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复习参考题一、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和师德修养?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改造和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身从教事业的发展,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需要;有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是抑制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是当前改善师德状况的迫切需要。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一)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1、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2、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修养;3、要加强政治修养。
(二)心理素质修养1、首先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力支持;2、其次,努力提高自身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3、要学会自我调节。
(三)知识和技能修养1、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修养;2、要加强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3、要加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修养。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4、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五、教师应如何做到“慎独”?1、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2、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3、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2、勇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一)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二)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三)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四)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1、教育功能:①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②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③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④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①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3、促进功能①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评价功能指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以教师职业道德去规范教师行为,并把它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职能和标准。
表现为: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教师自我道德评价;教师与社会成员的互动评价。
八、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包括教师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荣誉等八方面。
九、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十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十二、08版与97版《师德规范》有哪些区别?(一)将“依法执教”改为“爱国守法”,将97 年的学习理论上升为爱国、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更加明确教师的职责和遵守的法律法规。
(二)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很重的位置上,这是最大的区别,体现了对学生的人为关怀。
(三)将“团结协作”与“尊重家长”合并于“为人师表”中,明确提出“抵制有偿家教”,更重师德,树师风。
(四)将“严谨治学”改为“终身学习”,提出“终身学习理念”和“创新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适应当今教育的目的。
(五)增加了“教书育人”,强调素质教育,提出教师教育学生的原则,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附:97版师德规范: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此部分是重点,应注意各种题的变式:如:六种规范的贯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符合哪点师德()?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终身学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十三、爱岗敬业的意义1、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2、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3、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十四、关爱学生的意义1、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师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2、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师爱能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学生道德信念形成的条件。
3、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需要。
师爱能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热爱学生才能献身教育事业。
十五、师爱的内容(层次)及特点:内容:亲近感,理解感和尊重感,期待感。
特点:职业性、全面性、无私性、原则性。
十六、为人师表的意义1、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2、为人师表的教育意义首先,为人师表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为人师表对教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十七、为人师表的功能:激励、内化、示范功能十八、教师的言表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和特征。
十九、当代中小学老师应具备怎样的师表风范?1、崇尚文明,谈吐文雅。
语言要文雅、规范、准确、简洁、生动。
2、仪表堂正,举止端庄。
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服饰、举止行为、教态。
3、刻苦钻研,业务精通。
应具备教学基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4、献身教育,品德高尚。
二十、终身学习的意义1、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2、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的需要;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十一、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是什么1、学习理论,提高认识;2、安贫乐教、坚守情操;3、甘为人梯、无私奉献;4、警钟长鸣,抵制堕落。
二十二、尊重家长、家教合作的道德要求:1、体谅家长、爱护学生;2、尊重家长,平等相待;3、及时沟通,密切联系;4、科学指导,当好参谋;二十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涵义及意义:含义:将外在于主体的职业道德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然后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意义: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2、道德人格完善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十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及途径:过程:是一个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即: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途径:1、加强社会道德教育;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四点)二十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
二十六、教师道德评价的方式及作用方式: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管理评价和社会评价。
作用:1、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2、培养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手段;3、促进师德建设和淳化社会风气的导向作用;二十七、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一般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一般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区别:社会一般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社会所有人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教师特有的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二十八、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与养成。
借鉴与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三十、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2出发点3教育方法4教育价值观一、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应把握的基本问题有哪些?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教育学生尊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