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串讲教师资格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串讲教师资格


②回避—回避型冲突 即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 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 ③接近—回避型冲突 即趋避冲突,既想吃美食又害怕发胖,就属于此类冲突。“想吃 鱼又怕鱼刺” ④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即多重趋避冲突,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种
目的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 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例如,开学 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 (2)选择方法与策略,制订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2. 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坚毅性;4.意志的 自制性。
补充
意志过程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目的或目标、制订计划、心理冲突、 作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1)确定目标 当一个人有几种需要但在同一时间又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而被迫确定其 一、排除其他的内心冲突叫做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 就动机冲突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接近—接近型冲突 即双趋冲突,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 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补充知识
回忆与再认的区别: 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 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确认。
补充: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 2、智力因素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 智商的人未必就有高创造性;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 低,也可能高;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中等(120)以上 的智商水平。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动机 5、个性因素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补充:问题解决的过程
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2、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 程 3、提出假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检验假设: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
补充:提出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题
补充分类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韦纳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与三维度
归因 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制性
因素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 定
可控
不可 控
能力 √


努力程 度



任务难 度



运气



身心状 况



外界环 境



区别 条件反应区别 实际应用
实例
泛 对事物 机体对与似性 刺激相似的刺 从一种情境迁 十年怕井绳
的反应 激,作出条件 移到另一种情
反应

分 对事物 只对条件刺激 使我们对不同 学生能区分
化 差异性 作出条件反应 的情境作出不 “洛、络、骆、
的反应
同的恰当反应 落”这四个形
近字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四个概念的辨别:
正强化:行为+好刺激 行为上升 负强化:行为-厌恶刺激 行为上升 惩罚:行为+厌恶刺激 行为下降 消退: 行为+无强化 行为下降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 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 句话指的是气质)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联系 一方面,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气质与性格相互
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这表现在: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 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 的形式。另外,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第二,性 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括实践的要求。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串讲
• 考试题型 • 一、单选题(21x2分=42分) • 二、辨析题(4x8分=32分) • 三、简答题(4x10分=40分) • 四、材料分析题(2x18分=36分)
•第一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规律
启示
顺序性(从---到----)
循序渐进
阶段性(年龄阶段+特征) 有针对性
不平衡性(速度)
关键期、最佳期
互补性(个体内部)
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多个个体相比) 因材施教
•第二模块 教学
•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 1、教学任务 • 2、教学内容 • 3、学生年龄特征 • 4、教学手段 • 5、教学环境 • 6、教师特点
•第三模块 学习心理
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补充:气质
气质类型特征 对气质类型研究最早的是古希腊著名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他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膜质、抑郁质四种类 型。如图所示
(1)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讲明道理,然后要耐心说服, 尤其注意态度上不能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而造成矛盾激化。 (2)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做事有计划、 有目标并努力落实的习惯,要教育他们保持稳定的兴趣,发扬他们热 情奔放、机敏灵活的长处,要求他们做事要专心致志和敢于面对困难。 (3)对黏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者应理智、热心和有耐心。 (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善于思考的优势,鼓 励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见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