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奉节县地理环境及社会发展状况简介

一.奉节县地理环境及社会发展状况简介

一、地理环境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

地跨东经109°1′17″——109°45′58″,北纬30°29′19″——31°22′33″。

全县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

奉节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长江横贯中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3%,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占总面积80.01%,最高海拔吐祥猫儿梁为2123米,三峡工程蓄水前最低海拔瞿塘峡口为86米。

奉节北部为大巴山南麓的一部分,东部和南部为巫山和七曜山的一部分,长江横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峡。

地貌总体为东南、东北高而中部偏西稍平缓,南北约为对称分布,以长江为对称轴,离长江越远海拔越高,有少量平缓河谷平坝。

境内长江干流41.5公里,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

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

年均气温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区为16.4℃,600-1000米的地区为16.4℃-13.7℃,1000-1400米的地区为13.7℃-10.8℃,高于1400米的地区,低于10.8℃。

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9.2℃。

无霜期年均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毫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

二、历史沿革奉节历史悠久,在6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

6000多年前,境内人民就与三峡地区、鄂西南和湘北地区人民一起共同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大溪文化。

奉节据荆楚上游,控巴蜀东门,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

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夏商时,今奉节为所谓荆、梁2州之域。

奉节古称鱼复,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于巴国之地置巴郡,鱼复县随巴郡同置。

东汉建武元年(25年)。

公孙述据蜀称帝,在瞿塘峡侧山头筑白帝城。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夷陵之战后败退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鱼复县名。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鱼复为人复。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人复为奉节。

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多次转战夔州,张献忠死后,起义军余部组成“夔东十三家”,与清军大战于川东。

战乱延续多年,人民迭遭兵焚、饥馑、病疫,出现“村不见一舍,路不见一人”的荒凉景象。

清康熙年间,采取轻徭薄赋、免其编审、永不加赋等措施招民垦荒,外省贫民纷纷迁移入川,奉节人口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至嘉庆元年(1796年),奉节增添男女共118854丁口。

这就是奉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而现今大多数奉节人溯祖寻源都是外省移民的后代。

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宁县(今巫溪县)并入奉节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置大宁县。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初六,奉节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宣布独立。

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区署设在奉节,后改设在万县。

1949年12月3日,奉节和平解放。

12月19日,成立奉节县人民政府。

1950年起奉节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

1997年3月随万县市隶重庆市,后直属重庆市。

三、行政区划奉节县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

即永安镇、兴隆镇、吐祥镇、竹园镇、公平镇、草堂镇、新民镇、甲高镇、朱衣镇、康乐镇、白帝镇、汾河镇、大树镇、羊市镇、永乐镇、青龙镇、安坪乡、五马乡、石岗乡、新政乡、冯坪乡、鹤峰乡、岩湾乡、红土乡、平安乡、康坪乡、云雾土家族乡、龙桥土家族乡、长安土家族乡、太和土家族乡。

县城所在地永安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奉节县行政区划图四、特产资源奉节自然资源丰富。

全县水能蕴藏量51.4万千瓦。

吐祥太和的地下水,是一种优质饮用矿泉水,定名为“太和矿泉水”,已成为渝东地区有名的矿泉水品牌。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硫铁矿、钾、铝土、石英石、石灰石、海泡石、大理石、皂石等30余种矿藏,煤储量丰富,含硫量低,发热量高,价格价格便宜,远销湖北、湖南、江苏、上海、韩国等地,成为奉节的一大支柱产业。

奉节盛产柑桔、药材、蔬菜、蚕桑、烟叶、茶叶等名优土特产品,脐橙、茶叶多次获得全国金奖。

奉节脐橙驰名中外,在全国水果评比中多次名列第一,年产量达10多万吨,畅销海内外。

奉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植物有244科、1285种,动物有165科、558种。

珍稀动物有:大鲵、獐、豹、麂、野猪等。

珍稀植物有:水杉、银杏、领椿木、莲香树等。

森林覆盖率2010年达41.1%。

奉节地处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瞿塘峡自白帝城至大溪,全长8公里,在长江三峡中最短、最狭、最雄奇,气势磅礴的夔门已成为三峡的标志性景观。

世界奇观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龙桥河位于奉节南岸,据中国、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的地质探险考察队考察,天坑、地缝、龙桥暗河均为世界第一,天坑地缝景区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县境内还有历史悠久的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武侯的八阵图遗址,诗圣杜甫的西阁等景点,众多历史和自然景观,使奉节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五、经济社会发展公报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全会精神,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效显著。

一年来,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大好势头。

(一)、综合综合经济实力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经市统计局审定,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85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683万元,同比下降1.9%;第二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361万元,同比增长18.6 %;第三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550万元,同比增长16.3%。

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50亿元,增速连续五年保持二位数增长。

按常住人口计算,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21元,同比增长13.0%。

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1:36.1:39.8。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5924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0%,同比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62万元,同比下降2.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767万元,同比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14513万元,同比增长21.1%。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5.75万人,同比年增长6.3%。

其中第一产业25.26万人,同比下降2.2%;第二产业10.51万人,同比增长32.9%;第三产业9.98万人,同比增长7.3%。

城镇从业人员13.05万人,新增从业人员0.1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后劲不足,产业升级难度大;工业行业结构单一,上规模企业少,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同时,也制约着第三产业增速的增长。

(二)、农业2006年,我县努力克服夏旱连伏旱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粮食生产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培育脐橙、畜牧业和劳务经济三大产业,努力做到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164万元,同比下降1.5%。

其中,农业总产值110555万元,同比下降2.95%;林业总产值4838万元,同比下降0.06%;牧业总产值75150万元,同比下降0.68%;渔业总产值4391万元,同比增长7.18%;农林牧渔服务总产值2230万元,同比增长35.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

2006年,全县脐橙种植达18.15万亩,总产量14.7万吨,优质果达70%。

新植茶圆100亩,产绿茶370吨。

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16个。

新建桑园10350亩,发放春夏秋三季蚕种27635张,同比增长13.7%,蚕茧产量16680担,蚕农收入1974万元,同比增长34.35%。

劳务经济取得新突破。

全年输出劳动力19.4万人,创劳务收入57700万元,同比增长13.0%。

年末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28家。

全年林业用地31万公顷,其中:用材林0.98万公顷,防护林11.28万公顷,经济林1.42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不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增强。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9357万元,同比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508万元,同比增长34.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32849万元,同比增长22.2%。

实现工业增加值137178万元,同比增长19.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35万元,同比增长39.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9843万元,同比增长20.5%。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6%,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全年完成水泥16.7万吨,同比增长24.3%;电力1972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6%;煤炭348万吨,同比增长8.8%。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6183万元,同比增长15.9%。

年末建筑企业27个。

建筑业从业人员0.6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适度增长。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0572万元,同比增长20.8%。

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311395万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6%,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民间投资进一步增强。

2006年,我县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总额128644万元。

奉中迁扩建工程加紧实施,芝麻田电站主体工程按时完工,渝宜高速公路奉节段、梅溪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渡口坝电站如期开工,汽车客运总站、巴蜀中学渝东分校竣工投入使用,天然气大厦(B栋)完成5层主体工程等。

全年民间投资38500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1.6%。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5298万元,同比增长37.3%。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