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类型——人际传播

传播类型——人际传播


2、罗洛夫的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迈克尔 .E. 罗洛夫《人际传播 - 社会交换论》
3、普遍认识
1、认识自我 2、建立人际关系 3、控制周围环境 4、进行情感沟通
(四)人际传播的基础
自我表露与“约哈里之窗”
自己了解 自己不了解
威尔伯· 施拉姆和唐纳德· 罗伯特等的《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面对面传播的成功有赖于发讯者有能力引发受讯者 共同的意义与感情。发讯者与受讯者一定要在他们的背 景中有某些共同的经验,才能得到成功,这些经验在图 中称为经验域,网线部分是两人重叠的共有经验。
(三)人际传播的动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七)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原因分析 1.人际传播实质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 动,精神内容的交换的质量如何,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取 决于他的媒体,即任何能够传递信息的手段和渠道,人 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的理由就是他的传播的 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 2.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如谈话、书信往来、打电 话、通过互联网传送电子邮件等,而且这种传播具有双 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的特点。 3.除语言符号外,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空间等 非语言符号非常丰富。
乔瑟夫· 勒夫和哈里· 英 格拉姆在20世纪50年 代提出
他人了解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个人资料,如名字、 缺乏自知之明的那 相貌、身份、职业 一部分 等 秘密区域 隐私,或者尚未公 之于众的东西 未知区域 潜质、潜能
他人不了解
(五)社会功能
对社会来说, 是社会成员交流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渠道; 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指的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 信息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 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 媒介的信息交流活 动。 人际传播是一 种符号互动。
斯图尔特指出,“人际的”这一词语用来修辞“传播” 时,不只具有“两个人的”、“面对面的”、“非正式 的”等表面的意味。在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人际传播有 许多种样式,如相遇、倾心的交谈、争论、讲演、会议、 教学,甚至包括电话、电子信件形式的交谈等。 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主要有两人谈话、书信往来、 打电话等。 互联网出现后,主要有电子邮件、QQ 、MSN聊天等 人际传播方式,网络中人际传播越来越虚拟化了。
(二)特点
1、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是真正 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 为丰富和复杂。 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 互动频度高。 4、在传播关系上具有自 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 5.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 传播形式为主; 6.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 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
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对个人来说, 是完成个人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六)“镜中我”概念
美国学者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 提出了这一概念。库利的“镜中我”概念,从个人与社会 的 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 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来观 察、 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因此,人的自我是在 与 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我所想象 的我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我所想象的别人对我这种形象的 评价;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如自豪、屈
(八)人际传播媒介形态变化
人际传播所经历的三种形态及其相对应的传 播媒介: 面对面传播 → 语言 →示现媒介系统时期 延时传播 → 文字 →再现媒介系统时期 电子传播 → 电子信号→ 机器媒介系统时期 *思考: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
云南大旱青菜干死 村民上山摘木棉花充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