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

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国神,龚赛君,周蓉蓉,等.月桂氮卓酮对雌二醇皮肤渗透 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8):467—
470.
[2]Harrison JE,Watkinson AC,Green DM,et a1.The relative effect of azone and transeutol on permeant diffusivity and solubility in human stratum comeum[J].Pharm Res,1996,13(4):542— 546.
油酸一乙醇溶液可引起角质细胞肿胀和细胞内角
蛋白模式改变,而先后经10%油酸一乙醇溶液和离
子导人法处理的角质层出现细胞问质的散失、角蛋 白模式的改变和角质层细胞的进一步肿胀。这提
示,油酸主要引起角蛋白模式的改变,使胞质膨胀
并形成多孔的细胞内结构。对此变化的解释是,油 酸诱导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断裂和液化为小片段,导
结构的作用可能包括以下机制:①与脂质相互作
用。氮酮能渗入皮肤角质层和经毛囊途径渗入毛 囊内根鞘,与细胞间脂质或生物膜类脂质作用,溶
解脂质后形成间隙(表现为表皮裂隙增大和毛囊口
孔径拓宽)或使该层细胞问脂质排列有序性下降,
膜脂的流动性增加,导致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 角质易于脱落,降低药物在角质层和毛囊内根鞘扩
中国兽药杂志
2005,39(4):28~31/王武军,等
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
王武军1,黄一帆2
(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de心,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收稿日期]2004—0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280(2005)04—0028—04[中图分类号]¥859.1
万方数据
中国兽药杂志
2005,39(4):28—31/王武军,等
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法测定皮肤经不同浓 度杜香萜烯处理后角质层成分变化,研究杜香萜烯 促渗机理。结果表明杜香萜烯主要作用于角质层 的角蛋白,使角蛋白的构型发生改变,松弛它们的 结合力以致形成微细孔道,从而提高极性药物对细 胞内通道的渗透性,促进透皮吸收。Pillai等Ⅲo运 用FTIR研究表明,与对照和乙醇预处理相比,用 5%萜烯(薄荷醇、menthone、桉树脑或蒲勒酮)一乙 醇溶液预处理大鼠皮肤后,时滞显著减少。萜烯一 乙醇、乙醇和纯萜烯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部位都在 细胞间脂质。萜烯一乙醇联合应用离子电渗法时 可使胰岛素经大鼠皮肤渗透能力增强,且增强程度 与萜烯的浓度和类型有关。 4乙醇和丙二醇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2000年JA00169) 作者简介:王武军(1974年一),男,硕士,从事动物检疫与动物疾病防制研究。
万方数据
2005,39(4):28~31/王武军,等
中国兽药杂志
进行研究,认为氮酮可增大角质层中脂质侧链排列
的无序性,且没有大量地进入角质层深部,其与油
酸的促渗机理相似,但相同条件下氮酮作用更强。 研究表明¨“…,氮酮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对皮肤
关于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目前主要 采用在体或离体研究方法,从给药部位皮肤结构在
给药前后的改变、皮肤脂质成分的改变、皮肤含水 量的变化以及药物在经皮渗透过程中的动力学变 化等进行研究。但是,各研究获得的促渗机制之间 无法进行细致的区分,因此,后续有关促渗剂促渗 机制的研究应建立能动态跟踪药物透皮过程及角 质层角质细胞受作用后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此外,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还应深入到活性表皮, 以进一步探究药物在该部位传递的机制和抗原呈 递细胞一朗格罕氏细胞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这些 问题如能得到解决,透皮给药技术将会更多地应用 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的透皮给药,并进而使经皮免疫 成为可能。
萜烯类物质(terpenes)包括薄荷醇(menth01)、 冰片(borne01)、柠檬油精(1imonene)、香芹酮(car— vone)、麝香草酚(thym01)、桉树脑(cineole)、蒲勒酮 (pulegone)等。有关这类物质与离子电渗法联用促 渗的研究较多。薄荷醇和冰片具有与氮酮类似的 促渗作用,且时滞都比氮酮短¨4|。张志平等¨纠运 用扫描电镜研究发现,薄荷脑主要作用于表皮的角 质层,破坏角化细胞间质,造成角质层裂解剥脱,促 使表皮细胞间裂隙增大,从而降低皮肤对药物的阻 滞作用,利于药物经表皮细胞间隙透皮扩散。Kunta 等¨刮研究认为,薄荷醇的促渗机制可能包括其提 前分配进入角质层细胞间隙和可逆性地扰乱细胞 间脂质区结构有关。
散阻力,促进药物经表皮细胞问隙和毛囊途径吸 收。②与角质细胞内基质相互作用。进入角质层
内的氮酮液化细胞内脂质使扩散阻力减少。③水 化机制。氮酮增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使该层细胞 (尤其是基底角质层的细胞)膨胀(体积增大),药 物在该层形成储库,从而维持一定的药物释放和作
用时间,促进水溶性物质经水性通道渗透吸 Nhomakorabea。乙醇(ethnol,EtOH)和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PG)均属于有机溶剂,在联合其他促渗剂和离子电 渗法中应用较多。目前认为,乙醇和丙二醇的促渗 机制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角质层细胞的溶剂化(水 化)作用,降低角质层的界面张力。乙醇作为助溶 剂,目前已在商品透皮给药制剂中应用,如雌二醇 和芬太奴。Bhatia等¨2 o透射电镜研究认为乙醇促 进肠促胰酶八肽经皮渗透率的增加可能与其可引 起脂质移除有关。丙二醇常被用作脂溶性药物的 助溶剂,可以使角蛋白溶剂化,降低药物和组织间 的作用力,其在充分水合的组织中单独使用时促渗 效果不明显,但和其他促渗剂联用有协同效应,并 且联用时最大促渗效果与两种促渗剂最佳浓度配 比有关悼¨。研究推测其可以促进药物在角质层中 的溶解性和增加溶液在角质层中的容量。Levang 等旧纠应用bFIR研究认为,80%乙醇和20%丙二醇 促进阿司匹林透皮吸收的机制在于扰乱了角质层 屏障的完整性和引起角质层脂质减少。Pillai等旧J 在应用促渗剂协同经皮离子电渗法促进胰岛素吸 收的研究中,经热重分析仪(TGA)研究显示,乙醇 和丙二醇可引起皮肤脱水。乙醇可引起皮肤屏障 特性改变,而丙二醇对皮肤屏障改变的作用则相对 较小。联合应用离子电渗法和作用于细胞问脂质 的化学促渗剂可提高对像胰岛素的大分子多肽的 透皮吸收量。可见,不同促渗剂及促渗方法联合应 用的协同效应更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5小结与展望
2油酸

角质层类脂在角质层的屏障功能中起主要作
用,它是脂肪酸类促渗剂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部
位。油酸(oleie acid,OA)属于脂肪酸类化合物,其
与皮肤中的脂肪酸有相似的结构,分子中存在的不 饱和双键使其具有不对称的空间结构。当油酸分 子插人角质层类脂的脂质双分子层疏水结构时,由
于其不饱和疏水链的顺式结构,使双分子层扭转,
目前已经应用的各种研究促渗机理的技术几 乎都对氮酮进行过研究。陈国神等¨o在用扫描电 镜探讨氮酮促渗作用机理时,发现皮肤表面出现不 连续性及裂隙增加和毛囊口拓宽等现象。Harrison 等旧。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 研究氮酮和Transcutol两种促渗剂的促渗机理,认 为两者促渗机理不同,氮酮是通过减少角质层的扩 散阻力促进药物渗透,而Transcutol是依靠增加透 皮药物在角质屏障中的溶解度达到促渗目的。戚 国荣等∞o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氮酮和 油酸的促渗机理,发现经氮酮和油酸处理后的角质 层,部分吸热峰消失,说明氮酮和油酸降低了角质 层中类脂的含量,破坏了角质层中类脂质的结构, 从而达到促进药物渗透的目的。郝劲松等H’5 o以电 子自旋共振法研究包括氮酮在内的4种促渗剂对 裸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证实降低角质层细胞间脂 质排列有序性使膜脂流动性增加,从而引起皮肤渗 透性增加是促渗剂的促渗机理之一。在结合离子 导入法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低密度电流能引起标 记物序参数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耦合常数增 大,即皮肤角质层细胞问脂质排列有序性降低,流 动性增大,极性增强。离子导人法和氮酮、油酸等 促渗剂并用能更强烈地增加角质层膜脂流动性和 极性,二者对皮肤角质层影响具有协同效应。丁平 田等∞1应用ATR—FI'IR对氮酮和油酸的作用机制
氮酮(1aurocapram,Azone)是20世纪80年代 由美国开发的一种高效促渗剂,由弱极性长链烷烃 或烯烃组成,对多种类型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是 透皮促渗剂的典型代表。目前,氮酮已被广泛地应 用于抗肿瘤药、降压药、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药、抗 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解毒药、驱虫药、抗 真菌药、抗贫血药、抗结核药、中草药等多种药物的 透皮吸收研究中。
[摘要] 综述了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氮酮、油酸和萜烯等常 用促渗剂的促渗机理研究进展,并提出透皮吸收机理研究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 供参考。 [关键词] 促渗剂;透皮吸收;机理;氮酮;油酸;萜烯
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已有40年历史,最 近20余年,随着系列透皮治疗药物的问世,透皮吸 收在美、日、英、法等国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 之一。1985年以来,我国在透皮吸收领域的研究进 展迅速。1992年以来,国内在动物医学领域也逐渐 开展了透皮吸收的研究。整体上看,研究主要集中 在药物渗透特性、药物动力学分析、促渗剂的选用 等方面,而关于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非常有 限。但在各种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技术开始临床 应用之前,了解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是十分重 要的。明确的促渗机理可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 优选药方及建立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而且可以缩 短开发透皮给药制剂新品种所需的时间。使用促 渗剂法是兽医学在透皮吸收领域较为常用的方法,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常用化学促渗剂促进药物 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氮酮
形成微细的易于渗透的流动性通道,有效地影响了
角质层脂质结构的有序排列旧J,减少了扩散阻力,
并且油酸分子的这种不对称空间结构可以较长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