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分析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分析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一、把握线索。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林海音的——生:《城南旧事》。

师:这本书讲了谁的故事啊?生:小英子。

师:有哪些故事呢?能看着目录,挑一个你最喜欢的,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出示目录)生:我讲《驴打滚儿》: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

师:最后——?生: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

师:还有谁愿意讲讲?生:我讲《惠安馆传奇》:惠安馆里的秀贞因为思念自己的女儿小桂子而变成了疯子,小英子觉得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便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她去找寻爸爸,结果惨死在火车轮下……生:我讲《兰姨娘》:兰姨娘被施家逼出家门后投奔在英子家,一开始英子很喜欢她,但后来英子发现爸爸也喜欢兰姨娘,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英子便设计撮合了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离开了北京,爸爸心里很失落。

生:我讲《我们看海去》:英子在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小偷,还和他约定等他弟弟去外国念书的时候一起去看海……不料,最后小偷被抓走了。

英子目睹他被捕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

师:还剩一个故事了,谁来讲讲?生:我来讲《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参加了小学毕业典礼,她希望爸爸能一起去,但此时爸爸已经重病在身不能起床了。

开完毕业典礼回来,英子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师:讲得不错。

同学们,(示意目录)读书看“目录”是个好习惯,“目录”体现了书的结构。

《城南旧事》采用的这种“串珠式”的结构,(点击课件,演示“串珠式”)使我们轻松把握了故事的线索。

(板:把握线索)二、感受人物。

师:刚才在说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提到了不少人物。

想见见他们吗?生:想!师:注意力集中!可别认错咯!(点击,出示图片)生:小偷!师:你怎么知道这是那个小偷的?生:他在草丛里。

师:这是一个特征,还有吗?生:他是厚嘴唇。

师:很好,读书很仔细!(点击,出示图片)左边的女人是——?生:兰姨娘。

师:右边?生:秀贞。

师:有什么根据呢?生:左边的女人很漂亮。

师:这个也很漂亮啊!(示意右图)生:兰姨娘很爱打扮,穿得很洋气。

而秀贞最明显的是有一根长辫子。

师:长辫子!书中秀贞第一次出场便有这样的描述:“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你留心了这一处细节,真是心细!我们再看看她的眼神——生:呆滞无光。

师:神情恍惚,典型的疯女人形象。

继续猜。

(点击,出示图片。

)生:妞儿。

师:是啊,她的脸上还挂着——生:委屈的泪珠儿。

师:这是——(点击,出示图片)生:宋妈。

师:这是——(点击,出示图片)生:爸爸。

师:哪儿看出来的?生:爸爸躺在病床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都读出人物的形象了!的确,人物是小说的主要元素,读小说不得不感受人物。

(板:感受人物)这些人跟小英子的关系,你们理得清吗?从宋妈说起。

生:宋妈是英子的奶妈。

师:她在英子家呆了多久?生:4年了。

师:她对英子怎么样?生:她对英子很好,给英子和她的弟弟妹妹们做饭,还唱歌谣给她们听。

师:是啊,一个勤劳尽职的好奶妈。

秀贞——?生:她是英子家的邻居。

师:在世人眼中,她是个——生:疯子。

师:而在英子的眼中——生:是她的好朋友。

师:妞儿——?生:也是英子的好朋友。

师:还记得她们怎么认识的吗?生:是有一次妞儿去买醋和油的时候,店伙计们逼着她唱戏,被英子看见了,为她解了围。

师:哦,是受到英子同情和保护的一个小伙伴。

小偷——?生:英子认识的一个秘密的好朋友。

师:他怎么做小偷了?生:为了供自己的弟弟上学。

师:嗯,一个算不上太坏的小偷。

兰姨娘——?生:被施大赶出门后,寄宿在英子家。

师:英子喜欢她吗?生:喜欢,因为她会带英子出去玩。

师:去看戏,去看电影,还会给她做——生:可爱的西瓜灯。

师:一个心灵手巧的漂亮女人。

英子眼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生:严厉又慈爱。

三、咀嚼细节。

师:同学们,小英子和这些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的细节。

(点击课件)也许,那是一个画面;也许,那是一个声音;也许,那是一个眼神……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回想一下。

(生静默回忆。

)板:咀嚼细节师:你想到书中的哪个细节了?生:我最难忘的一个眼神是妞儿告诉小英子自己不是她爸爸妈妈亲生的。

英子听了以后,瞪大了眼睛,一句话也没说。

我觉得英子是被这个消息怔住了。

师:同学们,当你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也感到很震惊啊?生:是的。

师:继续交流。

生:令我难忘的一个画面是英子偷她妈妈金镯子的那个画面。

她刚开始拉开抽屉的时候十分紧张,但后来想到这样可以让秀贞和妞儿找到思康叔,就觉得自己做得有道理,就毫不犹豫地把金镯子取出来了。

师:咀嚼一下这个细节,你感受到了小英子的——生:爱心,同情心。

师:其他同学再来谈谈。

生:我最难忘的是那个小偷被抓了以后,英子躲在大门后面。

我觉得她非常害怕看到这一幕,她不希望小偷被抓走。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小偷为供他弟弟上学而偷东西。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生:小偷对英子很好,还送东西给英子。

师:那你们觉得小偷该不该被抓呢?生:(犹豫片刻后)不该。

师:你们都很纯真,和小英子一样,看到的是人性中“善”的一面。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小偷终究还是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但我们读到这里,都会暗中祝福他可以改过自新,履行他和小英子的那个美丽的约定——生:一起看海去!师:继续交流。

生:我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英子帮秀贞和妞儿相认后,秀贞一见到英子就不顾一切地搂她、亲她,过了好长时间才松开了妞儿。

我觉得秀贞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从中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师:是的!那真是很感人的一幕!老师也被这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好吗?(播放视频)师:同学们,英子并没有向秀贞介绍妞儿的身份啊,怎么秀贞一下子就认出妞儿就是她那一落地就给扔了的女儿呢?生:她看到了妞儿发根里面的青记。

师:哦,对,这里有一处小伏笔。

其他同学的见解呢?生:因为这是她的女儿,她作为母亲,不可能认不出自己的孩子。

师:凭着一个母亲的直觉,是吗?同学们,此时此刻,幸福距离这对母女是多么近啊,然而……这之后发生什么了?生:秀贞匆忙带妞儿去找爸爸,结果两个人惨死在火车轮下。

师:从失散到相聚到死亡,这个跌宕起伏的悲情故事看得我们的心酸酸的。

四、品味语言。

师:(待学生缓过神来)同学们,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精彩的细节,这些都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啊!曾经有人这样评论《城南旧事》——(出示:《城南旧事》像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有细致的描摹,有生动的比喻,有贴合人物身份的各种语言。

)你们读了之后,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品味品味作者的语言。

(板:品味语言)请拿出你们的“妙语推荐卡”,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同桌交流,师巡视,分类搜集卡片。

)师:(展台出示“妙语推荐卡”)这是哪位同学推荐的“心动妙语”?请你读一读。

生:(读)“新帘子胡同像一把汤匙,我们家就住在靠近汤匙的底儿上,正是舀汤喝时碰到嘴唇的地方。

”师:你的“心动理由”——?生:这句话把“新帘子胡同”比成了“汤匙”,我觉得这个比喻句很生动。

师:是啊,头一回见有人把地理位置介绍得这么可爱的。

他找了一个比喻句。

关于比喻句,还有谁想补充?生:“她说得那样快,好像一个闪电过去那么快,跟着就像一声雷打进了我的心,使我的心跳了一大跳。

”这个比喻句写得很好,“闪电”说明妞儿说话的速度很快,“雷”说明我被妞儿的话吓了一跳,我想不到妞儿竟然不是她爸妈亲生的。

师:还有比惊雷更震撼的吗?很形象。

再来看,(展台出示)这是一段外貌描写。

是由哪位同学推荐的?生:“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适地露出来。

左嘴巴还有一处酒涡,随着笑声打漩儿。

”这段话把兰姨娘的外貌写得很具体,连酒涡都写到了。

我感觉兰姨娘是个漂亮的女人。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推荐一处关于外貌描写的语句?生:“大大的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向我招手呢!”这是写妞儿的,我觉得她的睫毛很长,很漂亮。

师:关于睫毛的特写,的确很吸引人。

(打趣儿)我就羡慕这个,因为自己没有那么长的睫毛。

下面我们来看一处动作描写。

(展台出示)有请推荐者。

生:“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小英子学鱼喝水的样子,让我觉得她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师:确实是小孩子特有的顽皮举动。

生:“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答答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我从“拉”和“遮盖”中看出英子自尊心很强,她被爸爸打了,但不想被同学看见了耻笑她。

师:从动作中看出英子是个要强的女孩儿。

继续欣赏,(展台出示)这是一段语言描写。

生:“后来呀,”换洋火的老婆子说:“那学生一去到如今就没回来!临走的时候许下的,回他老家卖田卖地,过一个月就回来明媒正娶她。

好嘛!这一等就是六年啦!多傻的姑娘,我眼瞧着她疯的。

……”换洋火的老婆子的话告诉了我们秀贞是怎么变疯的,她感到秀贞这样做很不值得。

师:这走街串户的老婆子东家长西家短,嘴很碎,心倒是不坏。

生:“你不是也很爱唱吗?怎么说是他逼的。

”“我爱随我自己,愿意唱就唱,愿意给谁听就给谁听,那才有意思。

就比如咱们俩在这屋里,我唱给你听。

”妞儿是个可怜的孩子,她被她爸爸逼着唱戏,但她心里面渴望能有自己的自由。

师:这就叫“言为心声”。

还有谁想来读读人物的语言?生:“乱数!”妈妈瞪了我一眼,“听我给你算,二俗,二俗录一,二俗录二,二俗录三,二俗录素,二俗录五,……”妈妈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说得很有特色,人们叫她“南蛮子”。

师:是嘛!“南蛮子”就得用上“南蛮子”的腔调,这样显得多真实多有趣啊!再来看一段环境描写。

有请推荐者。

生:“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这句话写铃铛的声音真好听,包含了作者对宋妈的美好祝愿,希望宋妈能再生个孩子。

师:意味深长的环境描写。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心动语句有哪些吗?生:想!师:刚才有同学提起了兰姨娘,老师对这个漂亮女人也很感兴趣。

不过,你看中了她的长相,我看中了她的打扮。

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指名读。

)她的麻花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

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师:你们从哪些字眼中看出兰姨娘特别会打扮啊?生:“一来二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