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策略手段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志:项脊轩的遭火而不焚
志:来项脊轩中的妻子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
志:妻子死后项脊轩的情况
“室坏不修,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已亭亭如盖矣”
⑵通过概述文章的内容,我们看出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事的?项脊轩。
活动之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刚才我们说过“志”这种文体是记叙事情,抒发感情的文体,那么归有光通过叙述这些事情,抒发什么感情呢?同学们能不能找到文章中明确表达感情的具有概括性和过渡性的段落?
悲:先妣不在,唯有老妪,转述母语。悲:母亲早逝
悲:大母过余,寄于厚望。瞻顾遗迹,如在昨日悲:辜负厚望
悲:妻子娴淑,却已早逝。悲:贤妻早逝
⑸作者除了悲家道衰败,怀念亲人外,还有没有其他感情?我们看作者为什么拿着祖母交给自己的象笏“长号不自禁”?结合归有光的身世看看作者更沉痛的悲伤。
我们课本上注释他是明代的散文家。但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写诗为文,而是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我们都知道杜甫想“至君尧舜上,再是风俗淳”,李白也曾喊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归有光当然也是这样,但仕途并不像他们向往的那样,归有光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族中,8岁丧母,父亲是一穷秀才。归有光自幼聪颖过人,可毕生经历坎坷,仕途赠蹬。14岁开始5次乡试不第,直到33岁时,总算以第二名中举。次年参加会试又名落孙山。后归有光携妻带女离开昆山,徙居嘉定县安亭江上,一边读书应考,一边设账教徒。其间,他屡次上京赴会试落榜,并先后丧子失妻。《项脊轩志》前四段写于作者18岁时,后两段写于作者31岁后。
举例:1、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网上(美丽婉转)
举例:2、灯下:夜晚
她编织草辨儿
生活,被她
暗暗地缀上了一条沉默的花边
她总怕自己把自己给丢了
于是,当她洗完碗、喂完猪、扫完院子……
或从地里或从集上……回到家中
作者在叙写母亲、祖母、妻子时,写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吗?写的是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板书:生活小事,)
写的是亲人细小的一言一行,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下面同学们自己找自己最欣赏的一枝一叶,也就是细节描写,来自我鉴赏,看看作者写出了怎样的母亲、祖母和妻子。作者为什么这样怀念自己的亲人,品味品味这一枝一叶的魅力。
祖母:关心孙儿,亲切随和,看重家族,寄予厚望
(3)对亡妻的怀念更加深厚,但也是回忆了一些日常琐事,“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可见妻子十分好学,更主要是妻子对丈夫的崇拜和尊敬,在妻子眼里,丈夫是知识丰富的人,夫唱妇随,恩爱有加。妻子归宁后转述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可以想象妻子说话时的娇甜和妩媚,更可以想象妻子回娘家经常给小妹谈起丈夫读书轩中的情况,妇以夫荣,丈夫是妻子的骄傲,是依托,是希望。所以作者在妻子死后,无心修葺阁子,妻子的离去,给作者造成很大打击,使作者心寒意冷。但作者并未“长号不自禁”,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含蓄蕴藉地抒发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激情导入,联想以前的知识,做到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多媒体课件
直观展示内容
师生互动
课件展示
学生直观
效果
节省课堂时间
导语设计之一
我们在学校里共同学习的那间大屋叫“教室”;你们在家学习的屋子叫什么,“卧室”;
你们想没想也给自己学习的屋子起了名字呢?古代的文人雅士就喜欢给自己学习的屋子起个名字,同学们可不可举几个例子?刘禹锡的陋室,鲁迅的老师寿敬吾三味书屋,蒲松龄的聊斋,诸葛亮的茅庐,杨雄的玄亭,梁启超的饮冰室等等,文人不光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富有个性的名字,还有的写诗写文来寄托自己的志趣和感情,刘禹锡写过《陋室铭》,梁实秋写过《雅舍》,今天我们再阅读一篇写书斋的文章,那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们看课本注释①读课文,老师范读提示学生在听时注意读音并思考)
要以项脊轩为中心,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可展示课件

学生
思考
老师展示
多媒体
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时间
二次备课与专题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细节描写
亲情感化学生
人世间
最能打动人的
是亲情
通过写亲情
使学生懂得孝情
活动之三:自主品味朴素的细节语言
妻子:好学好问,崇拜丈夫,小鸟依人,娇甜可爱,
活动之四:用朴素的一枝一叶抒写自己的亲情
亲情人人都有,人人都可抒发,但抒发的方式不同,归有光用的是朴素的细节描写,来抒发思亲之痛,也有人用美丽的修辞来赞美亲情,也有人直接抒发心中的爱恨情仇。
下面同学们分组书写亲情,有用细节描写的,有用修辞赞美的,有直接抒发的。看看哪种抒情更感动人心。(五分钟80字左右)
小结:亲情是避风的港湾,是葱绿的田野,是巍巍的高山,是深沉的大海;亲情还是“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亲情还是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亲情还是归有光的妻子手植的枇杷树。通过这节课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亲情,歌颂亲情,抒写亲情吧!
板书设计
活动之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活动之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修缮后:“室始洞然,兰竹增胜,庭阶寂寂,桂影斑驳”
志:项脊轩周围的环境变化
“诸父异爨,多置小门,东犬西吠,鸡栖于庭”
志:来项脊轩中的母亲和祖母
母亲:(先妣)先妣尝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祖母:(大母)大母过于曰。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志:自己在项脊轩中读书情况“扃牖而居,能以足音辨认”
总是走到镜子前面
拢着头发照照自己
她终于做妈妈了
当我远行的时候
她便在孩子的脸上
一遍遍寻找我的影子
——朱多锦《妻意》
(朴素真挚)
举例:3当我寻找归宿的时候
就是我的家
一脚踩到天边
我会抱住那轮落日
去找您
——桑恒昌《长夜无眠》
(震撼感人)
展示学生的写作.互评。
作业: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叙事散文,题目自拟,要线索明确,思路清晰,用上细节描写。800字左右。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岳云峰年月日
课题
项脊轩志
课型
课时
一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怀旧小品文,语言自然清新,无论是对项脊轩变迁的叙述,还是对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的浓浓情思。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栏楯(shǔn)偃(yǎn)仰啸(xiào)歌
兀(wù)坐斑驳(bó)异爨(cuàn)
老妪(yù)婢(bì)女汝姊(zǐ)
门扉(fēi)呱呱(gū)阖(hé)门
象笏(hù)长号(háo)扃牖(jiōngyǒu)
定音后思考考2分钟,总结文章记叙的内容
志:项脊轩的修缮前后的环境
修缮前:“室仅方丈,百年老屋,雨泽下注,过午已昏”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⑷归有光在项脊轩中“喜在何处?悲从何来”?
(让学生从文章所叙的事中总结)(板书或展示课件)
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喜:悠然自得
喜: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喜:环境安静
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喜:环境幽雅
悲:诸父异爨,鸡栖于厅,墙往往而是。悲:家道中衰
补充:什么叫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细小环节,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本文中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问话。
举例:(1)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是借老妪之口转述母亲的往事。妪每谓语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呼?欲食呼?’”从“某所,而母立于兹”可以想象到母亲经常站在那儿,仔细听孩子在老妪处的动静,心里时刻挂念着孩子,略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担心,忙走到门前“以指叩门扉”,一个“以指叩”的动作,写出了母亲既担心孩子,又害怕惊动孩子的紧张心情。更体现出母亲是一位性情温和,心地善良,端庄文雅,知书达理的母亲,。一声“儿寒呼?,欲食呼?”的关切问话,把母亲对孩子的爱护,问寒问暖的神情形神毕肖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位母亲,却在作者八岁时离去了。现在作者听老妪说起母亲,作者怎能不伤感思念?“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归有光思念自己的亲人,泪如雨下,那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郁郁不得志,少有文采,但多次考试不第,虽出身仕家,但家道中落,试图重振家门,却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忆起自己的母亲、祖母和妻子,是忘不了她们对自己的期望。人亡物在,时光流逝,青丝半白,而自己还未混得一官半职,怎能不惨恻满怀!妻手植枇杷树都已亭亭如盖,而自己呢?真是“欲语泪先流”。当作者拿着祖母交给自己的象笏时,是“长号不自禁”。所以作者更沉痛的悲是仕途不顺,怀才不遇。
活动之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首先我们看文章的题目“项脊轩志”,项脊轩是什么呢?
(展示课件题目解读),“志”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那么我们看看作者围绕项脊轩记叙了什么事情,抒发了什么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