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小组成果材料

qc小组成果材料

提高多褶曲厚煤层采掘工作面顶底煤探查准确率彬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第55、对策与实施第 25 页1、 2、 生产技术QC 小组2011 工程概况 QC 小组简介年3月第3 第33、4、要因分析 第 12 第 15 页 6、取得成果 第 20 页 7、 巩固措施第 24 页8、9、遗留问题和打算第25页提高多褶曲厚煤层采掘工作面顶底煤探查准确率工程概况2010 年度水煤公司生产采区为三采区,在三采区组织安排一个高效采煤队(即综放队)及两个高效综掘队生产(即综掘一、综掘二)。

采煤专业:综放队在ZF3801工作面生产。

ZF3801工作面位于水帘洞煤矿西部扩大区,即:三采区。

为西部扩大区首个综放工作面。

ZF3801综放工作面标高范围:+至+761m 之间。

埋藏深度为264m至390m东与三采回风大巷相隔50 米护巷煤柱,西与大佛寺井田相隔边界煤柱为邻;北与3803工作面相隔20 米煤柱,南与ZF 3802工作面相隔20米煤柱。

ZF 3801综放工作面东西长1918 米,设计开采长度1780,宽164米,煤层平均厚度米,煤层倾角平均50-80,容重m,设计停采线自三采回风大巷西预留50米煤柱;工作面地质储量380万吨、可采储量324 万吨。

截止2009 年底ZF 3801 综放工作面安全推采采出煤量万吨,剩余开采长度1223m,剩余可采储量209万吨。

545m,掘进专业:两个高效综掘队分别在ZF3807工作面轨道顺槽及运输顺槽生产。

两顺槽设计走向长度2300m巷道断面采用(宽)* (高),支护形式采用“锚网带+锚索”。

根据三采区地质报告及实际揭露地质情况可知,三采区煤层属于多褶曲复杂地质构造厚煤层。

随着矿井向北段延深生产开拓,复杂地质条件对采掘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严重挑战,因此,将提高采掘工程中的厚煤层顶底煤探查准确率作为本QO小组的创新攻关课题。

二、QC小组简介水帘洞煤矿生产技术QC小组成立于2008年1月,主要由公司生产技术负责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科室技术人员组成,目的是解决公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以适应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发展的需要。

2008年至2009年,我们水帘洞煤矿生产技术QC小组先后完成了《黄土塬墚复杂地形风井工广综合测绘技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降底煤提高回采率》、《提高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预报准确率》三项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煤炭行业质量管理优秀QC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煤炭行业质量管理优秀QC成果二等奖”、“国家煤炭行业质量管理优秀QC成果一等奖”。

生产技术QC小组连续两次分别荣获2008 年度至2009 年度煤炭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以下为小组简介表。

生产技术QC小组简介表在2010年的QC舌动中,我们继续执行PDCA循环程序,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制定了小组的活动计划,这是我们的活动计划表:选题2010年,我们生产技术QC 小组活动的课题是关于提高多褶曲厚煤层采掘 工作面顶底煤探查准确率方面的。

由于水帘洞煤矿首次在西部扩大区进行厚煤 层长距离大综放工作面设计开采及综掘工作面巷道长距离布置, 质条件变化大(包括断层、褶曲、煤层厚度变化极大等现象) 区复杂地质条件与采掘工作面高效快速生产的技术矛盾难题,小组迅速展开行动,QC 小组成员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定期以小组研讨会的形式共同探索和研究, 查找出现问题的 原因,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增强对扩大区煤层地质规律的认识, 解决了提高厚煤层采掘工作面煤层厚度探查的技术难题。

此次QC 课题为现场型,具有具体、直观、形象、活泼的特点,活动内容对于提咼扩大区煤层地质但是扩大区地 ,我们遇到扩大 我们生产技术QC小组活动计划表制图:陈士磊 时间:2010年1月2日2、选题理由(1) 社会效益需要:水帘洞煤矿根据生产布局安排,计划在西部扩大区进行规律认识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同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1、工艺简介2010年水帘洞煤矿根据生产布局要求,采煤方面计划在扩大区进行长距离 综放工作面开采;掘进方面计划实现综掘工作面巷道长距离布置。

我们创新方 法,通过实施厚煤层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技术,掌握扩大区煤层地质规律,实 现厚煤层长距离大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综掘工作面实现高效进尺。

其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如下:扩大区采掘工作面设计方案7进行实际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7分析探查 观测数据7找出实际采掘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7与采掘工作面设计对照7发 现与设计不符之处7下达整改技术通知单7指导采掘工作面生产7改进采掘 工作面煤层探查方式, 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图) 提高探查准确率7使采掘工作面生产符合设计要求 (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图「进行实际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分析探查观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2<与采掘工作面设计对照 '找出实际采掘工作面煤层赋存 特征V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采掘工作面施 工改进提咼煤层 探查准确率,达到 采掘工作面设计图扩大区采掘工 作面设计方案长距离大综放工作面生产。

扩大区规划布置8 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长度达到2300m需要长距离巷道布置。

由于扩大区地质条件变化较大,为采掘工作面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通过采掘工作面超前煤层顶底煤探查情况,将有力指导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使采掘工作面施工符合设计,避免因地质条件因素对工作面生产的不利影响,可为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经济效益需要:通过采掘工作面超前探查技术,将有效提高采掘工作面地质控制程度。

减少采掘工作面各类顶底煤损失,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仅ZF3801长距离综放工作面将多采出煤炭万吨,创造经济效益达到4641万元以上。

(3)企业安全生产发展需要:通过采掘工作面煤层顶底煤探查技术,有效避免地质条件变化对采掘工作面的影响,极大提高矿井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可靠性,通过运行在此生产技术工艺上积累经验,适应企业高效发展需要。

(4)工程质量需要:采掘工作面煤层顶底煤探查技术将直接影响到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

图2:因素关系示意图3、现状调查 (1)现场情况调查2010年1月至3月,我们生产技术QC 小组全体成员对现在采掘工作面地 质勘查情况展开调查。

以下为我们对地质探查设备及现状情况统计结果见下表1-2 :表1水帘洞煤矿地质探查工具及使用现状调查表企业安全发 展需要社会效益~曲掘4W 褶采顶准二 餐面查率 亠專焦 煤f 工程质量需要企业安全生 产需要制图:陈士磊时间:2010年1月2日表2水帘洞煤矿历史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调查表检查人:李乃禄 时间:2010年3月1日统计人:陈士磊检查人:李乃禄统计人:陈士磊时间:2009年3月1日以下为我们对因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执行不规范造成影响采掘工作面质量及生产情况,见表3:表3水帘洞煤矿历史采掘工作面因地质探查不详影响质量及生产调查表检查人:李乃禄统计人:陈士磊时间:2010年3月1日经过调查发现:历史上采掘工作面超前地质探查不规范,执行不认真,导致影响采掘工作面质量及生产情况发生。

地质探查没有起到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

(2)结论由以上现场调查可以看出,随着公司扩大区首个长距离大综放工作面顺利投产及长距离大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的需要,能否实现采掘工作面煤层顶底煤准确探查,对指导采掘工作面设计及生产至关重要。

成为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今年如何实现提高厚煤层采掘工作面探查技术是我们生产技术QC小组需要攻关的主要课题。

4、目标设定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这次QC活动目标课题定为提高多褶曲厚煤层采掘工作面顶底煤探查准确率,通过创新,实现厚煤层采掘工作面探查新技术方法。

具体目标:厚煤层采掘工作面探查新技术准确率:由原来50%|高到85%以上,提高地质勘探控制程度,有力指导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图3: QC小组活动目标图制图:陈士磊时间:2010年3月1日5、目标论证采掘专业有超前地质探查的宝贵经验,技术人员及工人对工艺熟练小组成员有丰富的理论和现场实践经验,具有科技攻关的能力目标可行性结合历史经验,创新采掘工作面超前煤层顶底煤探查技术,提高勘探准确性。

图4目标论证排列图制图:陈士磊时间:2010年3月1日四、原因分析1、研究分析经过我们QC小组全体成员认真研究分析,绘制了因果分析关联图,认为影响厚煤层采掘工作面煤层顶底煤探查准确率的所有原因如下所示,见图5:图5影响厚煤层采掘工作面煤层顶底煤探查准确率各因素关联图制图:陈士磊时间:2010年4月2日2、要因确认2010年4月26日,我们生产技术QC小组召开会议,对由关联图分析得到的8个末端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试验检测,在掌握的数据基础上进行逐个验证,具体情况分析见表4:表4 末端原因验证表制表:陈士磊时间:2010年4月27日3、要因分析 (1)要因分析一:(2)要因分析二:经过调查研究分析验证,我们确认了以下二项为主要原因:(1)采掘工作面现场原始资料整理不规范是影响采掘工作面煤层顶底煤探查 准确率的重要因素;采掘工作面现 场原始资料整 理不规范直接影响 「掘工作面探\ 查数据质量 /影响采掘工V作面探查数\L 据分析/影响采掘工 作面施工质 量/直接影响采掘 工作面煤层探 查数据质量y影响采掘工 作面设计与 施工/\图6:要因分析流程排列图制图:陈士磊 时间:2010年4月27日采掘工作面超 前地质探查技 术管理不规范直接影响采掘1工作面地质探 查结果使用价 值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创新。

(2)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技术管理是创新实现和提高煤层顶底煤探查准确率五、对策与实施1、制定对策我们根据确认的主要原因,从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考虑,提出了对策方案分析评价表。

见表5:表5 对策分析评价表要因对策方案评估综合得分选定方案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可靠性采掘工作面现场原始资料整理不规范工作面现场每5天监督检查△O O O 10 不选工作面现场每天监督检查◎O O △12 次选制疋新制度进行规范◎O O ◎16 首选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技术管理不规范按照老方案管理O O ◎△12 不选总结分析,继续使用现有方案◎O O △12 次选进行技术管理创新,使煤层探查准确率得到提高◎O O ◎16 首选注:◎ 5分O3分△ 1分结论:从上表进行分析评价,①采掘工作面现场原始资料整理要因需优先选择方案:制定新制度规范方案;②采掘工作面煤层探查技术管理因素需优先选择方案:进行技术管理创新,使煤层探查准确率得到提高。

根据结论,我们小组成员针对对策,从有效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按照5W1H原则制订了相应的对策表,见下表6:表6 对策表实施一:采掘工作面现场原始资料整理方面制定新技术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由石立民和陈士磊两名小组成员实施, 副组长李乃禄负责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