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凯歌

陈凯歌


文化性
• 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 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陈一直在他的电影 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他对中国文化的 反思是全面的,更具批判性,也更凌厉
电影性
• 陈也具有第五代导演的共性,对电影语言 的开拓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从他的第一 部作品《黄土地》中便可以看出来。《黄 土地》的空间造型感很强,也很极端,最 典型的构图是把黄土作为主体,占据了一 块银幕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人被寄放在画 框的边缘,被压缩的极其渺小。
《孩子王》 (King of the Children,1987年)
• 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影视委员会特别奖 • 比利时电影探索评奖活动的探索影片奖 • 第四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教育贡献奖
《大阅兵》
• 第十一届节大奖
• 1986年7月,由吴天明担任新厂长的西安电 影制片厂投资的《孩子王》搬上银幕。
• 陈凯歌于1988年应美国亚洲文化交流基金 会及纽约大学的邀请,赴美访问,并于同 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选20名“走向 未来导演”第6名。
作品年表
• • • • • • • • • • • 《赵氏孤儿》(2010) 《梅兰芳》 (2008) 《无极》(2005)致命温柔(2002) 《荆轲刺秦王》(1998) 《风月》(1996) 《霸王别姬》(1993) 《边走边唱》1991 《孩子王》1987 《大阅兵》1986 《强行起飞》1984年 《黄土地》1984年
一鸣惊人——黄土地
• 《黄土地》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 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 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 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 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 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 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 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 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
个人历程
• 陈凯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陈凯歌 经历过文革和插队,这段经历可参见 《少年凯歌》一书。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 当工人。 • 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 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 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辉煌八十年代
• 1982年4月,毕业分配陈凯歌被分配在刚成 立不久的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 • 1984年陈凯歌被借调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1984年7月下旬,《黄土地》完成双片送文 化部审查,电影界一直争议了约一年,直 到1985年底1986年初,才得到充分肯定。 《黄土地》让陈凯歌一鸣惊人。
蜚声国际的陈凯歌
戛纳六十周年献礼影片
• 陈凯歌第一部进军好莱坞的影片是2002年 的《温柔地杀我》 • 后来又分别拍摄了戛纳献礼片《十分钟年 华老去——百花深处》和《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电影》
其他佳作
• 《和你在一起》2002 年
• 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最佳剪辑(周影) • 第五十届对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 演、最佳男主角(刘佩奇)

陈凯歌不能放弃悲剧带来的震撼和凝重, 一如后来在《刺秦》中他对历史近乎固执 的迷恋。《霸王别姬》的成功来自故事, 来自人物,来自导演,来自音乐,来自戏 里戏外不能分割的爱恨纠缠。
获奖情况
• 1993年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 1993年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 • 1993年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 • 1994年第五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 1993年第三十八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 • 1993年第三十八届亚太影展最佳剪辑 • 1994年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 1994年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 1993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及最佳女配角
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
——陈凯歌
• 陈凯歌,福建长乐人,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中国第五代 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简介
• 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少年时期经历过 文革和插队。1970年,陈凯歌参 军。1974 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后任北 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开始执导影片。 1987年赴美国进修,1990年回国。
• • • • • • •
1993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93年美国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94年美国全美记者协会最佳外语片金球奖 1994年英国奥斯卡最佳非英语片奖 1994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1994年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 1995年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日本纪念世界电影 诞生100周年电影评奖)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陈凯歌) 、 最佳男主角(张国荣)
《梅兰芳》2009年
• 2009年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 片、最佳新人奖(余少群) • 2009年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 奖、优秀女演员(章子怡)、优秀新人男 演员奖(余少群) • 2008年星光大典 年度最佳导演
• 2011年陈凯歌正在拍摄新片《搜 查》
• 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陈凯歌我们仍有 诸多期望。
获奖情况
• 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 影奖 • 1985年瑞士第38届洛 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 奖等6项国际奖。
陈氏标签——哲理性
• 在第五代之前,中国好电影的标准是好故 事基础上的人物性格化,而陈凯歌则把好 电影树立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电影充满 了思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 征或隐喻。像《黄土地》、《孩子王》、 《边走边唱》,都展示了“特定的时期历 史的延续性和变革性,对民族生存方式的 思索已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认 识社会,理解人生,使其作品对现实的审 视跃入较高的哲理层次”。
巅峰之作——霸王别姬

陈凯歌电影事业的巅峰之作,从 《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以凝重深 沉的电影语言呈现着自己独有的镜 头世界。然而《霸王别姬》是他最 灿烂的一次歌唱,看罢全剧,你会 禁不住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 生”。
故事缘由
• 陈凯歌将李碧华的原著故事搬上了银 幕,当赵季平浸透中国古典韵律的音 乐配合着影像作出呈现时,我几乎感 到了一阵压迫的沉重。扛不起的是人 生,历史,宿命和挣扎,剥离了想象 的虚幻,不得不直面台上台下的孤独 起舞时,没有人能够逃脱仓皇的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