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实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实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流水潺潺、飞机轰鸣、琴声悠悠、海浪彭湃、汽车鸣笛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物体或自带器材发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利用学生可能提出的有关声的传播的问题,
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演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随着空气的减少,引入“真空”概念。

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规律。

由于一些同学对于声音在水中、固体中传播的实例经历较少,有的同学可能没注意此类现象,演示声音在水中、固体中传播的实验。

观看声音传播的相关录像,了解声音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微观现象和实例。

请学生通过列举实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观看“声音的速度”的录像。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速
教师介绍资料、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150C时,V声=340米/秒250C时,V声=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4、回声
学生阅读课本,学习什么是回声,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总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150C时,340米/秒(空气)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播放练习题,学生思考作答。

五、作业设计
1.将你在本节课有关声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作业本上。

2.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3.课外实践:分小组设计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1)150C时,V声=340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4回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