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地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第三章主要施工机械、材料、施工队伍进场计划 (11)第一节施工机械的进场计划 (11)第二节施工材料的进场计划 (13)第三节施工队伍的进场计划 (14)第四章确保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7)第一节保证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 (17)第二节质量保证的技术组织措施 (21)第五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2)第一节组织保证 (22)第二节质量保证 (23)第三节施工工期保证计划 (23)第六章季节性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25)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的技术组织措施(26)第八章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行性 (29)第九章计划开、竣工日期 (31)第十章附表(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网络图、进度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恒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树脂砂铸造工艺技术改造土建工程。

工程内容为设备基础和现浇混凝土地面,地面总面积为6111㎡。

二、基本情况和设计要求1、原主厂房、露天跨屋盖工程中现浇地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原厂房北跨现浇地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以及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工程内容。

2、挖四类土方,外运5Km.3、现浇混凝土地面按照6.0×6.0m分格浇筑,并留5㎜宽伸缩缝,用沥青灌注。

4、混凝土地面面层做法为1:2水泥砂浆加浆一次压光。

5、工程工期要求:2008年10月25日开工,2008年12月24日竣工,施工期为60天。

第二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一、土方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1台挖掘机挖土,2台轮式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外运。

1、挖土平面流程(1)挖土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到位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2)在挖土前进行测量定位,放出灰线。

(3)土方开挖过程中将采用信息化指导施工,对监测数据每天进行记录、分析,随时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施工方案。

(4)土方开挖配备1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配合6辆自卸汽车。

(5)挖掘机作业时,按设计方案要求的坡度放坡,人工进行边坡修整。

(6)挖土时水准仪随挖土进程引测标高,作好挖土标高控制点,以确保挖土标高和坑底平整。

(7)开挖过程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超挖现象出现。

挖至基坑底部留200mm人工清底,以确保基底土体不被扰动。

2、挖土安全措施:(1)挖土前对挖土施工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分段进行。

(2)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

(3)在挖土过程,如出现土体位移,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支护等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安全监控和防范措施:为确保土方开挖期间的安全,我公司采取如下措施:成立监控小组,在挖土阶段进行密切监视,监视内容分:周围土体变化,沉陷裂缝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挖土,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并立即采取临时应急措施。

待分析清楚原因,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以后再开始继续施工。

二、设备基础钢筋工程1、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制作绑扎。

所有钢筋均在钢筋加工间内采用机械加工制作,现场人工绑扎。

制作时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的标准加工,对成型钢筋加强管理,做好标识。

2、钢筋原材料用汽车运至钢筋加工间,进行半成品加工,成型的半成品钢筋运至基础坑边,垂直运输采用人工传递就位。

3、基础底板钢筋钢筋绑扎前应提前预制备齐所需厚度的钢筋保护层垫块。

4、根据定位线校正钢筋的位置,以保证其位置的准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5、钢筋绑扎质量保证措施(1)、使用钢筋的型号及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经认可后方可进行加工和绑扎。

(2)、在垫层面上画出绑扎控制线,以保证间距尺寸,其偏差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钢筋绑扎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绑扎完的钢筋应注意保护,不能随意踩踏。

三、设备基础模板工程设备基础采用钢模板拼装。

1、根据定位轴线,在垫层面上弹出侧模控制线。

2、为了避免浇筑砼支模系统产生侧移,在基础内部设模板钢档,外部设斜撑。

3、模板系统支设完毕一定保证张紧拉直对拉螺杆,斜顶撑牢固。

4、基础工程使用组合钢木模板,钢管支撑,M12对拉螺栓,间距750×600。

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模板施工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必须要保证位置、标高、形状和几何尺寸准确。

(3)、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

(4)、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和数量逐项清点检查和堆放,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5)、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四、设备基础混凝土工程1、砼浇灌除执行正常的浇灌申请制度外,砼浇灌前应掌握天气情况,确保顺利浇灌。

2、砼采用小型砼搅拌站自制,上料用ZC-30型装载机供料,整个拌制过程均自动计量,控制材料用量,计量准确。

3、砼的坍落度控制在8~12mm,水泥宜用普通水泥,石子粒径控制在5~25级配中。

4、砼浇筑前对基础的钢筋绑扎及避雷接地进行隐蔽验收,避雷引线钢筋做红色标志。

5、签发砼浇灌令,应在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到位,现场各项各级验收工作完成后进行。

6、砼振捣应全面,不能只注意表面的振捣,忽视内部的振捣,砼内部的密实度对砼的抗裂、抗渗有着重要作用。

7、浇筑砼时每工作班不少于两次做砼的坍落度试验。

8、按照规范要求留置试块,砼试块的制作和取样在监理的监督下进行,制作完成后送标准养生室养生。

9、砼上表面用抹子压实抹光,砼结凝后,开始覆盖草袋浇水养护。

10、砼浇筑时认真执行浇捣方案,连续进行。

湿润模板,浇水不宜过多,模板内应无积水,砼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各项性能应符合规定和施工需要。

11、严格控制下灰厚度和振捣时间,不得振动钢筋和模板,加强四角振动,防止漏振造成根部结合不良。

12、砼浇水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13、拆模要求a、根据气温情况,基础侧模应不少于一昼夜后方可拆模。

b、拆模应轻拆轻放,以免损坏砼表面或损坏模板。

c、拆下的周转料具按型号种类堆放并整修。

d、对拉杆从根部割掉,并在相应的地方用1:2水泥砂浆封补,封补的面积统一为Φ60。

五、地面混凝土工程(一)地面混凝土垫层施工1、施工准备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在0.5-3cm。

且最大颗粒粒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含泥量不大于2%。

2、操作工艺(1)混凝土要认真按配合比投料拌制,每盘的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2)基层不应有淤泥、杂物或留有积水。

(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一般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否则应按规范留置施工缝或采用分块浇筑的措施。

(4)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厚度较薄者应严格控制铺摊厚度,要用大杠刮平表面;有泛水要求的,面层均应找出坡度,一般坡度不应小于2%。

3、质量技术标准(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

4、成品保护措施(1)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小于7昼夜,注意保温养护。

(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始准在其上走动或进行上部施工。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混凝土不密实:主要由漏振或振捣不实,或配比不准及操作不当造成。

(2)表面不平,标高不准:水平标志的线或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或未用大杠刮平。

(3)不规则裂缝:由垫层面积过大,没有分段断块或暖气沟盖板上未浇筑混凝土而产生收缩所致:也可能是基土不均匀沉陷或地下管线太多垫层厚薄不匀所致。

(二)地面面层施工1、施工准备(1)认真熟悉图纸、洽商,编好工艺流程,妥善安排工期搭接。

(2)准备施工工具和检测仪器。

(3)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4)用中、粗砂且含泥量不大于3%。

(5)水泥与石屑的体积比宜为1:2,其水灰比宜控制在0.4。

(5)施工人员经培训,做好技术交底,掌握操作要领,把住关键工序。

(6)做好配合工种施工顺序安排,工序穿插合理,有条不紊。

2 、操作工艺(1)基础处理:修补,清理,去油污,找泛水。

(2)基层提前一天润湿,刷复合水泥浆一道,贴灰饼,冲筋。

(3)铺水泥砂浆前,先刷10%(水泥重量)的107胶复合水泥浆一道。

(4)立即铺1:2水泥砂浆,用3m大杠刮平,木抹子拍实搓平,吸水后用铁抹子溜平,分格缝用劈缝压光。

(5)待踩上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压第二遍。

(6)终凝前压第三遍,将抹纹压平、压实、压光。

(7)应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要求留置试块。

3、质量技术标准(1)分项工程质量应符合GBJ301-88建9-2-1表要求。

(2)地面面层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地面光滑、平整、不空、不裂、不跑砂。

(4)接槎平整,分格缝平直光滑。

(5)地面底、面层结合牢固,配合比准确。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空鼓、裂缝,跑砂。

(1)压光火候掌握不好留下抹纹。

(2)分格缝不直,不光,倒泛水。

六、地面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治、处理一、面层起砂(1)、原因分析1)配合比不当2)水泥标号低、超过保管期或有受潮结块,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3)砂子过细,含泥量过大,超过3%。

4)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水灰比大。

5)压光工序不对。

6)面层达不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施工作业。

7)不及进时养护,养护期不足或受冻。

(二)预防措施1、地面面层材料控制地面面层选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的规定,且应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普通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整体地面使用的水泥均宜使用32.5等级以下,安定性符合规定,严禁使用超期和因受潮结块的水泥。

2)铺设面层的砂,宜为中砂或粗砂,砂的含水量不得大于3%,砂的含泥量不大于5%。

2.严格控制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等级由试验确定,其拌合物配制所组成的材料级配必须是计量配料。

3.控制压光水泥砂浆地面面层的抹压工序一般应分三次成活,在抹压操作全过程中严禁铺撒干水泥灰面。

配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相应强度等级和稠度。

(1)第一遍在面层铺设后,先用木抹子搓打,并抹压平整,以达到面层材料均匀、紧密,且与基层结合牢固。

(2)第二遍压光要在水泥初凝后进行;初凝是指人在面上站立时有脚印但不下陷;压光时不得漏压,并且要把凹坑、砂眼和脚印等压光,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表面气泡和孔隙等缺陷。

(3)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终凝是指人在面层站立时没有明显脚印;这次压光是关键工序,压光时要用力均匀,把第二遍留下的抹痕压平,密实性要好,面层光滑平整,精益求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