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白体诗:指的是宋初诗人王禹偁等诗人专门模仿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相互唱和的近体诗而创作的诗歌。
白体诗的主要特点:在内容上多抒写自己流连光景悠闲自适的生活和心态,在风格上浅易清雅。
2 晚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为“晚唐体”。
其代表作家包括三个群体:一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位僧人,俗称“九僧”;二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诗人;三是以官至宰相的寇准为代表的朝臣诗人。
晚唐体诗人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吟咏山川之景,抒写隐逸之情。
3 西昆体:西昆派是产生于宋初文坛影响着整个北宋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这个流派的名称是以他们结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4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北宋末在黄庭坚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诗派,因此派的领袖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此派为江西诗派。
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主张宗法杜甫,反对西昆体诗风。
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诗人。
5山谷体:诗歌的章法多曲折而少平铺直叙。
善于择用出奇制胜的修辞手段,尤其是比喻。
重视句法的出奇变化和字句的锤炼,形成一种瘦硬险峭的风格。
6 诚斋体:“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号,因其诗歌独具特色,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想象丰富奇妙,构思新巧别致。
语言自然活泼清新。
7 永嘉四灵:是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他们其字或号中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他们论诗反与江西诗派对立,诗风承袭晚唐诗人贾岛、姚合,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
8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此派所属作家大多都为落第文人,以“江湖”与庙堂上的当权者相区别。
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江湖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为刘克庄、戴复古与方岳。
刘克庄是此派中成就最高者。
9 说话:说话即讲故事,相当于现代的说书。
产生较早,但真正把说话当成文娱活动,始于唐代。
说话的大规模发展在宋代。
10 诸宫调:是一种兼具说、唱而以唱为主的曲艺,因其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而得名11 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因为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故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的源头:南方的民间歌舞小戏。
南戏产生的时间:北宋末开始流行,到南宋则盛行一时。
南戏的两个兴盛期:一是南宋;一是元末明初。
体制特点:体制:篇幅较长,采取分场的形式。
在场次的安排上,第一场由副末开场,或叫“家门大意”,即由副末念几首词,概括全剧大意和创作意图,介绍主要人物。
从第二场开始展开剧情,最后一场中,全剧中的人物都出场。
场与场之间采取对照法和交织法来安排。
题材以写爱情纠葛、家庭离合、发迹变泰、贫富演化为多。
演唱:不限宫调,各角色皆能歌唱。
角色:分工较细,共七种,即生、旦、净、丑、外、末、贴。
12 散曲:元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抒情诗体,与诗词相比,散曲在语言上既注重符合一定的格律规范,又吸收了大量自由灵活的口语;在句法上,散曲更多地运用了铺陈、叙述的手法。
散曲形式1、小令。
小令是独立的一支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
2、套数。
套数是组曲,又叫套曲,即由同一宫调里两支以上的曲子连缀而成。
3、带过曲——介于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体式。
即写完一曲之后,还可带写两三支在音律上有一定联系的曲子。
特点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可于正格之外加衬字。
2、散曲用韵较密,且可平仄互押,但不可转韵。
3、句式对仗形式多样。
多“鼎足对”,即以三句为一组,互为对仗。
4、从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来说,以自然、酣畅为其审美取向。
填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韩愈,柳宗元。
苏梅:梅尧臣和苏舜钦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chao)补之秦观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chao)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王实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关汉卿杂剧的种类:公案剧(悲剧)《窦娥冤》,妇女剧(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说话四家:讲史,说经,小说,和声话本小说的体制一般由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几个部分组成。
话本题材类别爱情题材《碾玉观音》公案题材《错斩崔宁》元好问是金代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体纪乱体杨维桢的“铁崖体”简答题一.柳永词的特点及贡献1.在内容上,其词突破传统词以写艳为主的狭窄题材,而把笔触移向市井和底层的市民生活,反映了较宽广的社会内容.2. 在形式上,柳永发展了慢词。
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同时,柳永也是宋代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3.在艺术上,打破了传统的多以比兴手法写词的格套,而运用铺叙手法。
4、在语言的运用上进一步通俗化、口语化。
二.欧阳修散文的特点1、其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2、其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3、其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创造了文赋。
其次,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
4、其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
三.王安石诗歌特点四.苏轼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内容:1、干预社会现实的诗篇。
2、吟咏山川景物抒发情怀的诗篇。
3、题画诗。
4、理趣诗——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融为一体,就是所谓宋诗的“理趣”。
艺术特点:1、诗歌风格以雄肆、奔放为主导格调,同时对多种风格兼容并蓄。
2、形式上兼工各体,尤以七言见长。
3、艺术技巧上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4、直抒胸臆,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五.苏轼词的特点及词体的贡献一、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其豪放词分两类:1、第一类指表现其在遭遇逆境时,超脱现实,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词,这类词主要呈现出旷达的风格。
代表作《念奴娇》《水调歌头》2、第二类指表现其幸逢顺境时,努力干预现实,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词,这类词主要呈现出豪放风格。
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二、扩大了词的题材。
三、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1、在表现手法上,以诗为词,以文为词;2、在语言上努力冲刷脂粉气;3、大量使事用典。
六.秦观词的特点1、他善于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词”,使其词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
2、他的词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即作者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构成鲜明的形象。
3、语言清丽自然、少用典、少陈词。
4、情韵兼胜。
——婉约正宗七.周邦彦词的特点1、重音律。
2、重章法结构和句法炼字。
“不重感发重思力”3、言恋情,善咏物。
八.李清照词的特点1. 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为、细节来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
2.生活化用语。
3.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九.陆游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思想内容一、爱国诗篇1、对南宋朝廷中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妥协议和政策的坚决反对与抨击。
代表作《关山月》。
2、对中原沦陷区壮丽河山和广大遗民的深挚眷念。
代表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抒写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报国欲死无战场的忧愤。
代表作《书愤》。
4、记梦诗。
代表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田园诗这些诗作都表达了作者在带着那种因壮志未酬的忧伤意绪投身田园自然之后重新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与审美情怀。
代表作《游山西村》.三.写景诗作者一般都在自然景象的描写中倾注主观的情感意蕴。
四.爱情诗歌咏与表妹唐婉的爱情。
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精神二、浪漫主义特色三、明白如话的语言四、题材丰腴,诗意新颖。
五、体裁无体不备,无体不工。
尤擅七律。
十.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贡献)1、其田园诗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具有系统性,从全方位上反映农民生活与农村田园风光。
2、其田园诗在反映农村的田园景色和农民的劳作时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从而赋予以恬静闲适为主要特征的田园诗以新的更深刻的思想内容。
3、在艺术上,其田园诗能以素朴的语言、生动的细节、白描的手法来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形成了平淡中见含蓄、自然中显生动的艺术风格。
4、其田园诗中的主人公由以前田园诗多写的隐士而转变为写农人,使田园诗成为真正描写田园之人的诗。
十一辛弃疾词的内容(对词境的开拓)及艺术成就词的内容(对词境的开拓)1、展示个性鲜明、丰满的抒情主人公英雄形象,词中英雄人物具有两个方面的精神个性与经历特征:其一是倾慕历史、渴望成就其英雄的功业;其二是展示横刀跃马驰骋疆场征战的英雄人生经历。
2、表现出深沉的社会忧患意识与个体人生的苦闷以及对现实的理性批判。
3、描写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抒写隐逸情趣。
艺术成就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雄奇阔大的意境,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
2、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
3、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4、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
十二元代杂剧的特点(体制)1、结构:四折加上一个楔子。
四折之间基本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
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2、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是诗体,主要作用是为了抒情。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每本戏只由一人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叫“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叫“末本”。
3、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包括对白和独白,主要作用用于叙事,交待剧情的发展。
“曲白相生”4、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5、角色:可分为旦(女主角)、末(男主角)、净(花脸)三类。
十三话本体式特点题材类别代表作体式特点1 、话本小说的体制一般由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几个部分组成。
2、话本小说的叙述方式为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
3、使用口语,通俗易懂、生动明快。
题材类别(分类)1、讲史:讲说前代兴废之事。
2、说经:演说佛经。
3、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4、合声:以谈说为主,间或夹唱,也即说一些诙谐逗趣的话,类似今天的相声。
其中较重要的是小说和讲史两类。
代表作公案题材<错斩崔宁> 爱情题材<碾玉观音> 其它《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十四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成就1、作品对爱情和礼教的矛盾冲突作了着力铺叙,并以爱情的战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