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321—2019
1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表A.1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单位
指标分级阈值及分值
Ⅰ级
(4分)
Ⅱ级
(3分)
Ⅲ级
(2分)
Ⅳ级
(1分)
Ⅴ级
(0分)
水 安 全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达标率 % 100~9090~75 75~60 60~40 40~0 饮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率
% 100 100~9090~80 80~70 70~0
水 生 态 区域水生态
生态需水满足程度 % 100~9898~90 90~80 80~60 60~0
河湖连通性指数
个
/100km
0~0.3 0.3~0.50.5~0.8 0.8~1.2 >1.2 城市水面率 % ≥15 15~10 10~6 6~4 4~0 河湖动植物
水生生物完整指数 % 100~8585~70 70~50 50~30 30~0
河湖生态护岸比例 % 100~9090~70 70~50 50~30 30~0 水土保持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三同时”
% 100~8080~70 70~60 60~40 40~0 林草覆盖率 % ≥30 30~25 25~20 20~15 15~0
水 环 境
水质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9090~75 75~60 60~40 40~0
水质优良度a% ≥90 90~75 75~60 60~40 40~0 控源截污
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率 % 100 100~8080~60 60~40 40~0
废污水达标处理率 % 100~9595~90 90~85 85~80 80~0 节水减排
节水型社会普及情况 % 100~9090~80 80~70 70~60 60~0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 % 100~5050~30 30~20 20~10 10~0
水 管 理 水资源管理
用水总量控制达标情况 - 达标 - - - 不达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相对值
% 0~35 35~70 70~100 100~150 >150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0~8 8~12 12~18 18~25 25~100
水资源监控能力指数 % 100~9090~75 75~60 60~40 40~0 政府作用
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 % ≥10 10~8 8~5 5~3 3~0
配套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个 ≥5 5~4 4~2 2~1 0
DB34/T 3321—2019
15
表A.1(续)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单位
指标分级阈值及分值
Ⅰ级 (4分)
Ⅱ级 (3分)Ⅲ级 (2分) Ⅳ级 (1分) Ⅴ级 (0分) 水 文 化 水文化体现 水文化传承载体数量 个 ≥8 7~6 5~3 2~1 0 水文化宣传 水生态文明建设公众认知度 % ≥20 20~1515~10
10~5
5~0 水文化传承 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 % 100~9090~8080~60 60~50 50~0 区 域 指 标
淮北平原区 地下水超采面积比例 % 0 0~1010~20 20~30 30~100 江淮丘陵区
水体富营养化指数
% 0~50 50~5555~60 60~70 70~100 皖西大别山区 湖库富营养化指数 % 0~50 50~5555~60 60~70 70~100 沿江圩区 重要湿地保留率 % 100~9090~7070~50 50~30 30~0 皖南山丘区
水土流失治理度
%
100~80
80~60
60~40 40~20
20~0
注1:指标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相邻两级评分标准的分界值按分值较高的一级予以赋分;局部地区如不存在区域
指标,该项指标评分按Ⅰ级予以赋分。
注2:a 水质优良度指数的评分同时考虑区域黑臭水体情况,若存在黑臭水体,至少扣减1分;黑臭水体比例达到
5%以上,扣减2分;达到10%以上,扣减3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