎管, 达到减压和融合的目的 同样具有通过使用椎间融合 器使前柱获得支撑的生物力 学优点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首先以手术刀矩形切开后 纵韧带和纤维环,然后用 各种髓核钳取出椎间盘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常规清理椎体后缘及其下 位椎体后方上缘骨赘,以 方便显露间盘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应确保在间盘摘除 时,硬膜囊始终处 于保护状态下。
cage操作

椎间隙测量
将带槽开路器插入至椎 间隙,位于其头部下方 有刻度标线,大多数情 况下,开路器插入的深 度为25—30mm。
腰椎椎间融合术
市场部 张淼
目录

腰椎融合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正天cage



cage操作
腰椎融合术
适应症

腰椎结核 腰椎骨折 先天性畸形


发育性畸形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间盘疾病
腰椎融合术
原理
以病变椎体为中心, 在病变的上一个椎体 和下一个椎体间进行 融合,使其成为一个 整体。
作用
cage操作

椎间隙测量
开路器从8mm开始,每规格 以1mm递增,直到13mm
将最薄的一侧插入椎间后, 旋转90°,以撑开椎间隙。
cage操作

椎间隙撑开
依次在两侧椎间隙中交替插 入大一号的试模,直到椎间 隙的高度足够已达到神经根 的减压
此步骤需用神经根拉钩来保 护。
将一个试模滞留在术区,以 保证对侧有足够的空间来处 理终板和植入融合器。
限制运动
维持解剖 防止畸形发生
腰椎融合术

后侧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椎间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
后侧融合术

后侧融合术是最早的腰椎融合技术,其融合的部位为双侧 椎板和关节突,其适应证非常局限,只能在椎板保持完整 的情况下方可应用。 且不能解决因退变或破裂的椎间盘 产生的盘源性腰痛。 现在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但是为现代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