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的评价导引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的评价导引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的评价导引
评价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在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

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封闭的写作评价中学生没有参与。

因此,他们缺乏对于自己作文的思考和认知,没有写作的积极性。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同伴互评的评价反馈方式。

同伴互评又称为同伴反馈、同伴反应、同伴评论、同伴评估等。

[1]在同伴互评中,学生结对或是结成小组,阅读同伴的作文,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评语或建议。

同伴互评能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促进文本输出的质量,是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及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有效评价方式。

[2]
同伴互评根据其评价标准不同可以有多样的评价开展方式。

对于英语水平有限的中学生来说,如果直接以考试中常用的作文评分标准来对同伴的作文进行一个终结性的分数评价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学生也较难从这样一种评价中收获对于写作的内心感受和反思。

因此,中学英语写作同伴互评需要在评价导引的指引下进行。

有了评价导引,同伴互评就有了依据,学生只需对照评价导引对同伴作文进行评价,标准清晰,内容明确具体,便于学生操作;评价的内容
也更全面,根据评价导引从内容、语言、逻辑、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避免了学生在评价时过多关注语法错误而忽略对其他内容的评价;评价导引不仅能帮助学生评价同伴作文,学生同样可以参照评价导引中的要求来分析和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对学生独立写作的一个指挥和引领。

[3] 明确的评价导引能够帮助评价者对写作任务做出相对客观而连贯的判断,避免评价者夹杂个人的偏见;清晰的评价导引有利于辅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因此,评价导引的设定是同伴互评的核心。

笔者认为,评价导引应涵盖对作文内容、语言、逻辑和结构四方面的评价,具体又可以有如下细分。

一、作文内容
关于内容的评价导引,开放式作文要比半开放和命题作文复杂。

于后两者,写作题目中明确规定了学生需要完成的写作任务和内容要点,因而学生只需要在写作中完成任务和覆盖所有要点即可。

然而对于只有一个题目甚至连题目都没有的开放式作文,评价导引就要复杂得多。

根据不同体裁,笔者分别设置了如下关于内容的评价导引。

(一)描述性写作
1.描述人物
(1)描述人物的典型外貌特征;
(2)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3)描述目标人物的具体事例;
(4)解释描述该人物的理由。

2.描述地点
(1)生动地描写该地点的环境和特征(如位置、大小、氛围、声音和颜色等);
(2)描述你对于这个地点的感受和看法;
(3)解释描写该地点的理由。

(二)叙事性写作
1.讲述一次经历
(1)清晰而有逻辑地描述此次经历;
(2)生动地描述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3)描述你对于此次经历的体验和感受。

2.描述一个计划
(1)清晰而有逻辑地描述此次计划;
(2)描述计划中最特别的一件事情;
(3)解释这个计划对于你或者他人的吸引力。

(三)摘要写作
1.符合摘要写作题目要求;
2.对目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述;
3.不加入个人的主观意见或看法。

(四)论说性写作
1.交代背景信息并且陈述观点;
2.用两到三个分论点来论证观点并有充分的论证和说理;
3.用翔实而客观的论据来论证观点(统计数字、专家意见、具体实例等);
4.陈述对立面观点并进行简要而有力的驳斥。

二、作文语言
对于英语作文的语言评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比较关注语法和词汇,然而这只是语言评价的一部分。

作文语言评价应是对其语法知识、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同时,语言会随着文体的变化而不同。

因此,作文语言的评价导引可分为对共性语言的评价和对个性语言的评价。

(一)共性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写作内容的体现媒介,成功的作文即使体裁不同,其语言上也是有共性之处的。

对共性语言可以从词汇的丰富性、句子结构的多样性、语用的准确性等三方面来评价。

1.丰富多样的单词、短语、成语和时态的使用;
2.长句和短句结合,句式结构多样,修辞手法使用得当;
3.语用准确,基本没有语法错误。

(二)个性语言
除了对共性语言的宏观评价外,更多的是对个性语言的评价,可分体裁设置有针对性的评价导引。

1.描述性写作
(1)使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
(2)使用形象且具体的描述性形容词或短语。

2.叙事性写作
(1)使用一般过去时或一般将来时;
(2)使用形象且具体的描述性形容词或短语。

3.摘要写作
(1)不抄袭原文语句,使用作者的源语言写作;
(2)适当删减与目标写作内容不相关或关联不大的词语和细节。

4.论说性写作
(1)使用一般现在时;
(2)使用书面语写作,同时应体现读者意识。

三、作文逻辑
逻辑性是西方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反映在英语语言的句法及篇章皆充满演绎和推理,强调外在衔接。

因此,在同伴互评中对作文逻辑的评价也不可忽视,可以从语言、行文顺序和段落内容三方面设置评价导引。

(一)语言体现逻辑
逻辑的演绎方式产出语句和篇章时,表示逻辑关系的
连接词尤为重要,它们用来保持语篇形式上的完整,并且在语篇衔接上呈现显性特征。

其实现方式有三类: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连接词衔接。

1.词汇衔接指语篇的语义联系是通过词义选择建立的,可以通过词义复现或词义同现来实现。

2.语法衔接指以代词的指代关系为主要手段,包括替代、省略和照应。

3.连接词衔接指通过广义连接词,即语法意义上的连词、具有连接意义的副词或介词,读者可以了解语义,同时连接词用于标志某种语义概念及逻辑关系。

(二)行文顺序体现逻辑
一般常见的行文顺序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这两种顺序在描述性文章和叙述性文章中比较常见。

(三)段落内容体现逻辑
段落内容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模式展开,这些模式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定义、举例、说明过程分析、因果分析和比较对照。

[4]
四、作文结构
结构是连接作文主旨、材料的方式,是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和表情达意的渠道,是读者把握作文的主旨和内容的线索。

一篇好的英语文章要做到思维严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须从段落和篇章两方面入手来设计行文的脉络。

(一)段落结构
段落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单位,每一段落中的句子按功能可分为三类:段首句、发展句和结尾句。

1.段首句通常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括两个部分――主题和主题思想。

主题告诉读者本段所谈及的内容;主题思想是告诉读者本段所叙述和谈论的范围,同时也给作者划定了一个范围,使一个段落中的内容不会太多太泛。

2.发展句应包含数句话,是段落的主要内容,它们应该紧扣主题,围绕主题思想。

一般可以通过举例、论证、对比、分析、定义等方式进行展开。

3.结尾句是对段首句的呼应,使读者重温该段的主要内容。

(二)篇章结构
对于篇章来说,无论包含多少段落,其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即开首段、正文段和结束段。

1.开首段功能有二,一是介绍全文的主旨,二是划定正文的范围,类似于段落中的段首句。

2.正文段落围绕开首段所涉及的数个方面进行写作。

一般情况下,开首段提到几个方面,正文就应分为几段。

3.结束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以词汇手段标示出全文的结束,道出结论,并再次提醒读者该文章所涉及的诸方面。

[5]
合理地设置评价导引是有效开展同伴互评的前提和核心,而导引的设立则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

同时评价导引也应随着写作文体和对象的变化及时地更新和调整。

只有这样,评价导引才能在学生写作和互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写作指导和评价指引的功能,使学生在长期的写作训练中逐步提升写作认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霞.论学习者在写作中对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的看法[J].英语教师,2012(11):17-21.
[2] 邓鹂鸣,岑粤.同伴互评反馈机制对中国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功效研究[J].外语教学,2010(1):59-63.
[3] 周丹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评价[J].海外英语,2012(3):45-47.
[4] 丁玲玲.试论英语写作教学的语言逻辑策略[J].学理论(中),2013(5):303-304.
[5] 刘肖沛.大学英语写作结构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8(1):31-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