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计划与控制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

项目计划与控制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

项目计划与控制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王凯硕研2014-4班140431050摘要: 项目计划与控制系统是实现稳定工作流的关键所在。

因为与制造生产不同,建筑生产活动是/指令驱动0(Directives Driven)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主管的命令或计划而分派的[1]。

所以计划制定的优劣直接影响工作绩效,控制措施合理有效的使用决定着工程项目能否的顺利实施。

本文介绍了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特点, 阐述了工程项目计划及控制的内容、相互关系和分类, 重点探讨了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措施和方法,指出了项目计划与控制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工程项目; 项目计划; 项目控制1引言在现代项目计划与控制的管理工作中,项目集成计划与控制是一个相对较新和最为重要的专项管理知识领域,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并逐渐拓展和被重点应用的项目管理知识领域[2]。

实际上项目集成计划与控制是一项系统性、整合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它涉及项目全过程所有活动(决策、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活动)、项目中的各要素(项目成本、时间、质量、范围等要素)、项目各利益相关者(项目业主、承包商、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社区等)的要求和期望以及项目确定性和风险性因素的集成计划和控制问题,这是一种按照项目各方面客观存在的配置关系所开展的一种项目全面性的计划和控制工作。

2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工程建设项目是以实物形态表示的具体项目, 它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的。

在我国, 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新建、扩建等扩大生产能力的项目) 和更新改造项目(以改进技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治理三废、劳动安全、节约资源为主要目的项目)[3]。

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的单件性或一次性。

这是项目的最主要特征。

所谓单件性或一次性, 是指就任务本身和最终成果而言, 没有与这项任务完全相同的另一项任务, 这就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只有充分认识项目的一次性, 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项目的特殊情况和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保证项目的一次成功。

(2) 项目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凡是项目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项目只有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才能获得成功。

因此, 约束条件是项目目标完成的前提。

在一般情况下, 项目的约束条件为限定的质量、限定的时间和限定的投资, 通常称这 3 个约束条件为项目的三大目标[4]。

对一个项目而言, 这些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检查的, 实现目标的措施也应是明确的、可操作的。

因此, 合理、科学地确定项目的约束条件, 对保证项目的完成十分重要。

(3) 项目具有生命周期。

项目的单件性和项目过程的一次性决定了每个项目都具有生命周期。

任何项目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结束时间, 在不同阶段中都有特定的任务、程序和工作内容。

掌握和了解项目的生命周期, 就可以有效地对项目实施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管理。

(4) 项目投资额巨大, 建设周期长。

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面宽, 因此, 从项目设想到施工、投入使用的时间较长。

同时,由于投资额巨大, 这就要求项目建设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否则, 将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5) 项目的整体性强。

建设项目是按一个总体设计建设的, 是可以形成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的若干单位工程的总体。

(6) 项目具有固定性。

建设产品的固定性, 使其设计单一, 不能成批生产( 建设) , 也给实施带来难度, 且受环境影响大, 管理复杂。

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和控制, 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项目计划工程项目计划是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 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谋划与安排的过程[5]。

具体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目标的确定和项目目标实现方法及具体措施的制定。

项目计划是实施项目控制的前提条件。

项目管理人员实施项目控制的目的就是使体现该项目目标的计划得以实现。

工程项目计划分为建设单位的计划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计划体系。

建设单位编制(也可委托监理单位编制) 的计划体系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和工程项目年度计划[6]。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是指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及初步设计的工作进度安排, 它可使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各项工作的时间得到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是指对工程项目从开始建设(设计、施工准备) 至竣工投产( 动用) 全过程的统一部署。

其主要目的是安排各单位工程的建设进度,合理分配年度投资, 组织各方面的协作, 保证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

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是依据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和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编制的。

该计划既要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又要与当年可能获得的资金、设备、材料、施工力量相适应。

施工单位的计划体系包括投标之前编制的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签订合同之后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7]。

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在投标之前编制的, 旨在作为投标依据, 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及签订合同要求的文件。

其包括的内容为:项目概况; 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项目投标活动及签订施工合同的策略; 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组织结构; 质量目标和施工方案; 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成本目标; 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项目现场管理和施工平面图; 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在开工之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 是旨在指导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文件。

其包括的内容为: 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资源供应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平面图; 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项目风险管理; 信息管理;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

4.项目控制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控制通常是指管理人员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标准, 检查和衡量被控制对象在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所发生的偏差, 以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

由此可见, 实施控制的前提是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制定科学的计划, 继而进行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 并实施有效的领导。

计划一旦开始执行, 就必须进行控制, 以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当发现实施过程有偏离时, 应分析偏离计划的原因, 确定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并采取纠正行动。

在纠正偏差的行动中, 继续进行实施情况的检查, 如此循环, 直至工程项目目标实现为止, 从而形成一个反复循环的动态控制过程。

在控制过程中, 都要经过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等基本环节。

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动态控制过程就不健全, 就会降低控制的有效性。

控制过程首先从投入开始。

一项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基本条件是能否按计划所要求的人力、材料、设备、机具、方法和信息等进行投入。

计划确定的资源数量、质量和投入的时间是保证计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也是实现计划目标的基本保障。

因此, 要使计划能够正常实施并达到预定目标, 就应当保证将质量、数量符合计划要求的资源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项目管理人员如果能够把握住对“投入”的控制, 也就把握住了控制的起点要素。

工程项目的实现总是要经由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

正是由于这样的转换, 才使投入的人力、材料、方法、信息转变为产出品。

在转换过程中, 计划的执行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多因素的干扰, 造成实际进展情况偏离计划轨道。

而这类干扰往往是潜在的, 未被人们所预料或人们无法预料的。

同时, 由于计划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 因而造成实际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结果之间发生偏离。

为此,项目管理人员应做好“转换”过程的控制工作: 跟踪了解工程实际进展情况, 掌握工程转换的第一手资料, 为今后分析偏差原因、确定纠正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 对于那些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 采取即时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避免积重难返。

反馈是控制的基础工作。

即使是一项相当完善的计划, 项目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对其运行结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因为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实际情况的变化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

每个变化都会给预定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计划与执行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及时捕捉工程进展信息并反馈给控制部门, 为控制服务。

对比是将实际目标成果与计划目标相比较, 以确定是否有偏离。

首先是收集工程实施成果并加以分类、归纳, 形成与计划目标相对应的目标值, 以便进行比较。

其次是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实现目标成果是否出现偏离。

当出现实际目标成果偏离计划目标的情况时, 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如果是轻度偏离, 通常可采用较简单的措施进行纠偏。

如果目标有较大偏离时, 则需要改变局部计划才能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如果已经确定的计划目标不能实现, 那就需要重新确定目标, 然后根据新目标制定新计划, 使工程在新的计划状态下运行。

当然, 最好的纠偏措施是把管理的各项职能结合起来, 采取系统管理的办法。

总之, 每一次控制循环结束都有可能使工程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或者是重新修订计划, 或者是重新调整目标, 使其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开展。

由于控制方式和方法不同, 可将控制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8]。

主动控制就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 并拟订和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 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 它可以解决传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时滞影响, 尽最大可能改变偏差已经成为事实的被动局面, 从而使控制更为有效。

主动控制是一种前馈控制, 又是一种事前控制, 它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采取控制措施。

被动控制是指当系统按计划运行时, 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 将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再传递给控制部门, 使控制人员从中发现问题, 找出偏差, 寻求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案, 然后再回送给计划实施系统付诸实施, 使得计划目标一旦出现偏离就能得以纠正。

被动控制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控制方式, 而且是经常采用的控制方式。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内容有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在力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的过程中,为满足项目总体质量要求所开展的有关监督管理活动。

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是指对工程项目实体、功能和使用价值, 以及参与工程建设有关各方工作质量的要求的标准和水平, 也就是对项目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程度和满足业主要求程度作出的明确规定。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通常可以概括为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 5 个方面。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应当是一个全面、全过程的控制过程, 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以保障工程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