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与康复》论文

《中医养生与康复》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
学院:医学院
学系:中医系
专业:中医专业
课程名称:中医养生与康复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 月12 日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
【摘要】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精神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全球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本文透过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身心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并加以纠正和调整,使自身得以健康长寿。

【关键词】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亚健康成因分析措施
目录
●绪论
●利用中医思想分析亚健康成因
●以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调节自身体质与调整生活习惯的措施●结论
绪论
钟南山说,健康就是幸福,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而在当今这个看重金钱和名誉的社会中,健康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特别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以自身的健康作为代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着“以命换钱”的生活。

结果人到中年身体开始每况愈下,开始出现各种疾病,每日服药打针,过着“以钱换命”的日子,最终还是不能得以长寿。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因为那时为时已晚矣。

当今有七成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游离状态,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如果保健及时得当有望回到健康状态,相反则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以人自身的与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通过调节各脏腑气血平衡,充养人自身精气神,来得以健康长寿。

这种思想与理论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临床试验也证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康复确有很好的疗效。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高效地工作与学习,才能绘制自己灿烂的人生。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进行科学的调节和自我保护,这样健康才会永远跟随着你。

亚健康的成因
一、情志内伤。

根据相关调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
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女性占多数。

这些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易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中医讲情志正常情况下不治病,但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出了人体调节能力,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

情志内伤会影响脏腑气机,引发多种病证。

二、饮食失宜。

现在人们由于学习工作紧张或保持身材等原因,经常不吃
某次正餐。

就笔者而言,起床较晚,害怕迟到,经常不吃早餐。

不吃正餐一方面造成气血亏虚,另一方面也可损伤胃气。

此外,现在食物多高脂肪高热量,而人们大多喜欢肥甘厚味,造成饮食过饱。

久之可脾胃久伤(《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营养过剩,发展为消渴、肥胖、心脉痹阻等。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易造成饮食不洁,长期食用不洁食物,造成有毒物质在人体内聚集,使人患病。

三、劳逸失度。

现在人们工作学习量大,易造成劳神、劳力过度。

个人而
言,有时为了考试,通宵看书复习。

易伤气血,造成失眠,心悸,头晕等。

每逢周末,总会睡懒觉,造成过逸,造成气机不畅,阳气不振,从而食少,胸闷,腹胀等。

四、生活环境。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洁净充足的水源,新鲜的
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秀丽的景观等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才会助于人类的健康。

但现在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以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
在中医中,每个亚健康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质,每个亚健康人体质不同,其养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想要调整自身体质,必须要弄清自身是什么体质,然后才能以此加以调养。

中医把亚健康体质概括为九种: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虚质,痰湿质,痰热质,瘀血质,气郁质。

特禀质。

下文介绍四中最常见的亚健康体质。

1.阳虚质。

阳虚质的人北方比较多见,女性比男性多见。

其主要表现为:体
质虚弱,面色晄白,毛发易落,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自汗,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导致这种体质的原因可能是病程日久,久居寒凉之地,气虚进一步发展,年事高,或过食寒凉之品等导致脏腑机能减退,机体失去阳气温煦,寒从中生。

2.阴虚质。

在干燥多风的西部地区较多见,也多见于学生或年轻人。

其主要
表现为:形体消瘦,五心(手足心和心口)烦热,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皮肤偏干,口渴喜冷,舌红少苔,大便干燥等。

导致这种体质的主要原因是熬夜劳累,热病后期,杂病日久,情志过级,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导致阴液暗耗,阴不制阳。

3.气虚质。

在西部高原地带和东北方较多见,也多见于没有工作的人,学生
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其主要表现为:面色晄白,目光少神,少气懒言,性格内向,胆小,精神疲惫,肢体易疲乏,易自汗,易感冒,或头晕目眩,健忘。

导致这种体质的人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年老体弱等元气匮乏;久病,重病,劳累等耗伤元气,而致元气匮乏或耗伤。

4.血虚质。

女性多见于男性,老年亦多见。

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
失眠,神疲乏力,手足麻木,两目干涩,皮肤干燥,面色淡白,指甲淡白变软等。

造成血虚的原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劳作过度、大病等耗伤精气,或大汗呕吐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耗伤气血,久之气虚血亏。

调节自身体质和生活习惯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方法分析自身,分析发现,笔者自身属于阴虚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

因为笔者自身有如下表现:1.五心烦热,夜间尤甚;2.目干涩,经常要用点眼液;
3.小便短黄;
4.舌红少津(阴虚表现)。

1脸生痤疮,脸部伴有油光;2.口粘,口苦口干,没有胃口3.身重困重,不想锻炼,每次一跑步都感到无力(湿热表现)。

这些表现主要由我的生活习惯和我所处的环境引起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平时晚上很晚睡觉(因为同宿舍的同学都晚睡,自己也就这样习惯了,平时都12点多睡觉),晚上夜不寐,身不能潜阳,耗伤阴液,各脏腑无法修养,造成阴虚,抵抗力下降(卫气不能潜入体内得以修正)。

由于晚上不睡觉,早上起得很晚,结果不吃早餐,晚上耗伤的气血津液无法得以补充,加重阴虚。

本人平时喜欢吃些肥甘厚味,如油炸的鸡腿、烤鸡翅、红烧肉等,易造成体内痰湿停积。

本人性情急躁情绪易失控,遇事不冷静,易引起阴虚。

平时自己不怎么锻炼,自身气机无法调达经络,疏通气血,造成湿热内停。

再加上岭南地区,天气湿热,自身易生湿热。

以上我了解到自身是一个阴虚有湿热体质的人。

我根据自己所学中医养生与康复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生活状况,对自己今后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一些调整。

具体调整如下:
1.起居方面。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睡时间,避免熬夜,尽量在11点之前上
床睡觉。

按照四时变化,对自己睡眠进行调整,譬如,春季夜卧早起,
夏季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2.饮食方面。

多吃甘凉清淡的食物,如,鸭肉、龟、绿豆、黄瓜、包心菜
等。

少吃辛温燥烈肥腻的食物,如羊肉,肥猪肉,油炸类食品,狗肉,
韭菜等。

一日三餐,必不可缺。

平时可以喝些菊花茶,自己炖苦杏仁炖
雪梨(苦杏仁10克,雪梨一个,冰糖30克。

)来进行食疗。

3.运动方面。

平时加强锻炼,把自己玩游戏的时间来用来锻炼。

以此疏通
经络,条畅自身气机,推动气血运行,将自身的痰湿等排出体外,并加
强自身抵抗力。

4.情志方面。

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可以
一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

平时多听
些舒缓的音乐,防止恼怒。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自身可以利用中医思想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利用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对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并可以通过一些中医康复手段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改善。

可以认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和亚健康的潜在危险。

自身不健,何以治病救人?作为未来的医生,更应该注意自己身体,只有自身身体健康,才能给病人治病。

保持健康并不难做到,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利用中医养生思想多加以调养,健康会永远在身边。

参考文献
1.《中医养生》[Z].百度百科[5] [6]
2.陈立国纪立金主编《中医基础理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3.张献珍《当代人出现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大众文艺(理论)》
4.孙立《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暨南大学出版社
5.《黄帝内经素问》中华中医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