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一种驱力: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二种本能:①生的本能:指人的所有具有正向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欲望,着眼于生命的维持,发展和延续的部分;②死亡的本能:,针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破坏的本能。
三层意识结构;三种人格成分;三类焦虑四类治疗技术五个人格发展阶段1、意识层次结构:①意识(conscious):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目的的心理活动、②前意识(preconscious):)代表在任何时刻可以被调用的记忆或者获取到的事物。
③潜意识(unconscious):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意识部分。
2、人格结构理论:①本我(Id):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人格最原始层次上的系统,遵循"快乐原则",即追求享乐,逃避痛苦②自我(Ego):它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适应社会③超我(Superego) :它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面,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的结果,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3、人格发展需经过五个阶段或性欲论:口腔期(oral stage):0-1.5岁婴儿期,此阶段婴儿的自我界限和现实感尚未形成,遇到挫折时多呈否定、歪曲、外射等心理防卫机制→肛门期(anal stage):1.5-3岁幼儿期,此阶段幼儿的自我界限逐渐开始建立,能够清楚地辨别“我”与“你”的存在和关系,自我意识渐强。
遇到挫折时常采用转移、隔离、退化等心理防卫机制→性器期(phallic stage):3-5岁学前期,由于性别意识的出现,儿童会由最初对母亲的喜欢,逐渐演变为对异性父母的亲昵。
此时期儿童的是非观念逐渐明朗,如遇无法满足的愿望,多用压抑、幻想等心理防卫机制→潜伏期(latency stage):6-12岁学龄期,儿童的精力大多集中在同伴随活动以及个人的认知、学习活动和身体技能的发展等方面,→性爱期(genital stage):12-成人青春期,此时青少年的兴趣会转向异性,表现出正常的异性人际交往口欲期:抚养不周——成年后爱说大话,自私,好吃肛欲期:引导欠佳——成年后过分的慢条斯理,生活刻板性蕾期:沉溺——负罪感,有很强的自恋倾向,孤僻离群4、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本我、自我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
①压抑(repression)指把不能被意识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不知不觉抑制到潜意识中的一种心理防御作用、②投射(projection):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者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③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和伤害转而指向自身、④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为了防范具有威胁性的行动,人们可能会主动地表现出相反方向的行动、⑤升华(sublimation):把不易实现的本能欲望经改头换面指向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比较高尚的目标和方向、⑥认同(identification)、⑦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指通过歪曲现实达到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作用、⑧解脱(undoing)、固着(fixation)、⑨退行(regression):指一个人不能适当地应对紧张的情境,其行为表现出人格发展不成熟阶段的某些特点。
5、焦虑论(anxiety theory)三种焦虑:1、现实焦虑:是指对来自现实世界的威胁的反应2、神经质焦虑:是某些具有威胁性的原始冲动3、道德焦虑:是对来自超我的惩罚所产生的威胁感,即所谓良心的谴责.它主要以内疚,罪恶感或羞耻感来表达。
(一)精神分析未来发展三大趋势:第一大趋势:“适应性”、第二大趋势:生物学趋势、第三大趋势:与东方哲学的融合(二)精神分析为了发展的两极发展:一极是:分裂性、一极是:整体和综合)(三)弗洛伊德关于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四)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1、自由联想2、解释(精神分析的实质)3、梦的解析4、过失论(过失或失误)5、移情6、阻抗的分析)(五)自由联想的操作(安静与光线温柔的房间;当事人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谈话是保密的;治疗师倾听;鼓励当事人将原始想法说出;必要时治疗师可以引导,但尽量以当事人为主;鼓励回忆幼年所遭受的一切创伤或挫折;发觉当事人压抑在潜意识内的情结或者矛盾冲突)(六)在进行解释时,治疗者要注意的事项:时机、时间、数量、深度、耐心、通俗(七)释梦过程:病人报告他的梦,分析者鼓励他自由地联想显梦中的某些要素,回忆其激发的情感,共同研究显梦的象征意义,发掘梦的隐意,帮助病人理解过去的人际关系模式,梦与目前行为的关系。
分析师在为来访者释梦之前必须对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不熟悉的来访者可通过交谈或自由联想而掌握线索。
(九)移情:是指来访者把自己早年生活中对某个人(通常是父母)的情感或态度,移渡到咨询员身上。
反移情是治疗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倾向。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移情的处理•目标:即不产生反移情,并让来访者意识到移情的发生。
•方法:解释的技术空椅子技术心理剧转介•(不压抑、不否认、不回避,先把移情表达出来,然后再去认识、分析移情的性质和产生原因,把移情意识化)(十)阻抗——是指来访者在意识中或无意识中用来干扰或阻碍治疗进程的各种行为。
(十一)精神分析治疗1、人性观:决定论我们的行为是由一些非理性的力量,无意识动机以及生物和本能驱力所决定的。
2、治疗原理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是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分析治疗的焦点不应放在消除外显症状上,而应放在向病人揭示内在冲突的原因和冲突过程上。
3、治疗目的和要旨使潜意识的事件转换为意识的事件,改变人格结构;加强自我,使行为更基于现实,而非基于本能需要。
一般来说,分为5个阶段,包括1个评估阶段和4个治疗阶段5、精神分析治疗治疗过程评估阶段即实验性分析阶段:了解来访者发病的原因;生活史;既往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最初的记忆;经常出现和近期出现的梦;尝试性的解释建立治疗同盟关系移情的出现及其解释:治疗者向来访者解释这一点,使来访者对自己将过去的经历、体验投射到治疗者身上的情况有所认识修通阶段:运用自由联想、解释为主的各种技术,向来访者揭示他的潜意识欲望和冲突,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隐义,获得并加深理解和领悟治疗的结束阶段:这一阶段中,要解决来访者对治疗者的依赖问题和拒绝终止治疗的企图(十二)精神分析疗法评价积极方面:1、第一个对人类的无意识心理现象作了系统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已被正统心理学所接纳2、第一正规的治疗体系消极方面:1、疗效并不很肯定2、贵族式治疗3、太强的生物决定论色彩4、过于强调性本能的作用5、把性失调和性压抑解释成一切神经症的成因更不符合事实。
6、忽视环境和社会力量的作用7、非科学的学术方法四、认知治疗(一)认知治疗概述理论:各种应激事件并不直接引起个体的反应,剌激首先通过感觉器官转换为感觉信息(感知),在人格基础和过去的经验上,对信息加以评价、解释(认知),才能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反应)。
认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个体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个体持有的错误信念造成的。
目的:矫正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
改变认知,而不是行为。
重视:研究病人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把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 behavior)看成是病人不良认知的结果。
不良认知: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
(二)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ET)的人性观:1、人生来就具备理性和非理性的两种思维。
2、人类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是同时发生的。
3、人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限制,对自己的价值系统做出评价,所以有机会改变观念和价值,以新的观念、意见和价值代替原有的,结果导致新行为的出现。
(三)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
“应该”、“必须”等字眼频繁出现;2、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盖十”3、糟糕至极。
“灭顶之灾”、“是百分之百的坏”(四)人格的ABC理论: A:刺激事件,B:信念,C:情绪和行为反应(五)认知治疗的程序:p1311、收集资料,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2、明确诊断,确定治疗目标;3、实施治疗措施;4、治疗巩固,预防复发人本主义疗法1、人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形成: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后称为“来访者为中心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一人为中心治疗”发展:第一阶段:实践经历阶段,第二阶段:非指导性的运用阶段,第三阶段:以当事人为中心阶段,第四阶段:以人为中心阶段2、人本主义的人性观:人的主观性: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他个人的和主观的世界之中的,人有自我实现的趋势:生物要求将其由遗传赋予的潜在的性状充分表达出来,要求将自身所赋有的机能(在人类,包括人的各种身体的、心理的机能)充分发挥出来,机体评价过程:把经验与自我实现趋向相协调的反馈机制,人是可信任的:人的反社会性或攻击性行为,是由于恐惧和防御引起的3、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失调的原因: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当自我得到的经验、体验与自我概念冲突矛盾时,自我概念受到威胁就产生了恐惧,通过防御机制否认和歪曲自身的经验、体验。
当经验、体验与自我的不一致有可能被意识到、知觉到时,焦虑就产生了。
一旦防御机制失控,个体就会产生心理失调4、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三大条件:真诚一致:是指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合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治疗对来访者丝毫不抱任何企图和要求,对来访者表示尊重和接纳;共情: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但不能失掉其客观性。
人本主义疗法的治疗过程:12个步骤(4个阶段)12步骤:来访者主动求助----治疗者想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咨询者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负面情感----来访者成长的萌动----接受来访者正面的情感----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疗效的产生----进一步扩大疗效----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治疗结束4个阶段:预备阶段:是建立治疗关系的初始阶段----探讨阶段:是协助患者自我探索阶段----行动阶段:是协助患者动力性态度与行动的改变----跟进阶段:是促进患者迈向成长阶段行为疗法1、行为治疗的定义: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论;认知行为理论3、经典条件反射的定义:(反应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工具性条件反射)是个体自发的随意的行为的建立,主动的过程4、渐进性放松训练的原理和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