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选修一欧洲的宗教改革

历史选修一欧洲的宗教改革

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 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就借助宗教“异 端”的形式来表达。
【 二
宗教改革的情况 】
(一)宗教改革的开始----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1)16世纪初德意志的发展,需要改革 (2)天主教对德意志的压榨,矛盾激烈 (3)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立志改革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亨利 英国 八世 国教 伊丽 莎白 一世
①基本保 英国 留原教义 和仪式② 解散修道 院
1.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C 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 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
2.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依据 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宗教改革的背景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宗教改革的背景
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 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 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 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 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 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 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 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 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 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 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 的地位 和人类大家庭。
(二)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英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资产落到资产阶 级手中,成为此后革命的物质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并不满意改革后的国 教,希望建立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廉价 教会,形成清教运动。后来以清教为旗 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
(二)宗教改革的影响
对英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对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英国社会各阶层与王室要求改革。
—革的内容:
(1)英国于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
①王权大于教权,英王是国教的最高首脑; ②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 (2)英王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沉重 打击教会势力。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上帝派其独子耶稣基督降世牺牲, 拯救人类。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 常指封建时代,即 介于古代奴隶社会 与近代资本主义之 间的时代。这一名 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 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 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 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 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 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 教会民族化。
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直接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其他影响: A、创建了基督新教; B、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 口,为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
加尔文宗教改革
1.加尔文改革的条件和背景:
①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④支持宗教改革的日内瓦政权的邀请
加尔文宗教改革
2.加尔文改革的内容:
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 简化宗教仪式;
②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③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 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④主张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直接原因:教会的贪婪和掠夺
【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 重商主义的流行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 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直接原因:教会的贪婪和掠夺 4、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的出现、文 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为什么西欧早期反封建斗争采 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够发达,资产 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 的思想体系。
加尔文和路德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①信仰即可得救; 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 ①用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由信徒选举神职人员,建立政教合一的神 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符合 资产阶级利益。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是英国都 铎王朝的第二个国王, 亨利七世的次子,伊丽 莎白一世的父亲。 他18岁即位并娶寡嫂 凯瑟琳,因罗马教廷不 批准他的离婚,他与教 会决裂,宣布英国教会 脱离罗马教廷。
3.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C
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兴起于 哪两个国家?
意大利、德意志
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 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 德 加尔 文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新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派别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简化仪式 教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 神甫娶妻 唯一根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加尔 ①《圣经》权威至高 简化仪式 文教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选举神职 救,即先定论 生活节俭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神 职人员须效忠英王③ 信仰得救,《圣经》为 惟一标准
(1)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瓦解 其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
(2)新教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 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尼德兰革命); (3)新教的民主化色彩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推动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概阅
时间:16世纪 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领域:宗教和政治。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利奥十世兜售赎罪劵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将一份辩 论提纲按照神学辩论的惯例张贴在德国维 滕堡教堂大门上,名为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 论》(即《九十五条论 纲》),这是新教的宗 教改革运动之始。这一 天被新教国家定为“改 革节”。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程标准】: 1、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情况、实质及 历史作用
基督教
罗马帝国国教
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 公元4世纪后期
公元11世纪分裂
天主教 东正教
原罪: 指人类生而俱来的、 洗脱不掉的“罪行”,是始祖犯罪 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本罪: 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3.改革的结果: ①伊丽莎白一世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 果,英国基督教成为了英国国教;
②英国国教教会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 的工具。
【 三
宗教改革的实质与影响 】
(一)宗教改革的主要派别和实质: 主要派别: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教派
实质: 在宗教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 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和 政治运动。
【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 展, 重商主义的流行
生产方式变化: 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受封建制与教会的阻碍
阶级结构变化: 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受封建主与教会的盘剥
【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 重商主义的流行 2、政治因素:西欧民族国家兴起,封建君 主要求摆脱教会、加强集权
(二)宗教改革的扩展 ----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
1509年生于法国,八岁 时,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运 动开始。 加尔文曾是天主教徒, 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 受迫害,他离开巴黎,定居 在瑞士。1530年,他发表了 《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 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 鸣惊人。
相关主题